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以退为进 - 他与国朝公主的二三事 - 永朝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7章以退为进

他连眼前人的心思都猜不透,更何况坐拥天下的陛下。

不过从先帝还有十几个儿子的情况来看,陛下当初的皇位之战,只是有那几个对手而已,陛下斗赢了他们也就坐上了皇位。

而且陛下当初也是被先帝立为太子,后才登基为帝,先帝也是寿寝正终。

从这一点就足以窥见陛下的心思是远不如赵衍复的,否则也不会变成如今的局面。

他虽然只是对陛下有过几面之缘而已,但他从陛下走的每一步棋来看,陛下无不在为这天下做打算,对比起个人生死,陛下更看重家国天下的长久安稳。

公主也看重这一点,不然早就会把政变纳为最后的退路,赵衍复如何他就不清楚了,不过一个残杀手足的人能好到哪里去,让他当政保不齐就会是个暴君。

公主第二日就没有去上朝了,陛下也在朝堂上宣布了公主请辞要与他成婚的消息,轰动了整个都城。

他这个驸马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一个贱奴到面首,再到公主的夫婿,坊间都把他的晋位史给编成了数十本话本子售卖。

那些写话本子的人倒是因为他大赚了一笔,就连府里的婢子也买了这个话本子,他也有借婢子的话本子来看。

里面的内容编的绘声绘色,仿佛那个写话本子的人就日日住在他身边一样,里面的剧情多是胡诌八扯的,但文笔尚可,也怪不得那么受欢迎,他自己看着看着都看进去了。

那些深闺里的小姐都悄悄的差侍女去买,这些写话本子的人为了多赚些钱,还分成了上中下部来卖。

刚刚写出来就售罄,那些写手一边写的手酸一边数钱数到手软。

他去正殿看见公主也在看那些话本子,顿时尴尬到说不出话来,虽说不是他写的,但里面的主角是他,讲的还是他和公主的爱情和他的晋位史。

怎么想都挺尴尬的,他走上前去到公主身边坐下,公主这次难得的没有乱扔书,那三本话本子都放的整整齐齐的。

“这个写手的文笔还可以,你看过了吗?”

“看过了。”

公主又翻了一页继续看,“那些写大道理的人能有这个写手一半的文笔,我都不至于看不下去。”

他有些汗颜,这些写手怎么能跟那些圣人相比,他们写的东西都是胡编乱造的,不过就是想要赚些快钱而已。

公主喜欢看戏,听小曲,听评书,现在看来也喜欢看话本子,其实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说的再怎么起伏跌宕,都不如眼前的这盘棋精彩。

不过三日,陛下就派人来说大婚的日子定下了,来年二月的十五成婚,这样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大婚的东西。

陛下没有褫夺了公主的封号,公主的一切尊荣还是如从前一样,只是实际的权力被拿走了。

他出去买公主爱吃的水果的时候,经过赵季玄的府邸,当真是热闹,门口停了五六辆马车,看马车的规制,大抵都是赵氏贵族的马车。

赵衍复拉拢不到那些将军的心,现在跑去拉拢宗族的心也不失为一条好路,这些人最看重规矩祖制,公主明显不得他们待见,更别提拉拢了。

他看了一眼晖王府,便放下车窗的帘子,让车夫驶离晖王府门口。

赵衍复如今的模样像极了当初他最开始见到的公主的模样,站在虚高的位置上,表面上是无限光荣,前途似锦,实际上却被多方算计,不过是虚高而已。

赵衍复也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所以他也效仿当初公主的手段,利用现在的假象来尽可能的给自己捕来利益。

他买了些李子和橘子就回府了,这些东西府里并不是没有,只是他自己来买和让府里的下人准备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他也得尽他这个身份该做的事情,在其位谋其事,不做好来难免惹人非议和猜想。

他回府后把李子洗干净端去给公主,公主在书房习字,他把李子放在一边,转而给公主磨墨。

公主自从辞去朝堂上的位置和手里的军权后,每日都是这样闲情逸致的度过,偶尔还会去樊楼里吃喝玩乐,日子过得潇洒自在。

公主是真的沉得住气,他不知道公主下一步要做什么,但看公主的态度,他是不用担心的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快一月有余,公主时不时都要去看看大婚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婚服的缎子也是一一呈到公主面前,让公主挑选。

谁都知道公主看重这场婚事,婚礼里重要的东西公主都要亲自一一过目,所有人都相信了公主是真的要退出王权争斗,要安稳度日了。

公主提起婚事也是一副喜事将近十分期待的样子,府里上上下下也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

因为这场婚事,公主的脾气也变得好了很多,对府里的下人做事的宽容度也高了不少,他们都说公主是真心实意的心悦于他,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府里的喜气有多洋溢,前线的战事就有多吃紧,战事每每来报,情势都很不乐观,陛下甚至把韩辉任命为大将军,领三十万大军前去前线支援。

之前同他说话的三位将军,有两位是常驻边疆的,那次是奉命回城汇报军情,顺便留在城中十来日与家人团聚。

如今韩辉也被调往边疆,能与公主站同一条战线且说的上话,又有能力的只剩下那一位将军。

边疆的匈奴人联合了其他部族的胡人一起发动攻势,他们是已经蓄谋已久的有备而来,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粮草的运输路线也被他们断了两条,后方的粮库也被他们烧了,只能从附近距离最近的城中调粮支援。

匈奴人要打入边境线,只能是逐一攻破那些边境的城池,其中两处最紧要的城池分别由那两位将军镇守。

但其中一座城池里闹起了疫病,为了防止疫病扩散到其他城池关卡,将军下令封锁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

满城百姓被困在里面,感染疫病人的尸体都堆在一起,淋上桐油,防火焚烧。

在城里的大夫也所剩无几,那些大夫没有像那些百姓那样冲击城门,攻击士兵,而是不分日夜尽全力救治百姓。

那些大夫拿布遮住口鼻,以防感染,可那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不少大夫因为救治百姓而感染上疫病,不治身亡。

陛下得知此事后,把都城里最善医治疫病的御医大夫都派往前线,又命附近城池的都督把城里善疫病的大夫派一部分过去。

城中遍地是尸体,堆起来焚烧的尸体都有一座小土丘那么高,匈奴人借此机会,趁着夜色用火药炸了运输粮食的路。

那些御医大夫尚且可以徒步走山路绕来城里,可粮食不行,路塌了,要清理开来一条路最少都要一月有余的时间。

何况其他城池的战事粮草也吃紧,要调派人力来开路,也只能派来二三十人左右。

城中百姓大部分时间只能饮水充饥,城内粮草有限,为了抵抗匈奴人,将军下令粮草先让士兵吃,但每位士兵吃的也有限,还要剩下来让百姓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