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长安之祸(三)
第69章长安之祸(三)
狭窄的书房内,熏香与茶香交杂在一起,浸染了衣衫。
“元常,请”
陈群看向对面的中年人,露出故友重逢的喜悦。
一杯温茶下肚,驱赶了长途跋涉的疲惫。钟繇脸上的倦怠之色一扫而空,眸光亮了几分。
不久前,前去颍川的廷尉正因病辞官。
曾经被察举为孝廉,任尚书郎、阳陵县令的钟繇又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上次见到长文的时候,你还是少年模样。时光飞逝,再见的时候,你已经担任了廷尉一职,声名远扬。”钟繇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陈群拿着泛红的瓷杯,眸光微暗,轻声说道:“是啊,世事无常”
钟繇从身边的木匣中拿出一张陈旧的布帛:“这幅是我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收集来的真迹,只是难以考证是哪一位书法大家的手笔。”
陈群知晓钟繇对书法的痴迷狂热,因此这幅字帖必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他凑过去仔细看了两眼,只听钟繇从笔画、神韵等方面一一道来,滔滔不绝。
他虽然对书法没有什么太多的研究,但是钟繇乐于与他分享这种喜悦,陈群自然不能扫兴才是。
说到最后,陈群擡头询问:“这幅字帖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钟繇缓缓舒出一口气,带着微笑回答道:“这是我从左中郎将蔡邕手中买来的。”
陈群点点头。等二人说了一会儿,钟繇这才有些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将字帖卷起来,重新收回到长匣中。
“我到长安不久,听说陛下要将唐姬接回,以慰问少帝的在天之灵。”钟繇说道。
陈群对于皇室之间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但是钟繇又补充了一句:“听说少帝刘辩的妃子唐姬自从少帝被李儒毒杀后回到娘家颍川居住,李傕听闻唐姬美名,欲娶唐姬为妻,并且送去很多珠宝金银。但是唐姬没有答应。”
陈群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忽然涌起了思绪。钟繇感慨道:“只是长安城外乱军云集,想要接回唐姬,又谈何容易呢?”
陈群没有应答,他将瓷杯轻轻放下,水面平静,毫无波澜。
-------------------------------------------------------------
三日后,星夜。
此时正是北风正盛的时候。
朝廷派出接回唐姬的军队被李傕所阻击,唐姬被俘获。叛军驻扎在长安城外五里的地方。
那地方北高南低,地势凹凸不平,整体呈现波浪状。四周密林环绕,便于隐蔽和偷袭。
王允派吕布带军队前去与李傕、郭汜的叛军作战。陈群担心吕布打败,长安城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囊中之物,于是请求和吕布一起前去。
行军的过程中,风向偏移,旌旗猎猎作响。
吕布身上穿着董卓赠送给给他的战甲,脚踏赤兔马,手拿一柄方天画戟,威风凛凛。
上次诛杀董卓之后,如王允一般,吕布认为自己功劳极大,因此一直洋洋得意。
此次带兵出来,他自然是抱着必胜的心态。陈群偏头便能看见星光之下这人嘴角挂着的笑意。
陈群没有说话,但是眉头却不由自主地拧成了一团。“陈廷尉,你何故一直面带忧虑之色?”
吕布如此问到,脸上带着轻视的神色。
陈群没有理会这种神情,自顾自地分析道:“此时北风盛行,云层从远处吹来,慢慢的星光就会被云雾遮挡住。”
“而李傕驻扎的地方又是密林,等我们到哪里时已经是星光黯淡,若是军队驻扎在那里,我们就会被偷袭得措不及防。”
“将军如此骁勇善战,想必是不会耗费心神想到这些可能。”他淡淡说道。
吕布心生不悦,道:“难道廷尉信不过我吕布的方天画戟?”
此时,军队已经进入了李傕驻军的山区,眼前正是一片密林,在这北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却有一种可怕的寂静。
陈群道:“请将军先令军队停下,不要轻易进入密林。”
吕布冷哼一声,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
可惜这是朝廷的军队,并不归属于他吕布。陈群尊重他是带兵的将领,因此才建议。
“所有人,停下来。”吕布骑着赤兔马,有些焦灼不耐。陈群骑马向前几步,站在高处俯视那片寂静的密林,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都是黑压压一片,视线所见的范围,全部都是黑色的树叶。
从这里开始,就能顺风而下,速度能够加快,可是撤退却收到阻挡。
“廷尉,你在看什么?”
吕布走过来询问道。
陈群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将军认为,我们所带的两万人马,能够抵挡李傕的十万大军吗?”
吕布思索了一会,说道:“不能。”
陈群继续道:“凭群来看,将军虽然骁勇善战,武艺超群,但是能独自抵挡八万大军吗?”
“带军作战,求的是取胜,而并非杀人。以最小的伤亡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难道不是聪明人的做法吗?”
吕布如此听着,心绪平静下来。他偏头来看,眼中稍微带了几分崇敬:“依您来看,眼下应当如何?”
陈群与吕布低语几句,吕布虽然半信半疑,片刻之后就带着一对轻骑进入密林。
等小队消失在密林之后,陈群让左右士卒烧起一堆篝火,马上就照亮了这片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