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登大宝 - 回到东晋斗五胡 - 千户陈公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登大宝

“王妃说的是,唉,你以后小心点吧,积少成多,这是伤元气啊,你看看你身上,几乎没有块好的肌肤。”老秦也埋怨道。“好好好,听你们的,我尽量少上阵。”说完,石闵合上了眼睛,他太累了。

待老秦走后,段乞丽把冉叡放到小床上,来到石闵床边坐下,她给石闵轻轻地盖上了被子,柔声道:“夫君,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石闵依旧闭着眼道:“这个纷乱的年代,还是得凭拳头说话,我要征服那些石家的残渣余孽及其党羽。”

“夫君,打打杀杀也终不是办法,邺城四周强敌环伺,”段乞丽淡绿色的清澈双眸爱怜地看着石闵继续道:“我当年邾城见识过蒲洪、姚弋仲等人,麾下皆是精兵悍将,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我们也难以应付的。”

“哼,我比你了解他们的战斗力,视之为草芥,你不必担心。”石闵哼了一声,伸手握住了段乞丽的纤纤玉手。

嫁给石闵这五年来,段乞丽从不愿提及陈列和邾城,虽然他们时时出现在脑海中和梦中,毕竟一个是曾经的挚爱,一个是她为之付出心血的城市。但为了怕石闵多心,所以总是小心回避着。

“要想成大事,不能总是拿着手下军卒的命去换取,毕竟他们跟你想的不一样,他们也想安居乐业,升官发财,福荫子孙,恩泽后代。”

“嗯……”石闵沉吟了一下,心想她说的也对。

“夫君,我以前跟随陈列北上宣慰来过邺城,就住在汝阴王家里,他和陈列早有来往,并非是石虎一系的人,”说到这里,段乞丽顿了顿,见石闵依旧闭着眼,毫无表情,又道:“我只是提议,能不能采纳是你的事,你修书一封给大晋,表示愿意臣服并忠于他们,毕竟你和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晋人也都是要灭胡的;其次你修书一封给陈列,让他转告石琨不再与你为敌,最后是找我兄长,让他也来助你。”

石闵剑眉一挑,细长的鹰目中精光闪烁了一下,遂撒开了握着段乞丽的手,不满地道:“我就知道你对他念念不忘。”

“夫君,我都给你生了四个儿子了,早把这里当家了,你还在怀疑。”段乞丽伸手理了理石闵的长发,又道:“我的心里只有你和儿子们。”

石闵也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太过鲁莽了些,棱角分明的唇角微微上翘,笑道:“乞丽,跟你开玩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再考虑考虑。”

当石闵全身戎装走进昔日石虎的办公大殿——承明殿时,文武百官都已恭候两厢,见他进来一齐跪倒匍匐在地。

石闵昂首从中间迈着沉稳地步伐缓缓走到了丹樨之上,他回头看着这一场面,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君临天下啊,任是哪个男人,不,还包括女人,站在这里都会感受到一股天地宇宙唯我独尊的快感,太tm爽了!

不过他并没有坐在那个万众瞩目的中间龙椅上,回头命杨环取来了一把椅子,坐在了侧面。

他双手放在膝盖上,环视了一下四周,缓缓道:“大家请起。”

但是跪在地上的百十来人没有一个人起身,来自北方望族魏郡申氏的大司徒申钟率先道:“武德王自从军以来百战百胜,名声远播,德高望重,带领晋人军民驱除诸胡,恩泽四海,百姓臣服,今我等群臣一起共举武德王为皇帝,请您务必上应天意,下承民心,勿要推辞!”

司空郎阗第二个叩首又道:“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主。请武德王早登大宝!”

等文武百官一起叩首道:“请武德王勿负江山社稷,勿负天下百姓啊!”

即便是戎马生涯,刀头舔血的石闵也懂得那个古往今来的大家都在用的一个套路,那就是三辞三让。

他努力压抑下心中的激动之情,温言道:“继赵李啊,这是上天赐予的谶语,应该由姓李的人来顺应天意啊。”

说着,他看向了左侧的李农。

李农当然是个聪明人了,心道,石遵、石鉴都死的这么惨,坟头的土还没干呢,你想把我再搞死啊,他忙躬身道:“武德王上位这是天意,民意,如果再推脱那就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不负责!”

李农说的义正严词,二人发挥了革命谦让传统精神,开始了互相配合的节奏。

好了,李农都表了态了,那就再来第二波。

“大家都起来回话,你我共事多年,都是晋人,不用这么大礼。”石闵温言接着道:“我何德何能,得众位大人和百姓如此厚爱,大司马才是德才兼备的最佳人选嘛。”

说着他又看向了身边的李农。

这次李农已经感受到了石闵对他的不放心,只好跪了下来,匍匐在地道:“武德王文治堪比光武,武功堪比项羽,这天下实在是没有一人能抵的过您,您不坐,天下将大乱也。”

群臣一起再拜,齐声道:“臣等愿誓死辅佐武德王,一起平定天下,还晋人以安定生活。”

谁不知道石闵对权利的渴望?几个月前死的石遵不就是没有让你做太子才被杀死的嘛。

于是第二辞又给否了。

石闵心中暗笑:你们这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嘛,名正言顺的做个官嘛,如果我不坐这个位置,你们也就都是黑户了。

遂又开始了第三辞。

“我们都是大晋子民,如今晋室尚在,应该献表与大晋,还都洛阳,实现天下统一,你我皆可以任一郡之守,一州之牧,分封公侯,天下尽欢,百姓皆安,我们还是大晋的功臣嘛。”石闵耐心地劝慰众人道。

如果真的按石闵的想法,就像后来的朱元璋,广积粮,缓称王,利用东晋的政治价值,那历史又改写了,中原的历史面貌就能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这时石闵的心腹五兵尚书胡睦再次叩首道:“武德王圣德应天,一登大位。晋室势衰,偏安一隅,远窜江南,岂能有总揽英雄之胸襟,统一天下之雄心乎?”

众臣一起称是。

石闵感觉差不多了,三劝三辞已经到位了,就不要再扭捏了,还是老胡会说话,说到了正题。

他一拍双膝,站了起来,长叹一声道:“唉……既然众卿如此对我厚爱,那我就暂时代管天下,将来如遇到有德之人,再行禅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片山呼万岁的颂声中,石闵转身来到了当年石虎的那个龙座上,缓缓坐下。

众朝臣都是晋人,熟知登基的礼数,大家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咳咳……”石闵清了清嗓子,语气中充满了浓重的帝王之音,他肃然道:“即日起,我国号为大魏,年后为永兴,朕,恢复祖先姓氏,为冉!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母亲王氏为皇太后,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段氏为贵妃。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齐王!李农诸子都封为县公。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级。派人持节赦免各地聚众闹事者,并大赦天下。”

众朝臣皆跪倒在地喊道:“大魏千秋万代,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冉闵,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公元350年二月十七日,开始正式闪亮登场。

这个名字照亮了许多有民族情结的晋人内心世界,这也是几十年来,祖孙三代的北方晋人终于可以挺胸抬头的那一天。

然而冉闵大过皇帝瘾的同时,又堵住了他最后的希望。

因为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邺城之外的广大地区狼烟四起,战云密布,无数的敌对势力正蠢蠢欲动。

对于这一点冉闵也是心知肚明,他的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不追究各方敌对势力的诏令,没有几个买账的。

当然,也有例外的,还是个羯人,他很听从冉闵的指令,那就是陈列的老对头——麻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