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登高揽明月 - 榜下捉婿 - 鲤鲤鲤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榜下捉婿 >

第188章登高揽明月

第188章登高揽明月

似乎是对梁州城中即将举行的庆典有所感应,十月十五这日天气很好,碧空高远,晴而冷。

沈致一早就到宋谊这边来接谢小六。沈致人粗心细,带来一套军服竟然十分合身。少年身体初长成,铁锈色戎装加身,肩宽腰细、身材挺拔,再配刀一把,看上去很像模像样。谢小六在江湖上摸爬滚打,虽领过不少世面,但混入禁军去接近那些朝廷命官这种事,毕竟还是头一回干,拉着衣角整理装束时显得有些局促紧张。宋谊便又叮嘱了几句。

沈致在旁瞧着一大一小两个人,想到宋谊父亲去世那年他也就谢小六这般年纪,不由得感慨——人的性情不能靠年岁来衡量,那时候的宋谊便已是个十足的小大人,已学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了。

沈致道:“又不是去做什么大事,不就是带着他去认个人么?你就放心罢,有我带着,出不了岔子。”

宋谊闻言自然谢过他。放任来路不明的人混入禁军,没出事则一切好说,若出了事,追起责来,沈致是首当其冲。

沈致见走了一趟濮州回来,宋谊依旧同他十分见外,心下无奈。从前就是不肯轻易与人交心的主,多年过去,这性情似又走得更偏。

待谢小六整理好仪容,沈致领着他要走,将出门,想起一事,又停下,回身来问道:“你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已经把皇城司和禁军都查过一遍了?”

沈致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宋谊不解。

沈致往他这边走近几步,声音低了少许,说:“前几日我正练兵,你们卞大人溜达到殿前司衙门里来,同我讨了口茶吃。吃完茶又在跟着我在校场溜达一圈,走之前叫我留意皇城副使穆良骏。”

穆良骏?宋谊怔了怔。

“但我一问,永宁又摇头不说。我便想着来问问你。”沈致道,“皇城司直属陛下,职司宫禁宿卫,若当真与安王有勾结,这可不是小事。”

宋谊微凝起眉。他和韩岑分头调查周延庆和方庚,平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但卞则秋那边在查什么却很少告知他们。听沈致这么说来,卞则秋已经在着手排查禁军和皇城司的人了。

沈致看宋谊的反应像是并不知晓此事,便摆了摆手要走,边道:“待今日典礼结束,我再去问问永宁。”

身后宋谊忽留住他,问了一句:“沈大人,皇城副使穆良骏,从前也是周简帐下的罢?”

沈致手都搭上门了,听了宋谊的话又回过身来。他听出宋谊的语气有一丝怪异,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只道:“不错,穆良骏是从虎贲军中出来的,曾经是周太尉的部下。”

宋谊点头,又问:“沈大人可知,这位穆副使是何时加入虎贲军的?是在平江一战之前,还是之后?”

沈致皱起眉来,他还没弄清皇城司是怎么回事,宋谊又跟他讲起虎贲军来了,大理寺这一大一小两个官员真是弄得他越来越糊涂——平江之战,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宋谊说的平江之战是隆嘉二年,周简集结率领的由草寇和民兵构成的一支军队和赵岱率领的韶军在平江城外对羌无军左右夹击,激战三日终获大捷。周简的军队便是那一战之后被朝廷招安,编为大韶的正式军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朝廷派下官员监军,虎贲军中也陆续有正规军编入,历数年,渐渐将虎贲军原本的几个头领架空,改造成了如今完全听命于朝廷的军队。

沈致熟知这些前情,自然也知道宋谊这迂回的一问还是在问穆良骏是否周简亲信——但到底怎么又把周简给掺和进来了?

沈致觉得头大,还是回答道:“穆良骏是否平江之战前就追随周太尉我不清楚,但他与太尉府的确一直有往来——他前年进皇城司还是周简举荐的”

沈致见宋谊若有所思地听了,又是只点头不说话,一时气笑了。

宋谊回神来见沈致似笑非笑看着他,忙拱手解释道:“下官失礼了。下官并不清楚卞大人在皇城司查到了什么。”

沈致说:“那你呢?怎么又问起虎贲军和周太尉?”

