第一百九十五章靖海银行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一百九十五章靖海银行

众人随后在会上初步确定了晋州商会的城里事项,城外的士绅由李雍牵头,城内的商贾则由李泰召集,会长人选秦川推荐了德高望重的邓禺,李泰则推荐城里最大的商贾陈升,据说此人几乎垄断了城里的绸缎和布匹,最后徐元礼决定会长由邓禺担任,陈升为副会长,会长人选三年一换,下一任就是陈升。

商议完了商会之事,徐元礼又说起保民军发行军票的事情,说是晋州现在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多少银钱和制钱了,老百姓都用稻草包裹的大米当钱用,官府总不能也用大米吧,一发军饷和薪俸,军营和衙门就搞得和粮店一样,大家都扛着米口袋来领工资。发薪水大家还能将就,但军队和衙门还要做各项事情,总不至于让官吏们也背着一袋袋的大米小麦去办差吧。上次他用保民军的军票来发薪水,大家就都很欢迎,而且现在去办差的官吏役员,揣着几张军票就可以了,他希望秦川还能继续给晋州官府兑换军票使用。

秦川明白徐元礼想插手军票发行,这发钞大业历来就没人看了不眼红的,而且徐元礼看来也知道发行钞票的妙处,他用了三千五百石粮食换了保民军四千两的军票,这大概就是他给秦川传递的意思,发钞的利润他要占一成半。秦川主要是担心徐元礼一旦尝到甜头,肯定会大肆滥发钞票,那秦川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军票信用就会立即崩溃,但不让徐元礼和晋州官府进来,军票也不可能真正做得大。

于是秦川提议:“当初发行军票,主要是因为军中没有足够的银两和粮食来征募兵士和给他们发军饷,没想到这么快就流通出来。发钞的之利和发钞之害,相信诸位大人也很清楚,我国原来也曾发行纸钞,最后却都沦为废纸一张,主要原因是官府只发不收,大发滥发,实际上成为了搜刮民脂民膏的东西,大家自然不再用它,好像大明那边也一样,最后搞得大明那边现在只能用白银,而我国民众更麻烦,用大米。下官当初发行军票,是严格按照库存的银钱及粮食,按照八兑十来发行的,就是发十两的军票,得预备好八两的银钱,或是价值八两的粮食,随时准备百姓或商贾来兑换。”

徐元礼微微点头,他估算秦川的军票也是按找这个标准发行的,所以他才会用三千五百石麦子去换保民军的四千两军票,算是给秦川留了半成的利,这也是他给秦川提出的分配比例。

秦川接着说道:“但这次下官回来,发现军票流通已经大大超乎预料,且晋州并没有足够的银钱,反倒是粮食比较多,现在基本按照粮食来兑换了。但粮价波动较大,夏收前一两银子还买不到一石麦子,大米要更贵些,夏收一完,粮价垮到了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麦子,这样下来,保不准会就有人动心思来倒腾军票和粮食,扰乱市场,到时候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兑换发出去的军票,造成军票信用不再,又会沦为原来那些纸钞的结果。”

李惟俭道:“用银子和制钱来做军票的保证倒是不错,银钱价值稳定,但按最低的标准发一万的军票也得准备五千的银钱,现在晋州哪来这么多的银钱。”

秦川道:“大明那边有,大明都是用白银来做流通,大明北方现在连年灾荒,反而粮食价贵,我们可以用粮食换来大明的银钱到晋州来流通,同时还可以换大明的制钱回来,现在民间的零散交易还是在用大米,制钱很少,官府先前铸造的制钱,老百姓根本就不用。另外,下官以为现在军票已经流通开来,就不适宜再发行新的钞票了,免得乱了市场,可以适当扩大军票的发行,晋州府也可参与军票的发行。”

“老夫也是这个意思,”徐元礼道:“这样,以后发钞之事就由官府和保民军一起来做,毕竟保民军的军票已经得到百姓的认可了,再改变怕是要生枝节。发钞的利,两成太少,五成太多,就定为三成吧,保民军与官府各取一成半,同样发钞要准备的银钱和粮食,也是各出一半,如何?”

