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天国末路
1、奔赴任所
李世贤和汪海洋进入福建以后,刚刚因金陵克复而松了一口气的清廷,又开始紧张起来。左宗棠为了彻底解除后顾之忧,亲自前往福建督战。他在离开浙江时,还牵挂着这个省份的民生疾苦。浙江百废待兴,除匪安良、剔除痼弊、修复水利三件大事,刚刚起步。他嘱咐蒋益澧和杨昌浚,请他们将这些应办未办之事,一定要尽快办好。同治三年(1864)十月二十八日,左宗棠从杭州出发,取道金华和衢州南下福建。他途经各个州县,眼见得战乱之后,百姓又遭水灾。乡民们听说总督到来了,在行舆前团团跪下,请求蠲免税收。左宗棠行舆受阻,问明原由,喊道:“停轿!大家听听百姓的疾苦。我们每经一地,尽可能不要地方花费。叮嘱地方官,要多做些有益的事情,时时以苍生为念!”
左宗棠走走停停,行了十九天,于十一月十六日抵达福建蒲城。前来迎接的福建官员报告:李世贤占据了漳州,分兵攻占龙岩、永定、南靖、云霄与平和;汪海洋驻扎在南阳乡,纵兵袭掠长汀、连城和上杭等县辖境。太平军两部总兵力多达二十余万。林文察攻打漳州,驻扎万松关,遭到袭击,当即阵亡。当地会党趁机起事,局面更加混乱,波及泉州与厦门。
左宗棠问道:“我军各部是否已抵达指定位置?”
“回制军大人,各部都已抵达。”
左宗棠担心李世贤从漳州北进,攻占福建省会和总督驻地福州,又得知各部已抵达攻击位置,当即调大将高连升部赶赴同安,以保泉州和厦门;调虎将黄少春所部赶赴长泰,以攻取漳州;又令刘典所部进军连城,攻打龙岩,对付汪海洋。
左宗棠发布命令后,感叹道:“我们三万兵力,要对付二十万逆贼,又是一场苦仗啊!敌军流动性大,我军不能疲于奔命,还得从远处取势,不要急功近利,贻误大局。王德榜已补授福建按察使,不妨随刘典所部继进,合力攻打龙岩。亲军随我挺进延平,策应各路。”
十天之后,左宗棠进驻延平。又过了几天,他接到军报:太平军在闽西南的漳平包围了康国器所部,刘典从连城东援,轻敌冒进,被太平军抄袭,丢失军营,只得退保连城。
福建之战开手不利,左宗棠并不感到意外。他已有心理准备,打算在福建打一场持久战。他深知李世贤与汪海洋的战斗力不可低估,而自己的兵力太少,“欲求聚而歼之,势有不能矣”。他预计,这两股太平军余部今后的动向,“非入江西,即入粤东”。后来的事实表明,太平军余部确实既入了江西,又进了广东。
同治三年(1864)十二月,左宗棠的各路兵力都抵达前线,王德榜、王开琳两军抵达指定位置,会同刘典所部进军龙岩;高连升、黄少春两部逼近漳州,与太平军相持。
正在这时,左宗棠得到一个情报,颇为吃惊。有迹象表明,李世贤企图买通英国人,乘轮船北上天津,杀进京城,夺取皇位!
情报说,十二月中旬一天夜晚,厦门海关的官员林针发现一名老头形迹可疑。这老头在海关前徘徊了很久,见了洋人,便跟在身后。林针看在眼里,便上去盘查。
“你是什么人?深夜来海关干什么?”林针问道。
“这个——我没、没干什么呀。”老头吞吞吐吐。
林针见他说话结结巴巴,更加疑心,叫来兵士搜身,搜出一封署名为李世贤的书信,上面还盖着天国侍王的密印。
林针喝道:“原来你是逆贼!叫什么名字?”
那人不再结巴了,挺直腰杆说:“既然被你们看破了,大爷也不用隐瞒了。大爷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陈金龙是也。”
“陈金龙?在逆贼中身居何职?”林针追问道。
“你大爷原来名叫陈九里,后来加入天国,改名陈金龙。可笑你们这些狗官孤陋寡闻,你大爷本是天国大将,侍王李世贤的拜把兄弟。我正要替大哥送信出关,既然落到了你们手里,要杀要剐,随你们便吧!”
