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人性的弱点》(9) - 羊皮卷+塔木德+人性的弱点+墨菲定律 - 曼狄诺 塔尔莱特·赫里姆 卡耐基 张新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弱点》(9)

防止疲乏和忧虑、保持旺盛精力和昂扬斗志的六个办法第一节每天为你醒着的生活增加一个小时

为何我要在一本关于如何防止忧虑的书中写入一章关于如何防止疲乏的内容?答案很简单:因为疲乏常会导致忧虑,或者说,至少它会让你容易受到忧虑的侵袭。任何一位医科学生都会告诉你,疲乏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更易感染普通感冒以及几百种其他的疾病;而且任何一位医生都会告诉你,疲乏还会降低你抵御恐惧和忧虑的能力。所以说,防止疲乏就相当于防止忧虑。

我刚才说“防止疲乏就相当于防止忧虑”了吗?我说得轻了些。埃德蒙德·杰博逊博士表达得更进一步。杰博逊博士写过两本关于放松的书:《逐渐放松》和《你必须放松》;除此之外,他还是芝加哥大学临床生理学实验室的主管人,多年来,他一直在指导把放松作为医学上一种治疗手段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宣称:一切紧张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都会在完全放松面前消失不见”。还有个说法:放松了,忧虑便无法持续下去。

所以说,防止疲乏和忧虑,第一条法则就是:常休息。还没等到累就休息。

为何这一点如此重要?因为疲乏会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累加。美国军部通过反复试验发现:甚至是年轻人——受过多年军事训练的年轻人——如果丢掉装备,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话,也能走得更远,坚持得更久。因此部队上强迫士兵这么做。你的心脏每天抽的血足以灌满一辆铁路油罐车,心脏每24小时产生的能量足以让一个人用铁锹把20吨的煤扔上一个三英尺高的平台。做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工作,它能做50年、70年,还可能做90年。它怎么能吃得消呢?沃尔特·b·迦南博士对此这样解释:“大多数人认为心脏一直在持续不停地工作。其实,心脏每跳一次都要休息一小会儿。如果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那么24小时内,它的工作时间其实只有7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内心脏的休息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70岁左右的温斯顿·丘吉尔在指挥英军作战时,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这算是一项非比寻常的纪录吧?他的秘密是什么?他在床上工作,从清晨一直到上午11点,阅读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主持重要会议等。吃过午饭,他会再睡一个小时。傍晚,吃饭前,他会再睡上两个小时,直到8点钟吃饭。他没有治疗疲乏,他无须治疗。他防止疲乏出现。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才能精神饱满地持续工作到深夜。

独树一帜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造了两项非凡的记录:积累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和活到了将近98岁。他是如何做到的?当然了,主要原因是他继承了长寿基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习惯: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小睡半个小时。他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觉,即使是美国总统在他午睡时也无法让他听电话。

丹尼尔·w·约瑟林在他的杰作《疲乏的原因》中说:“休息不是什么事也不做。休息是一种修复。”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休息一小会儿就行,甚至是五分钟的一个小睡就能防止疲乏的出现。棒球老手康尼·麦克告诉我,如果比赛前中午不睡个觉的话,那么在第五局他就被累得疲惫不堪了。不过要是能睡五分钟,他跑满两场都不会觉得累。

我问埃莉诺·罗斯福,在白宫待的这12年,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她是如何应付的。她说在见某个人或者发表演讲之前,自己都会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闭上眼睛,放松20分钟。

有一回我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吉恩·奥特里的更衣室里采访他,那时他正是牛仔竞技表演赛的冠军,是个大明星。我注意到他的更衣室里有一个行军床。他说:“每天下午,在表演的间隙,我总会在上面睡一个小时。在好莱坞拍电影时,每天我都会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睡上二三十分钟,这使我精神百倍。”

爱迪生养成了想睡就睡的习惯,他的精力和毅力和这个是分不开的。

亨利·福特80岁生日前夕,我采访了他,他的气色很好,这让我感到很吃惊。我问他的保养秘诀是什么。他这样说:“能坐着,我就不站着;能躺着,我就不坐着。”

