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晋州宿命
邓一官等人能不能吃上晚饭,秦川自是不关心的,把他们收进来,还准备给他们搭建一条上升的快捷通道,就算完成与晋州士绅达成的合作协议了,后面的造化全看他们各人。如果他们中间有人确实颇具才干又功绩出众,还能对秦川忠心的话,他不介意大力提拔和重用,而如果都不如人意的话,他还是决定给他们各自安一个对得起他们家族投资的位置。至于一线作战,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用他们,在他们的新兵训练结束后,都会进入近卫营,当然,有人想立功的话,那又是另当别论。
现在秦川关心的,却是与徐元礼等晋州官吏商议晋州的未来。徐元礼的私宴是在他住的宅院里办的,参与宴会的只有五人,上首坐的自然是徐元礼,右边是李惟俭和李泰,左边是秦川和李雍,其余的人一个都没有。几巡酒过去,仆从和侍女们都退下了,房间内就剩下他们五人。
徐元礼开口说道:“全罗道巡察使要换人了,但不管换谁,都要看他能否守得住全罗道。若全罗道有失,高丽南边也就全完了,覆巢之下,我等这小小的晋州自然也难逃灭顶之灾。秦保民使,你说倭寇小早川隆景将会从锦山直趋全州,将忠清道与全罗道一分为二,此事你告知李大人和尹大人两位巡察使大人没有?”
“下官过光州时就给忠清道巡察使尹大人通报过了,相信他自会转告李大人。”
“忠清道先败于龙仁,再败于锦山,估计难得守住了,那你认为李洸能守得住全州不?他毕竟也是在龙仁大败而归的。”
“据下官了解,倭寇小早川隆景兵力并不雄厚,只有万余人马,还分了些兵来守清州和昌原、昌宁,他能调动进攻全州的最多只有六七千人,而且他手下还有一支近两千的骑兵,这支骑兵他是肯定舍不得用来攻城的。而李大人之全罗道大军虽败于龙仁,但死伤的并不多,全罗道的元气未受多大损,跟他撤回来的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马,其余跑散的溃兵也在继续收罗,下官估计现在他的兵力应该不少于两万。而且全罗道真正能打的队伍,除了在龙仁折了的白光彦和李之诗的两千人马,还有权栗的六千人马,该部人马据说全回来了。也就是说,倭寇单靠小早川隆景的兵力,只要全罗道方面不再犯龙仁那样的失误,全州应该无恙。下官担心的是倭寇会同时进攻忠清道,尹大人那边兵力十分薄弱,守光州的不到万人,又值锦山新败,士气不振,恐难以抵敌,如果忠清道失陷,忠清道倭军势必南下来攻全罗道,那时就真的危险了。”
“倭寇不会从东边的釜山过来?”徐元礼问道。
“倭寇将帅都贪功,釜山登陆后全都北上了,没人愿意朝西边过来,现在他们想把兵力调回来都不容易了,最多派些偏师来牵制我军。”
李惟俭道:“下官也是这般看法,咸安、宜宁两战,足见东面的倭寇势微。不过,如果最后全罗道真的抵挡不住了,晋州如何处?”
秦川说:“等。”
“等?”徐元礼有些疑惑,但转瞬就明白了秦川的意思:“你是说大明援军。”
“对,下官希望今年下半年大明就能出兵,这样即使全罗道和忠清都都失守了,倭寇也没有时间来攻晋州了。但如果大明翻年才出兵,情况就有些危险了,全看全罗道那边能顶多久。至于忠清道,如果尹大人能听下官的建议,能保住军队都算是好的了,而那些城池,座座都是坟墓,一旦倭寇大军攻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力量守住。”
“你那篇持久论战的东西李洸他们看了吗?”
“白光彦呈给李大人了,尹大人也看了。”
“比着你那法子,只要尹先觉不太蠢,活到大明天军打来时,还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忠清道彻底沦陷,南方的倭寇必将集全力来攻打全罗道,若是李洸继续执掌全罗,本官还有些信心,若是换个不谙兵事的人来,湖南(高丽对全罗道的另一称呼)就难保了。而大明天军又远在北方,打过来已不知何时了,届时晋州能撑得到明军到来吗?”