林针虽是海关的一名小官,但他一看那封密信,便知兹事重大。他经过周密考虑,做出了双重保险的处置。他将原信抄录一份,送给厦门海关税务司休士。这个休士是英国人,正是李世贤这封密信的收信人。至于密信原件和人犯,林针一并将其押解到兴泉永道衙门,交给道员邓廷楠处置。
李世贤给休士写信,是为了向外国求援。他许以重金,又写了许多恭维话,希望得到休士的帮助,借来轮船,杀向北方。邓廷楠接收了人犯,看罢密信,觉得事关重大,不敢怠慢,当即升堂审案。陈金龙招供,他是福建永定县南雷乡人,现年六十岁。咸丰元年(1851),他去广西看地,与洪秀全、李世贤、胡以珖等人结拜为兄弟,一起在广西起事,给太平天国领导人支助了银两,然后返回福建家乡,从此隐居未出。
几个月前,李世贤攻占了漳州,陈金龙闻讯,非常高兴,连忙进城去看拜把兄弟。二人相见,把酒言谈。李世贤唉声叹气,说道:“天王已死,国都也没了,秀成哥也被抓住了,金龙兄,我看这次是没指望了。”
陈金龙安慰道:“世贤何必如此悲观?为兄给你指条路,包你能够转败为胜!”
“金龙兄有何妙策?快快讲来!”李世贤问道。
“依愚兄之见,你们须得跟洋人握手言欢。只要有洋人帮助,乘上轮船,就能从海路杀向天津。”陈金龙说。
“洋人?洋人能帮我们吗?”李世贤不大相信。
“怎么不能?只要给钱,他们岂会不肯?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李世贤听了陈金龙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只要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必定能够东山再起。他当即写下密信,托陈金龙送给洋人。陈金龙走到海关洋楼前,见有洋人在一旁,打算把信递出去,不料遭到林针盘查,搜出了密信,被捕入狱。
邓廷楠在陈金龙签供画押后,下令将他处死,首级传送漳州,悬挂大道上,希望太平军的探子看见,回去报告李世贤,以示对他的警告。
左宗棠阅罢案卷,起身来回踱步。看来,李世贤已经山穷水尽,打算与外国人勾结,进兵海上。陈金龙是多年漏网的要犯,竟敢挺身而出,帮李世贤拿主意,递密信,为他沟通洋人,真是事出意外。
由于鸦片战争的原因,左宗棠对英国人素无好感,但他认为,休士这个英国人算得上深明大义,发现不利于我国政府的事情以后,及时报告了地方政府。也是多亏林针警惕性高,尽了职责。他想:这件事情来得好,我可以趁此机会,提醒西太后:千万不要相信英国人!英国人最狡诈,得了我国的好处,仍然不怀好意,竟然与逆军余部来往。他由这件事而联想到,中国必须自强,除了修明政事,训练精兵,还必须仿造轮船,建立强大的海军,剥夺列强在军事上的优势,这是在战事结束后他要抓紧办理的第一件要事。
左宗棠此次赴任,来到福建,见到的是一个贫瘠的省份。他一辈子都跟穷字有缘分,已经花了半辈子的心血治理贫穷,现在他又得跟贫穷打交道。福建是一个穷得当当响的省份,他有预见在先,已经为这个穷省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规定浙江每月要筹办十四万两银子,支援福建的军饷。
左宗棠深刻地认识到,贫穷是一切困难的根源,会导致吏治的腐败,官场的混乱。同治四年(1865)正月初四日,他写了一份奏疏,向慈禧陈述福建的惨状。他说,要把福建治理好,首先就要理财。而理财靠什么?要靠一个强干的政府,所以必须起用一批能干的官员。他请调新授浙江督粮道周开锡、记名道吴大廷、按察使衔福建补用道胡光墉、刑部员外郎张树菼来福建,由他差遣委派,慈禧同意了他的人事安排。左宗棠识拔的这些经济人才到任后,福建的政务渐渐有了起色。
李世贤收买英国人的谋划破产以后,打算突破官军的包围。同治四年(1865)正月早春,他分兵攻占漳浦,向汪海洋发出邀请,请他到龙岩会师,集中兵力攻击长泰与安溪,抄袭恪靖军背后。由于王德榜部在庙前扼守,汪海洋部无法推进。康国器接连攻击龙岩,挫败李世贤的部队。