“现代教育之父”贺拉斯·曼年岁大时也是这么做的。在安提亚克学院当校长时,他总是躺在一个沙发上和学生们谈话。

我曾说服好莱坞的一位导演尝试了一种类似的方法,他说这办法很神奇。我指的是杰克·切托克,好莱坞的大导演。几年前他来看我,那时他已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短片部的主任了。他筋疲力尽,一副快要垮掉的样子,他试了各种办法:吃补药、服用维生素等,结果都效果不大。我向他提议每天抽出点时间休息一会儿。怎么做?和编剧开会时,我让他坐在椅子上,尽情展开四肢,然后放松。

两年后,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说:“一个奇迹发生了。我的医生是这么说的。过去讨论短片时,我总让自己在椅子上笔直地坐着,这样一来,我的身体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现在,每逢开会,我都会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舒舒服服地躺着。我现在的感觉比20岁时还要好。每天多工作两个小时,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办法你用合适吗?如果你是一位速记员,是不能像山姆·古德温[1]和爱迪生那样在办公室里打瞌睡的;如果你是一位会计,是不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和老板谈事的。不过要是你生活在一个小城,中午能回家吃饭的话,那么午饭后你就可以小睡10分钟。乔治·马歇尔将军过去就是这么做的。战争期间,他指挥美军作战,忙得要死,因此中午他总要休息。如果你已超过50岁,觉得自己太忙没时间这么做,那么请马上把所有的人寿保险买齐。葬礼费很贵——这些天突然价格就高了;你的配偶会把你的保险金取走,然后再和一个比你年轻的人私奔。

如果中午你没条件小睡,那就试着在晚饭前睡上一个小时。这办法比鸡尾酒便宜;并且从长远来看,要比鸡尾酒有效5467倍。如果你能在5点、6点或者7点左右睡上一个小时,那么你就为你醒着的生命增加了一个小时。为什么?我是怎么算的?因为晚饭前的一个小时加上晚上睡的六个小时——一共是七个小时——效果要比你连睡八个小时好。

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就能做出更多的活儿。弗雷德雷克·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当科学管理技师时就是这么说的。他注意到,工人每天最多能装12.5吨生铁,中午他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他做了一个科学研究,把所有的疲劳因素都考虑进去,结果发现工人一天最多能装47吨生铁,而不是12.5吨!数据显示,采用新方法能让工人的装货量提高近三倍,而且工人们还不会感到太累。下面我就要拿出事实了。

泰勒把一个叫施密特的工人选了出来,然后以秒表计算工作量。泰勒拿着秒表站在施密特身旁,施密特则要按照他说的去做。“现在,搬起一块生铁朝前走……现在,坐下休息一会儿……现在,走……现在,休息。”

结果发生了什么?一天下来,施密特装了47吨生铁,而其他工人只装了12.5吨。弗雷德雷克·泰勒在伯利恒钢铁厂待的那三年,这个办法从未失效过。施密特之所以这么能干,是因为他还没有等到累就休息了。一小时中,他最多干26分钟,剩下的34分钟全部用来休息。他休息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要长——然而他的工作效率却几乎是原来的四倍!这是谣传吗?不,你可以参阅弗雷德雷克·泰勒所著的《科学管理法则》第41~46页。

让我再重复一遍:像军人们那样——常休息。像你的心脏那样——还没等到累就休息,这样你就能为你醒着的生活增加一个小时了。

第二节是什么让你疲惫——对此你能做什么

这儿有一个惊人而颇有意义的事实:单纯的脑力劳动并不会让你感到疲惫。听上去很荒谬。但几年前,科学家试图发现人脑能工作多长时间,而不会抵达“工作能力的消失”,这是对疲乏的科学定义。让这些科学家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发现流经大脑的血液在兴奋时并没有显示着任何疲乏的迹象。如果你从一个正在工作的体力劳动者的血管中抽血,就会发现他的血液中充满了“疲乏的毒素”和疲乏的产物。但如果你从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血管中抽点血,你会发现在他一天工作结束后,他的血管中并不含有疲乏的毒素。

就人脑来说,工作八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后,它还像当初一样敏锐。人脑是完全不会累的……那么是什么让你感觉疲惫呢?

