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故事的结局
等到赵宇把当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完之后,大殿里突然安静了下来。
众大臣这才知道,花落依在泰安帝心中的位置。为了花落依不落人口实,泰安帝可是真能豁出去。这些隐秘之事,是他们这些朝臣没给钱就能听的吗?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好,这里有这么多人在,不然他们怕事后会被泰安帝杀人灭口。
大臣们一边庆幸着不用给钱就听了当今皇上的八卦,一边担心着事后会被皇帝杀人灭口。一边还在心中想着,这皇帝和准皇后娘娘还真是勇啊,俩人还未完婚就一起跑去北疆打仗去了,虽然干的都是正事,但架不住这群平时迂腐古板,听到皇帝八卦后脑回路能转十八个弯的朝臣敢想啊。
于是几日过后,茶楼里又有了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将军家不受宠的庶子,在一次狩猎中不慎掉入陷阱,听到了敌国奸细与朝中官员勾结,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重启战端,打边疆一个措手不及。
这将军府的庶子本欲将此事告知将军,但苦于没有证据。时间紧迫,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中,这庶子让暗卫易容成他的样子,待在将军府中,他则与他的那个智计百出,决胜千里的未婚妻,那个文臣之首翰林院大学士之女提前到达边境。
布巧计,抓寇首,带领边关百姓与士兵绝地反击,一步步瓦解敌军与内贼的阴谋,保护住了边关百姓的性命,用三年的时间,守住了国家的疆土。
而他放在将军府里的替身,为了迷惑内贼,抬了一房妾室。次年生下一子。那妾室早知将军府中的庶子是个替身,却贪慕那正牌庶子的战功与权力。在三年后庶子携未婚妻以赫赫战功班师回朝后,以子相逼,让另开府的前将军庶子,如今的少年将军,纳她入府。
并在京城大肆宣传,她是如何坚守将军府,如何历经千辛万苦,为如今的少年将军生下长子,独自抚养。又与同情她的人哭诉,将军本欲纳她入府,只是碍于将军的未婚妻善妒,容不下她们母子,致使她们母子流落在外。
那少年将军本不欲与那小妾计较,奈何那小妾步步紧逼,将军一怒之下将前因后果当众说出。众人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少年将军。
一个普通百姓,都不会去认别人的儿子当儿子,那将军又不是冤大头,又怎么会认别人的儿子当长子,纳别人的女人为妾室。更何况这个女人和孩子还都是他侍卫的女人孩子。他怎么会去与自己的侍卫抢夺妻儿?
将军与自己的未婚妻两情相悦,在边关相互扶持,将军负责带兵打仗,那未婚妻负责为将军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两个人恩爱异常,回京后正欲大婚。却不想这小妾心思恶毒,蓄意抹黑将军的未婚妻,制造舆论,想逼迫将军认下她们母子,离间将军与未婚妻的感情。其用心之险恶,心思之恶毒,让人唾弃。
茶馆里喝茶的人,听这故事听的如痴如醉,都在赞叹这将军英明神武,深明大义,勇猛过人。未婚妻智计百出,决胜千里,两个人携手抗敌,乃天作之合。
又一起大骂那小妾心思恶毒,其心可诛。明知道与她一起的是将军的替身,却贪恋将军府的权贵,以子相逼,制造舆论,抹黑将军未婚妻。让将军与其未婚妻有苦难言。
骂她利用当年少年将军抬妾之事众所周知,有理有据。煽动百姓,让百姓认为将军的未婚妻善妒恶毒,不容她人。最后更煽动朝臣相信了她之言,为她做主,上书请奏,逼迫将军纳她入府。
一时之间,因为此故事,京中到处讨论声此起彼伏。讨论讨论着,众人突然反应这故事怎么这么耳熟呢?有人把最近在京城发生的事情捋了一遍,发现这故事怎么跟这段时间赵青青携子上花府逼迫花三小姐,让花三小姐容许她入宫为妃的事情这么相似呢?
有些脑子活跃点的人就把故事里的恶毒小妾与赵青青代入进去,再把故事里的少年将军的身份换成泰安帝,才发现这不是故事。而是事情的真相。
路人甲:“难怪泰安帝明明那么早就去了北疆,而当时京中也有泰安帝的身影。泰安帝只有一人,能同时出现在京城与北疆,那肯定有一个是假的。别人不知道哪个是假的,赵青青做为枕边人,她怎会不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根本就不是泰安帝?”
路人乙:“赵青青如此逼迫,不过是看在泰安帝当了皇帝,才跳出来想入后宫当娘娘。前段时间,泰安帝落难,被前皇上废去手脚,打入天牢时,她怎么不跳出来说自己是泰安帝的小妾?现在看到人家发达了,就跳出来准备享福,真是恶心,亏我前段时间还帮她说话来着,现在想想我就想抽自己两巴掌”
故事流入花落依与杨无尘耳朵里的时候,两人都淡定的想,这些人都是有些想象力的,都很敢想啊,就是不知道这个敢想的人是谁,要不要当面感谢他一下。
某个执笔正在写另一个故事的七品小御史背脊一寒。心道,自己写陛下与娘娘的故事,不会被娘娘察觉到了吧?娘娘您可别怪属下啊,属下自从逃难后遇上了您,跟在您身边为您做了两年多的饭。您与陛下的故事,属下可都看在眼里的,属下绝对不会让她人抹黑您,把您与陛下的故事写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属下可没有乱写。
*
赵青青弄出的这场闹剧,在众人的谩骂声之中结束。赵青青知道此事不可为后,带着儿子灰溜溜的出了京城,最后不知所踪。
杨无尘感念独二最后为他而死,又是太上皇血脉的份上,放了赵青青母子一马,在赵青青母子离京时,派人在暗中护了她们母子一程,最后把她们安置在边远的一个小镇上。又给了赵青青些钱财,只要赵青青不再作死,这一生倒也算能一世无忧,吃穿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