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李世贤不顾拜把兄弟陈金龙已被处死,仍在尝试寻求英国人的帮助。于是,左宗棠又接到邓廷楠的报告:正月十八日,英国人驾着三艘小夹舨船顺潮驶过,边防军官前往查询,他们不听劝阻,直接驶入新桥李世贤所设的关卡,登岸进入漳州。邓廷楠当即照会英国驻厦门领事柏威林。三天后,柏威林邀集厦门的文武官员发布消息,称前次李世贤派人送信到厦门,被洋人海关捉拿,押送地方官正法,李世贤在信里说了什么,他不知晓。正因为如此,他要亲自去漳州会见李世贤。以后他和李世贤书信往来,中国官府不许拦阻,有什么事情,他自会知会官府。现在,他带了太平军的一名军官,就在战船官金顺的舱内,打算过几天将他送回漳州。如果中国官府和百姓企图在港内截捕,英方必定开仗。至于照会中提到的三艘小快艇,是他驾驶进入漳州的船只,不必再查。
一个英国领事,竟敢如此猖狂,左宗棠气得直拍桌子。他对刚刚调来福建的胡雪岩说:“你看看,刚刚查到与李世贤做贸易的两名英国商人,正在照会英国领事惩办,居然又发生这种事情!哼,我已经听到传闻,说柏威林去了漳州会见李世贤,已令海关和商务官员照会英国驻福州领事有雅芝,以及税务司美里登,令他们写信查问此事。有雅芝和美里登倒是给了明确的态度,称柏威林这件事确实做得无理。但他们又说,他们的级别跟柏威林相等,无权管他,应该由驻京公使将柏威林撤回。”
胡雪岩说:“如此一来,就只好请总理衙门照会英国公使了。”
“对,我们当然要提抗议!”左宗棠说,“各国驻我国口岸的领事,职责本是约束洋人不得闹事,现在柏威林借口前次为李世贤送信的犯人被海关拿解地方官正法,他便要亲自前往侍逆大营与之会面,经邓廷楠等人再三婉劝,他竟不接受,反而带着逆贼头目藏在战船上,故意违反与我国的和约,居心叵测,很难揣度。雪岩,我这里先给总理衙门写信,你去传我的命令:对于此类事情,有关文武官员要严加防范,多出主意,妥善办理。”
“遵命,我马上就去行文。”
“等等!”左宗棠把胡雪岩叫住,“北京那边发照会,需要一些时间,我们这边还得拿个紧急应对的办法。柏威林不是贪财吗?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暗中收买他。请徐树人中丞速速派人前往厦门,与柏威林和休士等人商谈,给他们一笔重赏。如果他们能把李世贤骗出来,重赏也值嘛,还可以请朝廷给他们嘉奖。我要让李世贤知道我们也在收买洋人,他就会心存疑虑,不敢再跟洋人交往。”
左宗棠布置的这件事情很快就由手下办妥了,他的对策有了效果。他得到报告:英法领事多次派兵搜查,缴获了洋人为李世贤提供的武器。
李世贤在求助于洋人的同时,决定将兵力向海滨集中,于正月二十四日放弃龙岩,转移到漳平。左宗棠令恪靖军进占龙岩,派刘明珍部前往平福里阻击。这时候,汪海洋也打算挪个地方,从新泉奔赴漳州,企图与李世贤会合。
左宗棠决定阻止汪、李会合,令王德榜和刘典中途拦截。两部联手攻击马阳洞,击败汪海洋,斩杀六千人。
正月三十日,李世贤攻破丹州。高连升火速出动,掐断其归路,发起痛击。李世贤折损精锐过半,慌忙退回漳州。这次打击似乎摧毁了李世贤部的士气,左宗棠很快接到报告:二月初三日,李世贤逼迫乡民给高连升和黄少春送来文书,语气之间有投诚之意。
左宗棠赶紧派人给李世贤送去一份劝降书,劝他珍惜生命,并说其母其妻现在江苏溧阳,希望他不要轻举妄动。但是,李世贤最终打消了投降的念头,由于无法实现跟洋人联手的企图,他决定硬着头皮死守漳州。
一场恶战即将在漳州地区爆发。
2、淮军援闽
李世贤退缩到漳州地区的同时,汪海洋也决定放弃南阳乡,于二月初二日向上杭转移。左宗棠令杨芳桂和戴奉聘等部追逐,汪海洋集结兵力,死守上杭的白沙。
二月初七日,王德榜与刘典两军联合猛攻汪海洋,斩杀几千人。汪海洋飞速逃命,到了茶树下,忽见一将拦在前面,原来是老对头王开琳赶来了。汪海洋只得与恪靖军缠斗一阵,但根本不是对手,于是抽空逃走。汪海洋想,这次若想逃生,必须甩开王开琳。他想了个牵制王开琳的计策,分兵袭击永定,王开琳果然不得不去救援,于是汪海洋得以逃脱。
李世贤缩到漳州以后,决定固守待援,从东关向北增修壁垒,又增兵向南边的石码推进,要求漳平的太平军从北路攻击长泰。这时,另一支太平军从平和攻占了海滨的诏安。汪海洋为了与友军抱团,改奔龙岩与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