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椿秋纪 - 人生要闲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椿秋纪 >

第2章

东幽都城,建春,赐安殿。

巨大的宫殿匍匐在这片东幽最富有的土地上,飞檐斗拱,曲折回旋。高高的台阶和四周耸立的森严宫墙。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帝王的威严。

但今夜,这座代表东幽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宫殿之中,却并不平静。本该是熄灯安歇的时刻,但此刻的勤政殿之中确是灯火通明,殿外跪着三位身着东幽官服,满头银发的老者。官服之上的金线和腰间所配的玉佩无不显示这三位的位高权重。

勤政殿之内,东幽国王端坐于王座之上,略显灰白的头发和脸上似有似无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治理国家的不易,而此时紧锁的眉头和冷峻的脸色更显示着其心中的烦忧。

“他们三个是要逼宫不成,孤要作什么还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吗”?东幽王略显怒气的声音在宫殿之中回荡。

旁边一武将打扮的人躬身回到“陈韩赵三家是跟随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起家的,而后受封东幽,世代公候,本就是天子在我东幽的耳目。如今虽然列国争霸,群雄四起,裂土称王者比比皆是,但列国世家大族之中,心向汉室的不在少数。如今王上公然派出幽骑屠杀萧氏血脉,他们自然是要死谏陛下的。”

“冷苑,你说,孤作的对吗?就因为阴阳家的一个预言,就要置我东幽于风口浪尖之上。”

被称为冷苑的武将回答到“这天下列国纷争,群雄争霸,诸子论道,百家并起,已经乱了数百年。列国之中,没有人真的希望这天下再归一统,萧启晨甫一到我东幽国界,诸国信使就一波一波的向着建春城赶,诸子百家的弟子更是各怀目的的赶往我东幽境内,若是王上这时放任萧启晨离开东幽,东幽才是要成为诸国的把子啊。”

坐在王位上的男子闻听此言,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神色稍缓说到“据传,阴阳家的预言一出,儒家的二先生和三先生便在白鹿书院大辩三日,二先生认为天下一统乃是王道,方能使天下礼乐复兴,再造盛世。而三先生认为为求一统,无端征伐,再起战端。置使苍生涂炭,礼乐无存。维持现状,传播礼乐才是正道。王道正道之争。最终竟是善辩的萧二先生输给了颜三先生。王道输与正道,儒家就这样站在了汉室的对立面。精锐尽出,前来截杀萧启晨。儒家首讲忠君爱国,如今乱世纷扰,列国并起,儒家也不知该忠那个君了。”

“王上,儒家讲入世济民,儒家弟子更是多在列国庙堂为官,身居庙堂者,当思庙堂之事,白鹿书院王道正道之辩,不仅是儒家二先生和三先生之辩,更是整个儒家之辩。二先生势单力孤,败是在所难免的。况且,二先生本来就是汉室皇族之人,又主张天下一统的王道,难免让人觉得存私吧。”

冷苑说完,东幽王久久不语,望着宫殿外夜色沉沉的天幕。就在冷苑认为这场谈话要结束的时候,东幽王再次开口问到“冷苑,这件事你们兵家如何看待?”

冷苑回答到“我兵家先祖建立兵家,本意是以战止戈,但数百年传承,鱼龙混杂,难免有一心建功立业者希望这天下烽烟四起。但我兵家之人大多入世,于列国为将,为将者,以遵从命令为首要。所以,此事在我兵家倒是没有如道家,佛家,墨家,儒家那样引起那样大的反响。”

王座上的东幽国王起身离开王座,走到了一旁悬挂的地图之前,看着地图被显眼的黑色墨线分割成一块一块,块与块之间,犬牙交错,刀剑相交。仿佛看到那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大军纵横,杀声四起,烽火连天,白骨累累。不仅深深的叹了口气。

东幽王对着地图再次开口说到“汉室派韩世胄率兵二十万陈兵边境,与我军隔河相望。冷将军,你说他们会过河吗,会杀入我东幽境内来迎回他们将来的君王吗?”

“王上不必担忧,韩世胄虽然陈兵边界,但是汉室北边羌越,西边之西蜀均已出兵边境,羌越更是扬言要踏平洛邑,以绝今后之患。这个时候,汉室不敢轻启战端,陈兵边界无非是给我们施加压力罢了。

“但愿如此吧。”东幽王盯着地图回答到,语气轻微,似是在宽慰他人,又像在宽慰自己。

东幽边境,济水。这条发于天山,汇与长江的大河依旧如往常般翻涌流淌,静静的冲刷着大河两岸沾染了无数士兵鲜血的土地。。东在这浩浩平原上划出了一条波涛翻涌的国界线幽与汉庭的分界线。