“下官听循徐大人所言,下官以为,不如干脆成立一个主管发钞和兑钞的所在,类似民间的钱庄,除了发钞兑钞,还可以吸纳民间闲散金钱储蓄,毕竟那些钱财放在他们家里多少有点危险,同时也可以向那些需要钱来周转的商贾放贷,以赚取利息。”

徐元礼听了,转头问李泰:“现在晋州有钱庄吗?原来金海那边是有的。”

李泰回道:“晋州城小人少,商业不旺,没有钱庄。”

李惟俭道:“大明倒是遍地钱庄,而且钱庄的庄票都是能即刻兑现的,信用非常好。”

秦川也说道:“大明钱庄的庄票,又叫银票,相当于民间自行发行的钞票了,正因为兑现没有问题,才被百姓接受。可惜大明朝廷不能认真把他们自己的宝钞做好,这里面主要就是因为官府贪求过度,再加上上下的官吏贪腐,我晋州若要发行钞票,必须得单独弄一个机构出来,最好也和商会一样,吸纳民间士绅和商贾进来,大家共同监管,这样表面上看是分了一些利给他们,但实际上使用钞票最多的还是他们,自然他们也最能维护钞票的价值,这样我们发行的钞票才能不重蹈以往钞票的覆辙。”

徐元礼自是知道官府中人的尿性的,雁过拔毛乃是常例,让他们经办此事,十有八九会管不住贪腐,到头来很有可能会把发钞这事搞成一地鸡毛,倒不如像秦川所说那样,单独建立一个摊子,由官、军、绅、商四方共同监管。至于经办的人手,让秦川去管最好,他那里军纪严明,说砍头就砍头,不像衙门里,要处罚一个人,不仅要走繁琐的程序,还会有一帮子人来走后门求情,让徐元礼很难下手,只要秦川把足够的发钞的利润交上来,他倒也乐得当甩手掌柜。

徐元礼说道:“老夫赞同秦大人之议,官府中那些猾吏什么德行,你们都是清楚的,让他们来办,这过手的全是钱物,他们哪里忍得住手。成立一个单独的钱庄来办这事,老夫认为可行,钱庄老夫也不熟,那还是烦劳秦大人拿出章程吧。”

秦川心道,还是我的事,不过我也正想干。

李惟俭道:“这个机构还是叫钱庄吗?听上去不太好,官府办钱庄,典型的与民争利啊。”

秦川想也不想的说:“不叫钱庄,叫银行。”

“银行?”众人有些诧异,有车马行、牙行、典当行,这银行怎么个讲法?银钱流通的行当吗?不过听起来确实比钱庄要大气得多。

秦川又道:“晋州濒海,以后就叫晋海银行吧。”

徐元礼却道:“晋字太小,干脆叫靖海银行,成立这银行主要也是为了驱逐倭寇、靖净海洋。”

“大人高鉴。”秦川和众人一阵马屁拍上去,于是以后东亚的庞然大物,靖海银行自此诞生。

最后几人敲定,这个机构由秦川总负责,主管则是秦川提出的尹佳慧,尹佳慧虽然与秦川有特殊的关系,但因为军票的发行一直都是她和老崔在操作,比较熟悉业务,而老崔又不可能分身,同时出身大家的尹佳慧也比较容易被徐元礼等人所接受,监管则由李惟俭来兼,银行日常事情由三人共同来商议,大事必须报徐元礼来定。以后如果晋州的士绅和商贾来入股,也可以共同推选一个代表来加入监管,至于下面具体经办的人,由秦川负责,秦川当即保证,谁敢贪腐,无论多少当即斩首,绝不含糊。

接着众人开始商议官府和保民军各自股份的占比,秦川张口就来:“保民军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行了七万余两军票……”

“什么?”徐元礼差点被茶水呛住,他和李惟俭、李泰私下估算了保民军发行的军票,认为不超过四万两,没想到秦川陡然报出个七万的数,晋州加上泗州估计也没有价值七万的银钱和制钱,但市面上物价却并没有什么异动,保民军的军票也没有大幅贬值,这让徐元礼有些惊异,他问道:“这些军票都流入市面上了吗?”

