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大势至师
“瓮里的,老、神、仙!”“对啊,您对阿耶最好了,阿耶不想您走。”
余于翁愕然,但更多的是无奈。
他垂下头,无能为力地看着自己半透明的手掌。
连在梦中显形都快做不到了,要怎么才能留下来呢。
其实,余于翁知道答案,只是不愿。
家神可保一家,亦可只佑一人。并没有规定必须是后辈子孙,信仰念力与血缘没有必要的因果关系。
余于翁活着的时候,是佛统府一带极有名望的乡绅。他为人中正、心地善良,时常布施乡里,但凡谁家有事相求,无有不应。
在那个年代,八十八无疾而终的余于翁,属实高寿。
身死魂未消,儿孙为他立起灵位,日夜香火不断。除了吉安一家以外,受过这位善长仁翁帮助的乡邻也时不时会前来祭拜。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神也如此。
随着时光的流逝,记得余于翁的人们相继离世,只剩下吉安家的后人,因浓重的家族情怀,虔诚地供奉着这位了不起的老祖宗。
然而,这样的惦念是极其虚无的。
那个年代又没有照相机,仅凭一副画像,后人想象不出这位老祖宗生时的到底是什么模样。
香火从没断断,但形式大于诚意。
尤其是就近的几十年里,依赖信仰念力存在的余于翁,几乎感受不到这一辈的子孙后代,发自真心对他的尊敬与信赖。
所以,早在被送进邦帕功庙时,他就已经很虚弱了。
好在,他是家神并非邪灵,在这佛门净地非但不受影响,还因沐浴香火功德,勉强苟延残喘了八年。
八年,到极限了。
心善的余于翁,不愿阿耶为自己放弃佛门。
信仰,原本并没有限制。
只是,以余于翁油尽灯枯的状态,要么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诚心诚意的信奉者,要么得一福泽深厚之人发下誓愿,此生此世以念为供。
也就是一生只能信奉他这个小小家神。
不,应该说,瓮中神。
早在后人将祖宗牌位送进邦帕功庙,搬离这片祖地远渡他乡之时,余于翁就不再是吉安家的家神了,
如今的他,跟那些游荡在荒郊深林里的孤魂野鬼,有什么区别?
空有一个地祇的虚名,就生存状态而言,恐怕还不如吧。
孤魂野鬼可以靠吞噬同类,强行留在人间。更有厉鬼,害人性命,再趁那些新死的亡魂浑浑噩噩、不明所以之际,吸干其阴气魂力。长此以往,就能修炼成更强大的凶鬼。
余于翁存世两百多年,即便没亲自去过那些污秽之地、没亲眼见识过种种腌臜手段,但可没少听说过。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套用到鬼怪身上,毫无违合感。
人死了魂魄还能入轮回,再世为人。鬼怪死则魂飞魄散,什么都没了。
道理他都懂,但他宁可消失,也不愿成为那种不择手段的龌龊之徒。
别说吞噬鬼怪、害人性命,这种连想都不可能去想的恐怖之事了。余于翁连让这个从小就与自己亲近的小和尚,一生信奉自己的念头,都不曾动过半分。
阿耶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丢弃在邦帕功庙,用他师父的话说,这孩子生来就无世俗亲缘,注定是要修佛的。
注定!
是的,注定。
都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阿耶还小,时常在早、晚课时念着念着就睡过去了,但小家伙五岁就能识百多个梵文字。到了七岁,已经能通读一整本梵语经文。
所谓佛缘深厚、慧根早种,大抵如此。
所以,余于翁又怎么忍心断了阿耶的修行前程。
就在这位满头白发、眉眼皆是慈善的虚弱小神,感叹自己无法再陪伴左右,看不到小家伙长大的模样,更等不到小和尚成为一名大修行者之时。
之时,心性至纯的孩子,竟拜倒在瓮旁,双手合十、小圆脸满是虔诚地求道:“老神仙,老神仙,您不要走,阿耶拜您做大势至师。”
‘咚’!
一记响头嗑在瓮沿上,也嗑在了余于翁的心弦上。
本已半透明的手掌,渐渐有了实形。
源源不断的念力,自小和尚额间溢出,汇入余于翁虚弱不堪的神体之中。
孱弱许久的神格,好似久旱逢甘露般,竟有了复苏的迹象。
应该感到高兴的。
但是,余于翁却为自己在体会到神格复苏时产生的一丝喜悦,感到万分羞愧。
他不会消失了,他还能继续存在于这天地间。
可…这是阿耶用一生修行,换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