宋谊道:“下官目前仅有推测,不敢妄言。”

沈致看他恭恭敬敬的供着手低着头,看了一会儿,心道还是直接去问卞则秋吧,口中叹道:“罢了。你啊……”他摇头,“你啊,太过周全。虽说周全是好事,但也不必事事如此。"他边说边转了身去,带着谢小六往外走,宋谊听到沈致口中还小声念叨着,"不知随了谁啊……宋大夫和二夫人分明都是性情中人……”

宋谊在原地,身形顿了一顿。

他在清源家中时,也常听人暗里发出此种喟叹。

随了谁啊。

性情中人,一个慷慨就义,一个从容赴死,问心无愧、无牵无挂、好不潇洒。

*

梁州内城有一座高台,名叫“揽胜台”,在御街旁与宣德楼对望,是玄和末年所建。

揽胜台初时并不叫此名,而仅是战乱中一座用于瞭望敌情的哨台,但复国以后国泰民安,其作为哨台已弃用多时。随着京城日渐繁华,文人墨客与平民百姓登楼者众,在前一任京兆府尹薛严的主持下,便将这座高台更名为“揽胜台”,供京中百姓登高望远。

揽胜台高百尺,登上楼顶,可将梁州内城中的楼台景物尽收眼底。春、夏、秋三季,登台者络绎不绝,这时节入了冬,天气寒冷,高台四处没有遮蔽,按说人要比平时少上许多——但今日又是例外。

帝王出行,禅寺大典,皆是京中盛事。但因禁军戒严,百姓们无法从近处窥见天颜,揽胜台虽然离得远,所幸视野好,因此尽管天气寒冷,还是有许多人一早便上了揽胜台。宋谊送走沈致和谢小六之后,就往揽胜台而去。到了楼下,往高台上一看,果然见高台之上人声嘈杂、人头攒动。

拾级而上,到了台上,见高台上四处望远的百姓之外,更还有兜售瓜果蜜饯的和算命测字的,人们三两成团,形形色色,好不热闹。宋谊走到边上凭栏远眺,此刻朝日刚从东边的大内宫城后头升起,金色的初阳笼罩着内城的屋脊瓦檐,如一片金光闪闪的鱼鳞在眼前延展,屋宇之间漂浮着淡淡烟霭,兼有高柳古槐点缀其间,确是一片令人见之即生宁静与欢喜的图景。

在高台上的嘈杂人声之中,宋谊忽而捉到一旁有人轻声问:“那一处,我记得从前是荣王府?”

另一人含着笑,声音略显尖细,答道:“公子没记错,那里过去是荣王府不错,不过前两年已改作京兆府府衙了。”

宋谊转头去看,隔着两三个人,看到另一边一个青年人扶着栏杆闲闲而立,一身厚实的冬衣外又拥着一身黑狐大氅,身边略矮一些的人大概是仆从,正擡着手同他指点城中各处建筑。那男子目光随着仆从的指点缓缓漫游,唇角含着微笑,神色轻松自在,只不过时不时低头掩嘴咳上几声,形容清瘦且略带病容。

是哪家前来闲游的公子罢?只是比起御街上的帝王仪仗与相国寺中的群臣汇集,他却似乎对城中那些普通景物更感兴趣。宋谊目光若有所思在他身旁那个仆从上停留片刻,将要移开,却见那青年人正望着自己。

四目相对,那双眼叫宋谊怔了怔。这男子容貌未见得多么出众,然而望过来的眼神清明笃定,一时叫人挪不开眼。未及反应,那男子含着笑朝他微一点头,随即目光便又游开去了。

宋谊望着那张清瘦柔和的侧脸,微蹙起了眉。他定然在何处见过此人。

不多时,远远地有铜锣鸣道之声传来,宣德楼的大门被缓缓打开。高台上等候的人们霎时兴奋起来,纷纷拥向东面去看。陆澹闻声也转头看了看,旁边的仆从废话了一句:“陛下出宫了。”

陆澹收回视线,笑意淡了一些,回身见这一边栏杆旁人已走光,竟只剩他与另一边那个年轻人了。那年轻人气度不俗,容貌又与宋远思有几分肖似,他的猜测应当错不了——难得出游,竟还能偶遇故人之子,上天对他还是不薄。

陆澹往他那边走近几步,宋谊也回过头来,两人又对视一阵,双双笑了。

宋谊先笑道:“在下宋云溥,是否曾……”

陆澹不待他说完,笑道:“宋公子,我们见过的,在临安。”

宋谊愣了愣,又看了陆澹片刻,突然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双眼,一时惊道:“凤鸣先生?”说罢视线掠过他身旁的那个仆从,心中顿时明白了。

陆澹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倚着栏杆随意又坦然地笑道:“难得出来,竟遇上你。上次见,还是六年前在万松书院罢?”又笑看向宋谊,“宋公子那时还要认在下做师父,如今已是名满京师的状元郎了。”

陆澹说起万松书院,宋谊也不由松快地笑了。他的年少时光说起来并不好过,但在万松书院的那段时日却是例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