“确实如此,如果全罗道陷落太快,晋州这边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支持到大明天军到来。”李惟俭也附同徐元礼的话。
秦川知道,这才是徐元礼最忧心的所在。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明军收复汉城以后,大明和倭国开始谈判,撤到南方的倭军主力却集中兵力进攻晋州,并在次年三月拿下了晋州,将七万多晋州军民全部屠杀殆尽,徐元礼、金一溢等晋州的数十官员将佐也全部战死,这是倭军入侵高丽后对平民两次大屠杀的第二次(第一次是釜山大屠杀),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
当时远在汉城的明军鞭长莫及,同时全罗道的高丽军队也被击败,无法前来援助,在倭军营中中谈判的沈惟敬,则以中断谈判来要求倭军停止进攻,殊不知下达攻击晋州命令的正是丰臣秀吉本人,同时也是丰臣秀吉亲自下达的屠杀命令,倭军统帅宇喜多秀家自然不会理会沈惟敬的抗议。
而此时身在晋州的秦川,并不知道他千辛万苦从釜山那个死地逃出,却又一头扎进晋州这个死地。他只是隐约记得以后会有南原血战和泗川大败,于是他推断晋州肯定是失陷了的,至于什么时候失陷,如何失陷的,他就完全不清楚了。不过现在倭军尚未击败忠清道和全罗道的高丽军队,自然也就没有余力来攻打晋州,那他还有时间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完善晋州的防卫。
秦川想了想,说道:“徐大人和李大人所言极是,高丽南方能否抗住倭军,关键看全罗道就能否坚持下来,以及能够坚持多久,晋州一隅之地,确实难以抗衡倭寇大军。但好在北方的倭军要防备大明天军,不可能南下,这样就只有南方的倭军能够来用来发动攻击。据下官所知,南方的倭军主要有小早川隆景、福岛正则和毛利辉元的军队,丰臣秀吉划给福岛正则的地盘的忠清道,估计攻打忠清的就是他,他的兵力比较雄厚,拿下忠清道的问题不大,但就是不知道他接下来会不会全力配合小早川隆景来攻打全罗道,因为全罗道是划给小早川隆景的。至于毛利辉元,主要是守御庆尚道,保障倭寇大军的后路,同时作为在高丽倭军的总预备队,估计他会派出一些人马来攻打咸安、晋州,但不会动用他的主力,因为他要控制的庆尚道地盘太大,应该抽不出太多的兵力。所以全罗道真正要对付的还是小早川隆景,按照全罗道眼下的实力,只要福岛正则主力不南下,小早川隆景最多拿下全州,但绝对无力南下光州。”
李惟俭道:“你是说,我们晋州接下来要对付的,只是庆尚道的倭寇偏师?”
秦川道:“目前看来如此,前一阵子金永成他们在泗川捕获的倭寇侦探,就是釜山那边的毛利辉元和倭寇水军九鬼嘉隆派出的人,那些倭寇招供,釜山并没有大军存在,只有九鬼嘉隆的水军主力驻扎,毛利辉元也北上了,据说尚州那边闹民变了,他率兵去弹压。”
众人听了,稍稍松了口气,但秦川紧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下官也不排除最坏的情况发生。一是全罗道失陷太快,二是大明出兵太晚,如果大明拖到明年才出兵的话,最好的情况下,我们也得坚持至少一年才能等到明军的到来,那时我们多半会守不住晋州,就只能在晋州以西的山区游击了,倭寇可能会从东、北两个方向出动大军来围剿我军。”
众人都沉默了,如果真如秦川所预料,全罗道迅速失守,而大明又迟迟不出兵的话,晋州确实就很难守住了,到时候他们这些官员将佐以及一部分军队或许能够从水路逃跑,但晋州的数万军民就只有留给倭寇屠戮和奴役了,不说愧对国君,就是那些和他们一起从金海、昌原、咸安一路逃来的数万百姓,他们也是无颜面对的,与其这样,当初就不应该带他们逃难,留在原地说不定倭寇还能放百姓一马。而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这些或许平常很贪婪、以及对百姓很凶的官员和将佐,最后却都选择留在了晋州,与数万军民一道殉难。而在整场高丽战争中,品级稍微高点的高丽官员和将领,几乎无人向倭寇投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十年后建州女真入侵,高丽官员却是降者如潮,为何?因为建州女真不要高丽官员士绅们的土地和地位,只要钱财粮食,而这些又全都可以从高丽百姓身上刮取,基本不会触碰高丽士绅的利益和特权,不像丰臣秀吉是要将高丽士绅阶层连根拔起,取而代之以他手下的倭国将领和武士。
秦川见气氛有些沉闷,就说道:“不过情况也许没那么糟糕,下官估计大明今年下半年肯定出兵,只要进展顺利,南方的倭军也必将会北上去增援,那时全罗道和晋州的压力就将大大减轻。其实以后真守不住晋州,徐大人、李大人年纪已高,完全可以去丽水李舜臣那里统揽全局,下官则在这里坚持游击,直到大明天军打来。”
“届时数万百姓怎么办?”李惟俭问道。
“老弱妇幼可以跟随大人去丽水,其余的留下跟保民军游击,实行人人皆兵,就看倭寇耗得起不!”秦川斩钉截铁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