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出征乌桓(四)
第101章出征乌桓(四)
此时,乌桓的战事已经推进了大半。就在战事焦灼的时候,曹军突然出现在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接到探子的来报,袁氏兄弟与乌桓首领蹋顿集结数万骑兵迎战。
这是一场遭遇战,也是场生死决战。
然而,就在这一场关键的战役中,如若曹操战败,曹军就会面临着覆没辽西的危机。
但如果乌桓战败,整个乌桓将臣服曹操。
两军都各有优劣,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
而曹操的优势则是出其不意。他出征乌桓,麾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手下也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虎豹骑”。
不过乌桓这个地方崎岖不平,行军艰难。曹军为了打个措手不及,这十几日来都是快步行进,唯恐耽搁,将士们的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在后面。
因此迎战之时,两军相接之处,乌桓骑兵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数量几倍于曹军。
曹军阵中有些将士慌乱,一些士兵面露恐惧。
曹操心中犹豫是否应当迎战,然而此时张辽主动请战,并说:“如若退缩,士气大打折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但如若应上,将士们在绝境中定然会生出勇气,士气定然会强盛起来!”
曹操看他勇猛无畏,果断将手中所持令旗授予张辽。曹操纵马登上白狼山,向柳城方向望去,看到乌桓军布阵无法,阵形松散,漏洞百出,心中大喜:“都是乌合之众!”
于是当即命令张辽、张郃二人为前锋,率部冲阵。
这就是所谓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张辽拍马下山,直冲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随之倾泻而下,与乌桓骑兵展开厮杀。
乌桓军士本来就畏曹军虎威,现在见这般阵势更加慌乱。张辽拍马直取蹋顿,大战二十余合,未分上下。
后来张辽佯装败走,等蹋顿赶来,猛然拨马回身,乘其不备,刀光一闪,斩蹋顿于马下。乌桓兵见主帅已死,慌不择路,拼命逃生。
那袁尚、袁熙见势不妙,急领数千骑兵夺路而逃。
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混战,原本就仓皇迎战的乌桓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
白狼山之战,曹军大胜!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一举平定了乌桓,占据柳城。
---------------------------------------------
许县之中,世家大族与朝廷官员勾结,残害百姓的事情一出,远近皆惊。
陈群自孔融府中离开,便又马不停蹄地到访县府。
门外看守者见一个长相不俗的青年人从马上下来,身后还跟着几名穿着黑甲的士卒,便知身份不凡。
陈群走近县府,将写有身份的腰牌从腰间拿下来,一把甩给那守门的小吏:“请告知许令,陈群到访!”
那人怎么会没有听说过陈群的大名?连长相也不敢看清,便急急忙忙拿着腰牌进去了。
陈群带着一名亲兵直接进入,待走入抄手走廊时,便看见一个中年文人穿着官服,脚步飞快,与他迎面而来。
“在下郭原,不知许侯到访有何指示?”
陈群从他手里接过了自己的腰牌,然后随手递给了亲兵。面对郭原的疑问,陈群没有立刻回答,只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于是跟着郭原一起进入了内厅。
这县署之内的确扩大,也无愧于许都之名。只是这郭原,竟是觉得何处熟悉,竟然像是什么时候见过似的。
内厅里已经迅速备下宴会,陈群入座。
“今日前来,是受人所托。”陈群没有看宴席上的菜肴一眼,只是看着郭原,眼神凌厉。
郭原疑惑道:“何人所托?”
“许令可知道有一妇人两日徒行近百里,沿途乞讨只为到达邺城求一公正?”陈群说道。
“群正是受这妇人所托,审理这一案件,不知许令打算怎么做?”
郭原脸色稍变,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原竟从未听过此事。只是这小小平民,何足您亲自到访?既然现下已然知晓,原自然会秉公办事!”
陈群心里冷笑,表面上却是脸色稍霁,淡声道:“平民是天下社稷之根基,百姓所托便是社稷所托,不可轻视。”
“既然群已经到了许县,自会帮助许令将这件事情处理得干干净净。”
陈群一字一字吐出这句话。声音不大,却铿锵有力。
郭原的额头上划过几滴冷汗,眯着眼睛连声称是。他这番卑躬屈膝,婢膝奴颜的模样在陈群眼里简直是丑陋至极。
他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待。
“此案件并不简单,背后实质是朝廷官员与乡间豪强的勾结,兼并土地之风已经十分严重。”
“群自会处理背后的人。因此这案件,便希望许令勿要拖沓,尽快判理。”
陈群说罢,便马上站了起来。
也幸得陈群来的匆忙,县署里的其他官员还没有来得及通知。不然这般“咄咄逼人”的场面被看到,又是怎样的评价?
郭原擦了一把自己身上的冷汗,然后站起来跟在陈群身后相送。
终于送到了县署门口,亲兵将腰牌重新送还到陈群手里,陈群熟练地系在腰间,一面又看着郭原:“群觉得许令十分像昔年的一个好友、前辈,不知许令出身?”
郭原道:“在下出身于阳翟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