此时的济水,一片肃杀之气。大河两岸,军营连绵耸立,锦旗猎猎,号角擂鼓之声不时响起,虽然是晚上,但两岸的军营之中火把林立,将幽暗的夜映照的仿若白昼。

双方军营之中的哨兵更是精神紧绷,不敢放过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大军带来灭顶之灾。

日出东方,绚烂的阳光跨过高山,越过大河,祛走黑暗。照耀着山川草木,城池河流。照耀着从古至今一直静静流淌的洛水,和依洛水而建洛邑都城。世间的城池有很多,被称为都城的城池也有很多。但能被所有人都认可的都城就只有这一座。这座自汉室定鼎天下之日,便被定为天子所在之地的城池。

巍峨的城墙仿若沉沉的铁幕,从那飞鸟都无法飞跃的高空落下,将这片浩瀚的平原分隔为城内和城外。城内是那高不知几何的摘星阁,极尽世间之威严与奢华的长乐宫,是临清坊中那一座座彻夜灯火不息的亭台楼阁和阁楼上玉臂依栏的红粉佳人。城外,奔涌的洛水如同这平原上的一条银带,从不知道多远的远方发出,奔腾于这平原之上,为整个平原带来生机与活力,无数的花朵在这平原上绽开,绵延直接天际,所有的色彩在这平原之上汇集,交织出梦幻般的繁华。曾有诗曰“此城横亘天地间,自此凡世不羡仙。”

洛邑城,长乐宫,紫微殿。

一身白袍的男子迎着日出,站立在紫微殿门前。能够在紫微殿前走动的人有很多,公卿大臣,宫女奴仆,能在这里停留的人也有一些,内阁辅臣,王侯贵族。但能在这样的时间站立在此处的,只有一人,汉室天子,萧元逸。

他看着缓缓升起的朝阳,看着目之所及,绵延不知几何的一座座巍峨的宫殿,看着这座属于他的长乐宫,看着属于他的坐落着长乐宫的洛邑都城,看着那都城所在的上京道,看着那北方的汹涌大河,南方的涛涛长江,江南二十四郡,塞北八十一州,天府之国,江都平原,世代豪阀,关陇大地。看着这座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天下。

男子转身,望向刚刚赶到的内阁首辅与次辅,说到“二弟到什么地方了?”

首辅回到“刚得到的消息,王爷前日到了青州,于村落间见三孩童背诵论语,问过之后知道是因为今年收成不好,他们没办法到私塾去念书。王爷听后,决定留在哪里给他们讲完论语再动身,君上,王爷此前先停于稷上学宫讲诗经,又于襄城与金陵学派辩作文之文风,如今又停到了青州,是不是派人去催一下王爷。”

萧元逸望着这这座金碧辉煌的长乐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到“不必了,二弟自小便不喜欢政事,一心去读圣贤之书,要去启民智而济苍生,如今,因阴阳家的预言他走出了白鹿书院,怕是再也回不去了。慢点就慢点吧,等到了洛邑,他就再也不是儒家的二先生了。白鹿书院到洛邑的路途就权当他与儒家的告别吧。”

内阁次辅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若是单从外貌来看,次辅大人反而比岁至中年的首辅大人更像是首辅。听闻萧元逸所说,次辅回到“王爷终是心有不忍, 不忍儒家因自己一念而成为众矢之的。王爷若是若是一心要赢天道正道之辩,拼其全力,再凭借我朝庭诸多暗子,赢的未尝不是王爷。”

“东幽国有消息了吗?”萧元逸问到

“东幽今早传来消息,萧统领还在靖州境内,昨夜被围堵的幽骑发现,交战一番,杀了出去。派去东幽的使臣还是没能见到东幽王,陈陌,赵子春在东幽王的寝宫前跪了一晚,但东幽王不为所动,东幽的军队仍在济水与我军隔河相望。”内阁的首辅回到。

萧元逸听此面无表情,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一般。

“东幽看来是做好选择了,也是,得罪一个和得罪七个的利弊东幽王还是分得清的。”次辅说到。

“现在东幽王能轻易的选出来,等国师到了东幽,东幽的选择就没这么轻易了。国师从幻世三千动身了吗?”

“国师和阴阳家的预世司命已经动身,两日后就能到达建春境内。”内阁首辅回答到。

“西蜀和羌越在边境有什么动作吗?”

“只是屯兵与边境,没有出格的举动,应该只是为了给东幽造势。臣已命苏涉和赵世元出使两国,晓以利弊,望其能够退兵。”

“西蜀可以去,羌越就不必了。事情到了现如今这个地步,其余各国都在观望。那就让羌人的鲜血去冲刷掉他们的迟疑,命陈子铭起骁骑十万,迎击羌越,来了,就不用回去了。”

萧元逸的语气很轻,仿佛说的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这一句话,带来的就是尸山血海,白骨累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