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小村往事(三)
赵老头每天的日子就是跑到山顶转一圈,给苹果树浇浇水,要不就是用自己做的鱼竿钓会鱼,那个时候水还没有污染,清澈见底,鱼钓的也多,就在自己小木屋后挖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池子,把鱼放进去,每个月都有几天,赵老头会提着鱼消失几天,回来的时候,手里面多了许多废弃报纸和书刊。人们都说:赵老头原来是个知识青年,做学问的,有大理想大抱负,要不咋会辛苦换的钱用来买书。
我五岁的时候,爸妈已经出去城里打工了,留我自己在村上,也没上什么学前班幼儿园,每天跟着一群孩子屁股后面,爷爷一看我这样也不是一回事,就想让赵老头带着我学认字。这天爷爷掂着一瓶二锅头,提着一包花生米,我在后面小尾巴一样跟着,这是我第一次进赵老头的家,平时我最多去苹果林里爬树偷个苹果,逗逗他的狗,或者远远看一眼他那个自己做的摇椅,从没进过那个小木屋一步。
赵老头小木屋里,除了一张桌子,就是一张竹床,其余的都是书,从马克思思想到金庸笑傲江湖,书的多而杂,有一股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油墨味道。之后我跟着赵老头开始从三字经、弟子规学起到后面的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还有资本论。我和赵老头的接触,使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我才能知道世界还有这么缤纷的颜色。
赵老头这人有一怪癖,不让我叫他爷爷,也不让我叫他老师,就喜欢让我叫他老头,他对我说的是,既然老了就老了,又何必不让说出来,多一爷爷就是多一负担,以后死了还要晚辈们惦记,本来都无牵无挂,又何须庸人自扰,徒添烦恼。我不知道这是看破生死的豁达还是斩断红尘的了无牵挂,或者又是其他,最是无情却有情。
每逢节日,家里都会邀请赵老头去我家一起过节,不过没有一次赵老头肯去的,没办法,每次过节都是把做好的饭菜给赵老头送过去,赵老头自己的话是,不想麻烦。后来我去县城上学了,每到假期才有时间回到村里。在11年过春节的时候,赵老头这次出乎意料的来我家了,这次赵老头穿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头发往后梳的异常的整齐,吃完饭的时候,赵老头嘱咐了我几句,摆了摆手就回去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冬季的阳光格外暖和。
初五那天,俗称“破五”,意思是最后一天休息,要继续开工干活了,早上赵老头家的狗,疯了一样跑到我家门口,叫了起来,我和我爸立马感觉事情不对,跟着狗一起跑到了河边的小木屋里,赵老头和往常一样在自作的摇椅上一摇一摇,穿着那套崭新的中山装,闭着眼,这么多年从没见过的安详神态,瞬间如同晴天霹雳,我想过有这一天的到来,不过没想到这么突然,让我措不及防。
赵老头的后事,由我们家给布置,因为平时赵老头没少给大家送苹果送鱼的,所以这次大家都跟着送陵的队伍,我捧着他的照片,走在最前面。到后来,刻碑的时候,我想了想,刻了“闲云赵先生之墓,弟子归芜执礼”。
在他的小木屋,后面的小鱼塘已经被他扒开,鱼也早就跑完了,只剩下一两条留恋不走。桌子上放着一张书信,上面写着归芜亲启,至于是什么就不在透露。我整理赵老头的书花了一天时间,在中间找到了厚厚的两个笔记本,我打开看了之后,感觉不可思议,赵老头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传奇,下面我把整理出来的笔记,写下来。值得一提的是,赵老头养的狗,跟着送丧的队伍,却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