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口非心是 - 她在岛屿天气晴 - 辛逍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08口非心是

赖床,是对周末最基本的尊重。

屋外艳阳高照,屋里窗帘拉得严实,陶见晴躺在被窝反复鉴赏陆屿骑马的那段视频,点开编辑界面逐帧拖动,最后一帧是他惊慌的脸,嘴唇微张,让人很想截图做成表情包。

手机弹窗显示有新工作邮件,陶见晴心脏狂跳,坐起身来点开。邮件内容并不是她期盼的竞标结果,而是发工资的通知。银行短信发出悦耳的提示音,陶见晴在被窝里偷笑,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老梁发来微信,提醒她公差期限要到了,下周回来上班。

难怪这两天总觉得忘了什么事,原来是忘了要上班!陶见晴倒吸一口凉气,像小学生玩了一个暑假没写作业,突然得知明天开学的噩耗。挠了半天头,她灵机一动,找出以前的加班记录,向hr提交调休申请,给自己续了三天命。

“我真是个大聪明。”陶见晴对自己说,“拿手指头当大葱卷饼吃,自己进补自己。”

*

院子里,陆屿正坐在屋檐的阴影下读书,昨天的吉他靠墙放着。陶渊穿了一身耐脏的衣服出门,取下墙上挂着的遮阳草帽,看见陆屿在那调素琴,阅金经,问他看的是什么书。

陆屿把书皮翻过来,书名是《常用农业机械大全》,封面图案是一辆拖拉机。他本来已经着手绘制微型越野收割机的设计图,有些机械原理的问题不太懂,就从早市地摊上淘了几本书,给自己补课。

陶渊嗤笑:“纸上得来终觉浅,跟我走!带你到地里见识见识。”又取下来一顶草帽,抛给陆屿,跨上停在院门口的摩托车,示意他坐后面。

陆屿质疑:“应该戴头盔吧?”

“去就别啰嗦,不去就哪凉快哪待着去。”陶渊发动油门,陆屿无奈,戴上草帽坐在陶渊身后,两人绝尘而去,在一只黄狗的目送下飞驰过路口。

今天是村民晒谷的日子,景和景明兄弟已经在田边忙活,看见陆屿,景和点头致意。

陶渊向众人吆喝:“机器没借来,助手拉来一个!”

瞬间,陆屿明白了一个道理:陶渊和陶见晴这对父女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擅长装作热心帮忙,借机让别人贡献苦力。此时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让他受宠若惊。

大家围着一台比人还高的脱粒机,一个大叔直接站在稻谷堆上,抱起大捆稻穗扔进机器入口,谷粒瞬间像瀑布般从出口倾泻下来,几秒钟就堆满整盆,大婶先用空盆在上方接着,再麻利抽走装满的盆,一粒都不浪费,再把稻谷倒进由另外两人撑起的编织袋。秸秆从象鼻形状的出口喷薄而出,在空中划过弧线,在地上堆成小山。

流水线作业的景象颇为壮观,陆屿看着运转的机器,在脑海里拆分成模块,形成平面图,圆筒和皮带正在他脑中运转,陶渊一拍他的肩:“过来帮忙!”

远处站着几个小孩,都是活蹦乱跳的年纪,组成人工掼谷小分队。陆屿在小孩的教导下,手握稻穗,朝一口方形深槽的边缘用力砸去,稻谷应声滚落进槽中。野孩子们趁机发泄精力,尖叫着互相比赛,陆屿很想把他们一个个塞进麻袋里去,但只能忍耐。

这时,陶见晴骑着自行车在他面前停下,看见这副画面,忍俊不禁:

“哟,孩子王啊!”