医生宣称我们的大部分疲惫来源于心态。英国最著名的医生之一j·a·海德菲尔德在他所著的《心理学的力量》一书中这样说:“我们的大部分疲惫源于心态;实际上,源自于单纯的身体上的疲乏是非常少的。”

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a·a·布雷尔说得更深刻。他说:“身体健康的坐办公室的员工的百分之百的疲乏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态。”

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使坐办公室的员工疲乏呢?快乐的心态?还是满足的心态?都不是!绝不是!是无聊、愤恨、不被欣赏的感觉、无用感、匆忙和忧虑——这些心理上的因素才是使坐办公室的人感到疲乏、容易受到感冒侵蚀、工作效率下降和因为头痛不得不回家休息的原因。是的,我们的心态使我们的身体中产生了紧张感,所以我们就感到疲乏了。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在一个关于疲乏的小册子中指出过这一点:“只是辛苦的工作并不会导致疲乏,而这样的疲乏是靠睡个觉或者休息治不好的……忧虑、紧张和精神上的失落是疲乏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它们常常是使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感到疲乏的罪魁祸首……要记住,精神上的紧张会导致工作中的紧张。放松点!把精力用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

书读到这儿,马上停下来,自我核查一下。读这些文字时,你是不是正在对它们皱眉头呢?你感觉到眉宇间的紧张了吗?你是正在椅子上放松地坐着吗?还是你正在供着肩膀呢?你脸上的肌肉紧张吗?除非你的整个身体像一个破旧的布娃娃那样绵软无力,放松,否则在这一刻,你的精神和身体上是会有一种紧张感的。你的身体正在产生紧张。

在进行脑力劳动时,为何我们会产生这么多不必要的紧张?丹尼尔·w·约瑟林说:“我发现主要的障碍就是……一个差不多为全世界所接受的观点:辛苦工作需要一种努力感,不敢就做不好。”所以当我们集中精力时,我们便会皱眉。我们便会拱起肩膀。我们调动全身肌肉做出一个“努力”的动作,其实这对我们大脑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这儿有一个惊人而富有悲剧性的事实:几百万没想着要浪费钱的人却在用七个新加坡酒醉水手的那种鲁莽浪费、挥霍他们的精力。

如何对付这种由紧张导致的疲乏?放松!放松!再放松!工作时,你要学会放松。

容易做到吗?不容易。你得完全改变你终生的生活习惯。不过这努力值得,因为它也许能让你的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威廉·詹姆斯在他的散文集《放松的福音书》中写道:“美国人的过度紧张、痉挛、气喘吁吁和痛苦的表情……都是坏习惯,这么说恰如其分。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打破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如何放松?先从心开始,还是先从神经开始?这两个都不行。你得先放松肌肉。

让我演示一下,看看是怎么做的。假定我们先从眼睛开始。通读这个段落,读完后,身子向后仰,闭上双眼,静静地和你的眼睛对话:“放松,放松,不再紧张,不再皱眉。放松,放松。”一遍遍重复这些话,速度要慢,重复一分钟……

注意到没有?几秒钟后,眼睛上的肌肉开始听你的话了。感觉到没有?好像有一只手把紧张给擦去了。哦,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但在这短短的一分钟内,你已经掌握了放松艺术的真谛。这个方法对下巴、脸部肌肉、脖子、肩膀和整个身体都适用。但最重要的器官还是眼睛。芝加哥大学的埃德蒙德·杰博逊博士说得更彻底,如果你能够完全放松眼部肌肉,就能忘掉所有的烦恼。眼睛在整个神经系统放松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在身体由于紧张消耗的总能量中,眼睛就占了1/4。有些人的听觉很棒,但经常受到眼睛疲劳的困扰,原因就是他们在看东西时让眼睛过于紧张了。

著名小说家瑞奇·鲍姆[2]曾说,小时候,她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交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是有一回她摔倒了,碰伤了膝盖和手腕,这位老人将她扶起来了。老人曾是马戏团的一位小丑,为她拂去身上的尘土时,老人说:“你之所以碰伤了自己,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放松。你得假装自己像喜剧演员穿的软底鞋那样软,像一只又旧又皱巴的软底鞋那样软。快来,让我教给你怎么做。”

老人教给鲍姆和其他孩子如何摔跤,如何翻筋斗。他一直在说:“你要设想自己是一只又老又皱巴的软底鞋,然后你就能放松了。”

一有空,你就要放松,几乎任何时候都行,只是不要硬去放松。放松是除掉所有的紧张和尝试,要放松地想。先从眼部和脸部肌肉开始,运用意念,让它们放松,你要一遍遍说:“放松……放松……放松。”感觉能量从脸上开始往身体的中心流动。设想自己是个婴儿,没有任何紧张的困扰。