秦川当然没有发行七万两军票,管他呢,先占住大头再说。他说道:“没有,其中大部分用来发放军饷,以及向士绅采购粮食和军需,军士们拿着军票,在营中却有吃有穿,没甚用处,当然有些人拿出去花在女人身上了。士绅们拿了军票,还是没有太大用场,他们日常用度,田庄大都能够产出,原来商贾还能从釜山或是对马岛贩来奢侈之物,供他们购买,但现在商路中断,很多货品都进不来了,他们拿到军票确实也没多少用。这次去大明山东,我同意他们按照原来卖给保民军的价格,兑换出粮食来贩运到山东去,如不想去山东,也可拿军票作为股本加入商行,获得利润。”

徐元礼这才恍然:“这么说,其实没有多少军票流入民间,老夫还在想,你这七万军票一旦全流入市面,晋州早已物价飞涨了,原来大头都在士绅手中啊。”

秦川道:“现在民间流通的军票在万两左右,正好弥补了市面上缺少白银的窘境,同时这些军票即便全部兑换,保民军这里也不怕。至于士绅们拿着军票,肯定比他们守着粮食要安全得多,他们也担心哪天倭寇杀来,带着几张军票逃命又岂是带着几千上万银钱,或是拉着上万石粮食逃跑要所能比的,当然他们接受军票的前提是他们相信官府和军队最终能够打跑倭寇。是实在的,这些军票就像是我秦川借他们的钱粮开的借据而已,只是不用付他们利息。只要他们相信我们能够获胜,军票他们就会接受,如果他们不相信我们,那军票就是废纸一张。”

“原来如此!”徐元礼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士绅愿意接受秦川的军票,而不相信官府的钞票,一来他们要靠秦川来保晋州,保他们的家业,这军票就相当于他们的助军借款;二来秦川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军票的价值,不滥发军票,并随时能够兑换,这也保持住了军票的信誉。

同时,徐元礼现在也终于看清楚秦川的思路了,秦川最起先搞起抗战协会,现在又要搞商会和银行,还要让士绅和商贾入股,到最后士绅和商贾手中必将握有大量的军票,这等于是把晋州的士绅和商贾彻底都拉上了战车,如此就能通过士绅和商贾,把整个晋州的人力物力财力全调动起来投入战争,肯定远远比单靠官府唱独角戏要有效得多。如此大手笔,徐元礼简直难以想象这会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商贾之子所能够策划出来的,难道他的老师真是那位“九峰船主”的军师吗?

接下来众人讨论起靖海银行的股份划分,秦川马上又放了个天雷:“下官以为,这靖海银行首期股份应该按三十万两来筹划......”

话音未落,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秦川一口就想咬下个金菩萨?

秦川不管他们的惊诧,继续说道:“现在保密军已经发行了七万多两了,再发三万两,凑齐十万整数,晋州官府也可以发行十万两,剩下十万两,则让士绅和商贾来入股。这样,保民军和官府就占了六成股份,也就能牢牢控制住靖海银行了。”

徐元礼换过神来,问李泰:“晋州有七万两的银钱和粮食吗?”

李泰脸色有点发红,他喃喃的说道:“今年夏收不错,应该有吧,不过现在粮食不值价,也许还不够七万银钱的价。”

秦川道:“还有泗川、咸安和宜宁呢,下官估算了一下,应该没多大问题。咸安那边百姓全跑晋州来了,地里的麦子单靠金时敏那些人收不完,下官以为可以组织军民去咸安收麦子,谁收的归谁。”

徐元礼等人也才反应过来,确实咸安的田地里还有大量的麦子没有收,再不收就要烂在在地里了,至于这些麦子原来是谁的,谁管呢?有本事他自己收去。于是众人把银行的事先放一边,马上讨论如何去收咸安的麦子,李惟俭更是说,要去昌原收,那些倭寇只有千把人,还在宜宁吃了败仗,他们哪敢出来捣乱。于是收麦子行动,跟着就升级成为了军事行动,大家一致决定,等金永成从宜宁回来,马上就朝咸安进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