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鬼差代办(一)
第412章鬼差代办(一)整个得月楼,简直成了黄会二指先生的包场,至少整个三层里的人,全都是二指先生,酒桌上这些人可谓个个都是奇人天相,堪称人中豪杰,酒至酣处,所说的话,所持的立场,尽显示出一个个的才华、常识、修养和风度。
席间,邢翁最风趣;八王爷最欢快,时不时的亮上一嗓子;而小南呢?可以说是最诙谐,幽默、风趣、调皮占尽。这三个人在期间的插荤打磕,把个酒场的气氛搞得热闹无比,也给众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而像常爷,不说则已,一说便是拿捏好的,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声音不在高,但绝对有力度,有威信,使人无形中对他产生好感,打心眼里敬佩,尊重。
大家还对另一个人都产生好感,这人便是李尔先生,博学多识,信手拈来的掌故,每每用的地方、时候,恰如其分,旁征博引,让人自愧不如。
我在一旁看热闹,也看出了一些门道,这热闹分明就是劝酒和敬酒。
可以说酒桌上的学问都在这上面。
先说我在酒桌上看到的劝酒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酒桌上是以酒论英雄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我看见有的人过分地劝酒,被劝的不耐烦,我都担心他们的朋友感情会不会遭到破坏?
原先爷爷对我也说过,敬酒是一门学问,敬酒讲究先后有序,主次分明。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好事之人,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今天晚上的主角是爷爷,爷爷聪明,巧妙地将注意力分散开,开场白依旧拿出执事的架子,端着酒杯对在场的众人朗声称道:“这次黄会到此结束了,说圆满也算是圆满,说皆大欢喜吧!还行,可以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邢翁起身问爷爷:“姚爷,你这话,我们该怎么理解?”
爷爷道:“列位,说圆满,只是顺利结束了,说不圆满,是我喧宾夺主了,这最佳二指先生应当另是他人才对,呵呵。”
常爷瓮声瓮气地喝道:“这叫众望所归,谁能比得过你?”
“就是,就是,这叫众望所归。”很多人纷纷附和。
爷爷不好意思的摇摇头,道:
“姚某实在是愧不敢当,我再说说这美中不足的地方。”
有人把眼光投向被邢翁三番五次请来的刘公,爷爷把话一顿,冲着刘公说:“刘公,您的徒弟不孝,胡作非为,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他离开您出徒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人不齿。
他不珍惜您传授的法术,只想着谋私利,贪图享受。我看,刘公,您能及时出手费了徒弟秦明,您是我们的榜样,我敢说,在座的各位有很多私底下无比袒护徒弟的人大有人在,现在就不说了,良徒有的是,不懂得珍惜良师的也大有人在,是他秦明不知道珍惜,该难过的是他,来,我提议,第一个酒,让我们敬给刘公,他给我们做出大公无私的榜样,干。”
众人端杯齐声叫好,一饮而尽。
“来,趁着得月楼上的店小二把各位的酒满上的空,我提议,今天晚上,我们开场酒这样来喝,在座的每人带一个酒,由他谈谈身为二指先生,不论是黄会筹委会的老前辈,还是初次参加黄会的新人,都要总结一下,给自己,也是给在座的各位,一个客观讨论我们二指先生今后发展的方向,轮到谁,谁就可以畅所欲言,今天是喝酒,不是正危襟坐的评议会场,谁都可以发表不满或牢骚,也可以提出良方和益策,大家觉得我这提议如何?”
一声震天响的“好”,响彻得月楼。
李尔招呼我退出酒桌。
来到底层,找一个角落,要来三四个得月楼的招牌菜,
菜还没上来,我问李尔:“李叔叔,是不是害怕酒桌上敬酒?”
李尔摇摇头说:“倒不是怕,知道有我们几个外人在场,很多弊端会不便启齿,离开,是对在场的二指先生最大的尊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次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喝着茶水,李尔继续说:“食礼诞生后,为了使它更好的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接着,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就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不过,古代食礼中也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我凭想象,臆测三楼上的激烈讨论场面,哎,现在孙先生是有资格参加这种场合了,而我已成了外人。
店小二端上酒菜。
李尔自己满上一杯酒,自斟自饮。
我可不会像李尔一样慢慢品尝每道鲜美、可口的菜肴,嘴里塞得满满的,那才叫过瘾。
几杯酒下肚,见我只顾着吃,李尔向我问道:“姚爷将改变二指先生这个行业,是不是春生?”
我也不接话,我知道我拿耳朵听着就行。
果不其然,李尔看我一副洗耳恭听的摸样,就开启话匣子。
“姚爷如果在黄会里成为领导,将会把二指先生的发展带入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生,知道不知道我这次来苏州城的目的是什么?”
怎么转话题了?我忙放下筷子,问,“李叔叔,是什么目的?”
“我此番课题是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城隍庙。”
我问道:“研究完毕了?”
“按说各地都有不同的城隍庙,但我怎么会来到苏州城的呢?”李尔自己问自己。
我道:“您请讲。”
“我是被带着来的?”说这话的时候,李尔的表情微微起了些变化。
“谁?”
李尔道:“我不知道是谁?”
我疑惑,“您不知道是谁?怎么跟着他来的呢?”
“应该不是人。”
我咂舌,道:“不是人难道是鬼?”
李尔点头,说:“应该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