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情殇2
北京四季分明。农谚唱得“七九河开,八九燕来……”都分毫不差,节气全都能对照得上。二月二龙抬头刚过,便是二月初五。上次和大莲见面时,小六告诉她,清水河融化了,又哗啦啦听到水声了,就是柳树叶还得些时候,才能冒出绿芽。
当天,大莲没有跟小六提及,家里已经和兰翎长定下了接亲日子。只是问了一句:“大爷能下炕了吗?”
“好些了。就是解大手去茅房,得有人在跟前帮扶。”小六说“我瞧着再过半月二十天,应该就没事儿了。”
“嗯,下回你还来我屋里,咱俩该好好合计合计你我的事儿吧。”
初五这晚还是老时间,小六轻推开大莲给他留的宋家院门,轻车熟路的便一头扎进了大莲屋里。
俩人现在很默契,大莲见小六进了屋,掀开盖在身上的被子,一下子便搭在了脱鞋上炕的小六身上。
和以往见面不一样,过去一见到小六,便像叽叽喳喳停不下来小鸟似的大莲,今晚脑袋依偎在小六肩膀上,两眼朝着天棚顶发呆,半天没言声。
“你怎么了?不舒服?”小六也感觉到了大莲的异常,摸了一下她的脑门儿问道。
大莲摇了摇头,长长的叹了口气。
“下个月初三,兰翎长就要来娶我……”
“你怎么不早说!”小六腾得坐了起来。
“我也没想到爸妈,这么急着让我出嫁。再说,这些日子大爷离不开人不是?”
“我爸身子一天比一天渐强,这么着,要是怹好得快。咱俩就过了这月十五就走,再不成月底前也得动身了。”小六看着大莲说“你这些日子也赶紧准备周全,等我信。”
“嗯,我就等你信了六哥哥。”大莲一头扑到了小六怀里,说“这一走,这辈子咱俩再也不分开了。”
这一晚,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从西顶娘娘庙相遇那天,到清水河边一草一木,好像每时每刻,每方寸土,都留有她和他,浓情蜜意的故事。
“六哥哥,我和你这一离家私奔,我也不能尽儿媳对公婆的孝心了。”大莲脸贴着小六的脸说“我就给佟家多生几个大胖小子,等老家儿都认了咱俩这桩亲事,带回来给他们看。你说,你爸妈是不是就不会生气了?”
“不生气,还得夸你这个儿媳妇争气呢。”小六乐了,说“听我爸说,我老祖和宋家老祖那一辈,可不像现在,老死不相往来,两家好着呢。等咱俩儿女成群,再回到火器营,叫爸妈一声爷爷奶奶,老俩一定开心死了。”
两个人边说着旧情往事,边憧憬着未来,闯京城自立门户的日子,紧紧相拥在一起。
对小六,大莲来讲,这是一个不眠,又亦真亦幻,仿佛在云梦中的特别夜晚。
天将放亮,小六才匆忙起身,看到大莲刚甜甜的睡去;他穿好外衣,在大莲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
“早点儿来找我。”没曾想大莲睁开了眼,拽着小六的衣襟,深情的看着他“我等你。”
“嗯,就这两天。”小六指了指已经渐白的窗外,说“你快睡吧,我得走了。”
大莲翻身而起,在炕上一把抱住了小六,迟迟不肯撒手。
“过几天,我们就在一起了。”小六轻抚着大莲的小脸蛋,说“快躺下,病刚好点儿,别再冻着了。”
“嗯。”大莲这才恋恋不舍的松开手,看着小六从屋里离开。
小六推开宋家院门,还是轻手轻脚顺着墙边,低着脑袋一路朝自家方向小跑去;但他没察觉到,从宋家院里一露头,就被一双眼睛看了个真真的。
这天,恰好赶驴车的方老汉接了一单“长途大活”,一户村民要进城给娘家舅爷过六十大寿,让他赶早备车。
小六走出宋家时,方老汉正赶着驴车,要去这户村民家接人,而宋家大院是他必经之地。
驴车刚过宋家西院墙,方老汉便见一人猫着腰,从宋老三院里溜出来。方老汉一时还纳闷,宋老三两口子都是日照三竿才起的主,今天出了什么事儿,起得这么猛?
定睛看时,方老汉感觉这背影很熟,像极了佟家小六子。他一时有点儿迷糊犯蒙,火器营无人不知佟宋两家既仇深似海,又不是一路人。
佟家是正经人家,小六子也是他看着长大的,跟父兄一样本分,没乱七八糟的坏毛病。若是非偷即盗,小六好像不是那种人,再说飞贼都是飞檐走壁,哪有从大院门进出的。眼前这一幕让方老汉浮想联翩。
村民的世界很小,不过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七大姑八大姨,街里街坊那点儿家长里短。
方老汉驴车拉上进城的一家人,一路上,也是聊着不知聊过多少遍的村中八卦闲篇。
“今早,我可是碰见了一档新鲜事儿。”方老汉边挥舞着手中的鞭子,没绷住,还是把在宋老三家门口撞见小六的事儿,绘声绘色的给驴车上的一家人说了。
“不可能,您是不是老眼昏花,看岔了?”驴车上这家小媳妇先开了口“佟家人老老少少,谁不知道都老实巴交,小六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孩子。”
“会不会这小六和宋老三家大莲姑娘有一腿?”媳妇的婆婆摇头晃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就更不可能了。”媳妇怼了婆婆一句“大莲长这么大,除了在自家院里待着,村里有什么热闹事儿,根本就不靠边。他俩人怎么会腻乎到一起呢?”
“你懂个屁!”婆婆听媳妇和她杠上了,有些生气,说“你没听过大戏啊?那些孤男寡女勾搭在一块儿,不都是偷摸的,还敲锣打鼓让你知道啊?”
“你婆婆说得在理儿。”方老汉扬起鞭子,抽了一下慢腾腾的驴,说“今儿这话咱哪儿说哪了,回村里可别往外嘚啵。”
“这还用您说。”婆婆撇着嘴对方老汉说“俺娘俩嘴严实着呢。要传出去,也是您。”
“得,算我嘴欠。”方老汉说完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