“叫我雷锋叔叔。”陆屿无情地挥舞着稻穗,渐渐发现这是一项解压活动。

陶见晴从车筐里拿出一台单反,开机设置参数,还装上了机头话筒。受昨天拍摄骑马的启发,她决定把村里水稻从播种,插秧,到收割,晒谷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的宣传素材。

不知是由于大数据推送机制,还是当代都市人生活愈发枯燥,短视频热门推荐里总有田园生活主题的自媒体,或是“数字游民”分享日常,或是新农人带货特产,陶见晴觉得自己是一只向风口狂奔的小猪,再不趁机起飞,赛道又要内卷了。

她知道,要想在千变万化的流量池中脱颖而出,就得下点狠功夫。

陶见晴把陆屿拉到一边,态度热情,语气神秘:“跟你商量点事儿呗?”

……

稻谷很快铺满了地面,陶渊中途休息抽烟袋的工夫,某大婶八卦地凑近:“那是你家女婿?”

陶渊向大婶指的地方望去,陶见晴正眉飞色舞地说些什么,陆屿却冷着脸,一副不识相的样子。白烟从他两个鼻孔里冒出来,老陶语气不屑:“他就是我家雇的那个,勤杂工,没过试用期,正蹬鼻子上脸闹事呢。”

*

“不行。”陆屿回答。

“不需要你有演技,你只需要在镜头前干农活就好,李子柒的视频你看过吗?这个对标不恰当,呃……丁真你知道吗?”

“丁真丁假我都没兴趣,陶老板,我留在这里干这个,”陆屿举起一把稻穗,微笑着说:“是为了画设计图,而拍视频和我要做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

非但无关,简直哪壶不开提哪壶。陆屿平日里最不喜欢被拍照和视频采访,上次在直播间露脸营业,全是看在品牌投资人任逍的面子,昨天骑马失控也不全是因为汽笛,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看见镜头怼着他,一紧张,手劲都不知道该往哪使。

陶见晴继续游说:“就当是为了帮朋友忙,雷锋叔叔。而且入乡随俗,我们云深村的村风就是互帮互助,两肋插刀。”

远处的大叔把系带子的麻绳割断,确实把镰刀插在了腰间。陶见晴微笑,眨巴着眼,陆屿“哦”了一声点点头,又说:“你刚才不是说,是为了把我打造成网络红人,实现个人品牌和乡村产业的双赢?”

“没错呀!要不要合作?”

“不要。”

陆屿油盐不进,陶见晴只好拿着相机到处转悠,远远望见景和正站在一地金黄里,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陶见晴走过去,问:“瞧什么呢?”

景和伸手指指云彩,薄云一片一片整齐排列在天空,陶见晴感叹:“好像鲤鱼鳞。”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明天也是好天气。”

陶见晴问何以见得,景和解释,鱼鳞状的云彩属于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第二天将会天气晴好。

“你们农学高材生,还研究气象呢。”

“都是要靠天吃饭,”景和指着脚下像地毯一样铺开的金色稻谷,“等它们变成米饭,我们还要研究美食,从质地,香气,口感各个维度去评估,到时候,欢迎你来参加学术研讨活动。”

陶见晴眼睛一亮,瞬间肚子饿了。

“吃饭咯!”远处传来妇女嘹亮的呼喊。几只不锈钢桶摆在路边,大家排队盛饭,人手一只大碗,大人直接蹲在田边开吃,小孩子们有板凳,围着一张方桌大快朵颐。

陆屿断然不想“吃饭坐小孩那桌”,独自游荡在干饭人群之外,直到很多人都吃完了回地里,他还在来回转悠。

妇女用大勺刮刮桶底,冲他嚷道:“再不吃没菜了!”

陆屿喉结一动,默默走上前去,接过盛着一米一荤一素的不锈钢碗。他找了块石头坐下,香气和热气扑面而来——土豆炖牛肉因为只剩锅底,反倒格外浓郁,米饭在汤汁浸泡下咸香醇厚,锅巴焦脆,几口下去,饭菜竟然已经见底。

原本在视野正前方的一辆三轮车被推走,他抬头,刚好望见陶见晴与景和,正坐在几米之外的屋檐下吃饭,有说有笑,陶见晴还从双肩包里拿出两只橘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