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智能革命 - 时间的朋友2016 - 罗振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时间的朋友2016 >

第4章智能革命

第4章智能革命

4.1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

下一只黑天鹅,其实比较大,比我的脸还大,比那谁的肾都虚。但是又迫在眉睫。这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不确定性,2016年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除了alphago大战李世石之外,有这么几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

鲍勃·迪伦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ibm用炫技的方式刷了一把存在感。他们的人工智能机器人watson,用了几秒钟时间,分析了鲍勃·迪伦所有的歌曲后,给他总结了这么一句话:“鲍勃·迪伦先生,你的歌曲反映的是两种情绪——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

同样是这个watson,在今年8月还做到了一件事,一位日本的女性白血病患者,当人类的医生已经宣布束手无策的时候,watson出手,花10分钟救了她的命。

他救命的方式是用10分钟,读完了2000万份医学文件,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医疗建议。2000万份医学文献,堆起来是4000多米高。什么概念呢?深圳的腾讯大厦193米,至少20座腾讯大厦累起来。

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崛起。

过去,我们对所有人造的东西都会说,听我的;而这一次,我们只用说,你看着办。

4.2人工智能是下一个主战场

智能革命来得又快又急,2016年,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还是中国的bat,不管原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大家都把重兵压在了人工智能上。

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和腾讯的人工智能都在按正常节奏推进。而百度则显得特别着急。

这个咱得理解。

百度今年过得特别不顺。从1月到11月,从年初的魏则西事件到年底的太子李明远出局,百度是坏消息不断。尤其是市值在bat阵营中也落后。所以,李彦宏把话说得特别狠——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下一幕是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没有结束。但是百度的心态可以理解。这就像是打麻将,这一局人家全部听牌了。自己还差好远。巴不得赶紧点炮结束,因为下一局,他自信优势还是很大的。就目前我们了解到的百度的情况,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储备足够雄厚。张一鸣的说法是,国内大部分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还在百度。我也听说,中国排名前五的算法工程师,百度至少屯了两个。如果下一幕真的是人工智能主导的话,嘲笑百度的人肯定是笑早了。

总之,在近些年的商业进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口径一致的判断。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人工智能是未来,是下一个主战场。

就像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说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所有大公司都已重兵进入。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致的判断?人工智能既然这么重要,那未来它一定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作为一个文科生,本来对这种技术问题是尽量躲开的。但是人工智能火到这种程度,我也只好去四处请教我能找到的人工智能专家。学了一圈之后,人工智能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但是我渐渐知道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一些误解。

4.3人工智能不是复制人类,是另一个物种

先来看第一条: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

过去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机器和人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机器不会疲倦。

它其实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中国最牛的虚拟人物——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勤奋的、听话的、完美的小孩。你在打游戏的时候,他在学习,你在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学习。

2016年三月份,alphago在和李世石下围棋的时候,五局只输了一局。输了的那天,李世石在接受采访和吃饭睡觉。而alphago在干什么?它又独自下了一百万盘。

这又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时代最悲情、最无奈的那句话: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

这导致机器思维和人类思维的一个重大区别。

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尽量简化。我们从上学第一天起,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尽量用一个字词、一段篇章、一个公式来描述这个世界。所以,就有那个重要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

但是机器不需要这个奥卡姆剃刀原理。它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

第四范式的老板戴文渊跟我讲,人的思维习惯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机器的思维习惯是怎么复杂怎么来。

在机器的思维里,没有什么牛顿三大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区别。那都是对世界简化理解的产物。人工智能会把这个世界按照不同的速度,分成几千种,然后总结出三千万个定律。

在机器的思维里,也没有什么朝阳区群众的概念,那就是上千万的具体的人,然后可以根据用无数的维度、特征把它们区分开来。我们通常只会说男女两性,但是机器会根据性偏好总结出56种以上的性别。我们通常会说,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但是机器一使劲,完全可以做到把年龄的划分精确到每一秒。

一家店怎么可能是人工智能运行的结果?运用机器思维的亚马逊公司,它拥有3亿用户,那就运行3亿个店给你,每个人看到的亚马逊是不一样的。

老天爷,我们在和一个什么样的物种打交道?我们原来文明的所有的基础对它来说都不存在,它用最复杂的方式,它一出手我们就没法儿理解的方式,在构建他自己的逻辑。

人工智能为什么在2016年爆发?就是因为驾驭这个复杂的因素出现了。业界公认,2016年人工智能的爆发三大原因,算法的进步、硬件的进步和大数据的进步。

算法。说了你也不懂。当然我也不懂。看懂这些词儿算你有本事:计算、连接、评估、纠错、疯狂培训、非线性、分布式、自适应、自组织。

硬件其实指的就是gpu。啥是gpu,你也别为难我这个文科生了。总之一句话,它就是人工智能运行的硬件基础。文科生还是看得懂数字的。gpu硬件的领军公司英伟达,去年一年的股价,从30美金涨到100美金。一年涨了3倍。顺便告诉大家,这家公司的老板黄仁勋,是华人。

第三个词,大数据。才是重点。

来看一个例子。

怎样让电脑认出一只猫?

第一代的人工智能的方法是,给出无数条件,然后试图得出结论。也就是告诉电脑一大堆——“如果,那么”。如果它有花纹,有爪,有胡子,等等等等,它就是一只猫。

可是深度学习不这么干。他输入一百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告诉机器,这里头有猫。你去认吧。你自己去定规则,自己去找规律。数据每大一个数量级,就越逼近于正确。

用深度学习下围棋,其实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布局定式,什么叫飞叫断,在机器的眼里,只有图,只有一张图往下一张图演化时,胜负的概率。数据越大,它水平就越高。

就像有人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你们法官断案子,总说什么是色情作品,那请问,什么是色情呢?斯图尔特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色情。但是我看了之后,就能知道。这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逻辑。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结果。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数据。

医疗用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越多的数据灌进去,诊断就越准确。

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路况数据。数据越多,驾驶技术就越好。

读懂人的表情,没有问题,24小时跟踪一张张脸的变化,标定每一个细小变化的表情意义。

强悍的硬件带来的计算能力,强悍的算法在飞速迭代,再加上强悍的数据,造就了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

看见了吗?人工智能和人完全不是一回事,用完全不同的思路,但是达到了同样的结果。所以人工智能不是在模仿人,它是抄了一条他们自己熟悉的近道,然后赶上了人而已。

4.4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比你想象的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