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嘉丽·柯思[3]就是这么做的。海伦·杰普森对我说,演出前她经常看到嘉丽·柯思在一张椅子上坐着,放松全身的肌肉,她的下巴那么软,都要垂下来了。这办法很有效——让她出场时不会有过多的紧张;同时这办法也能防止疲乏。

这儿有四个建议,能帮助你放松:

1.一有空,就放松。让你的身体像一只旧的软底鞋那样软。工作时,我的桌子上总放着一只旧的、紫酱色的软底鞋——它算是一个提醒,提醒我该多么放松。如果你没有软底鞋,一只猫也行。你曾抱起过正在阳光下睡觉的猫吗?如果你这么做的,那么就会发现猫的头和尾巴像一只湿报纸那样松弛。甚至连印度的瑜伽大师也这么说,如果一个人想要掌握放松的艺术,那就向猫学习。我从未见过一只疲倦的猫,一只精神崩溃的猫,或者一只受到失眠症、忧虑和胃溃疡困扰的猫。如果你能像猫那样放松,也可能会避免这些疾病。

2.工作时,尽量让自己处于一个舒服的位置。你要记住,身体的紧张会让你的肩膀疼痛,并会疲乏。

3.一天自我检查五到六次,你要这么想:“我让我的工作变难了吗?与工作无关的肌肉,我使用了吗?”这办法会让你养成放松的习惯,正如大卫·哈罗德·芬克所言:“在最懂得心理学的人当中,养成放松习惯的人达到了50%。”

4.每天结束时,再自我检查一次,你要这么想:“我累吗?如果累,也不是因为脑力劳动,而是我工作的方式。”丹尼尔·w·约瑟林说,“我评判我的成绩,不是每天结束时我有多累为标准,而是以我有多不累为标准。一天结束后,当我感到特别累时,我就知道今天的效率不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行。”如果美国的每个生意人都学会相同的一课,那么我们死于因高度紧张导致的疾病的人数一夜间就会下降。我们的疗养院和精神病院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因疲乏和忧虑而崩溃的人了。

第三节如何防止疲乏——永葆青春

去年秋季的一天,我的一位同事乘飞机到波士顿一个由世界上最不寻常的医学班组织的会议。哦,是的,这个会每周开一次,地点在波士顿的一家诊所,病人要参加这个会,都得先接受常规而彻底的医疗检查。其实这个班是一个心理诊所。尽管正式的称呼是应用心理学学习班(前身是意念控制训练班——是一位前学员给起的名字),其实真正目的是治疗因忧虑患病的人。很多病人都是心理上存在困扰的家庭主妇。

这个忧虑症患者学习班是怎么开起来的呢?那是在1930年,约瑟夫·h·布拉特博士——顺便提一句,他是威廉·奥谢尔爵士的学生——发现很多来波士顿这家诊所的人身体上并没有任何毛病;但他们确确实实有着身体上的各种病症。一位女士的手得了关节炎,很严重,算是废了。另一位被“胃癌”的症状折磨得痛苦不堪。还有人患有背痛、头痛、长期劳累,或者一些模糊的病痛。他们确确实实都感到了这些痛苦。但无数的医疗检查显示,在身体上,这些人并没有任何的毛病。很多老派的医生会说,这些病都是臆想出来的,是“心病”。

但布拉特博士认识到,让这些病人回家,忘掉这件事是没用的。他知道大部分人不想得病;如果这么容易就忘掉他们的小病,他们自己就这么做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他开办了这个班。结果奇迹出现了。开班这些年,成千上万名患者通过参加学习班被治好了“病”。有些病人来了很多年——就像去教堂做礼拜那样虔诚。我的助理谈到了一位女士,九年多来,她一直不间断地去学习班上课。这位女士说,第一次去学习班上课时,她十分肯定自己长了一颗浮游肾,而且心脏也有些小毛病。她又担心又紧张,曾几度失明。然而今天,她已成了一个自信、快乐的人,并且身体也很健康。她看上去只有40岁,然而她的膝头上已有孙子了。她曾说:“过去我总为家庭中的麻烦事担心,我想死了算了。但我在这家诊所知道了忧虑并没有用,我学着阻止它的出现。坦白说,我的生活现在很平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