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总攻开始(第三更)
李莉莉点点头,双臂一振:“现在听我宣布,总攻开始!” 当天晚上五点,黄金广告墙上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黄金广告墙,就是前段时间在最繁华的商业街道旁边那一面巨幅墙面,上面写明了招商电话,但标价却是每天二十万,成为广告界不大不小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如今那面黄金广告墙在闲置了四五天的时间后,突然出现了星运品牌的广告。
一副巨型摩托车的海报悬挂在广告墙上,广告语写着:皇阿玛品牌,国庆献礼!国庆节之前,凡成功购买者,可享受单台两百元的抵值券。
这则广告一经登出,效果顿时炸裂。
首先是因为黄金广告墙的名气太过响亮,三天二十万的租金,人们普遍认为永远不会有人去买单。但是现在却登上了星运品牌的广告,瞬间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都在讨论,购买广告墙的企业是何等的财大气粗!
其次是因为两百元的抵值券。活动细则规定,凡是成功购买的消费者可以额外获得一张抵值券。抵值券不做实名登记,可以转赠或者交易,下一次购买星运品牌产品时,可以用于全额抵值。
规定虽然复杂了一些,但是细心的人们会意识到,还是能帮消费者省掉一些金真金白银的。
如今“皇阿玛”摩托车的店面售价是五千六,除掉抵值券的金额,变成了五千四,这是什么概念?已然比金城摩托低了一截,与雅马哈或者铃木那些合资品牌相比,更是便宜许多。
市场彻底被点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完全被激发了出来。
广告宣传的最高境界是让品牌自带话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广告的目的不是揪着耳朵大声念广告词,而是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广告具备自传播性的属性。
如果能让消费者之间把广告内容当成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使得所有人都对此津津乐道,那这类广告无疑是成功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星运品牌的营销策略十分优秀。
秦教授可以说是从头至尾关注着市场上的动态,并且非常乐意把星运品牌的营销方案拿到课堂上讨论。
在课堂上秦教授给学生们做了详尽的解释。
他分析星运品牌的成功至少包括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低价,与国内大多数品牌相比,星运品牌的价格都要低很多,这就使得它的产品具备天然的竞争力。
两个品牌的摩托车放在一起,普通消费者看不懂内部构造,一个卖五千八,一个卖五千六,那自然会优先考虑价格低的那个。
第二个因素是接地气。在解释这个因素事情教授拿金城摩托做了反例。这段时间金城摩托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品牌宣传,请了一些明星做代言,在各种电视台上打广告,广告费用数以百万计,但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这个答案要从星运品牌的宣传手段里找。以纪录片的形式,让朴素的劳动人民登上荧幕,以切身经历分享他们购买星运品牌的故事,对于广大消费者是非常具备亲和力和代入感的。
因为在普通大众看来电视上的节目不再是广告,更像是某个邻居在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可以设身处地地回想一下,你是相信某个素未谋面的明星的话,还是相信隔壁邻居的话?答案不言而喻。
第三个因素,秦教授认为是整个品牌宣传中最为高级的一个,那就是让售价低廉的同时给人产生一种高级感。
在解释这个因素事情,教授特意给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
什么叫高级感?
同学们的答案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秦教授任凭他们讨论了一阵,才开口说道:“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但也都不对。原因在于高级感是非常主观的一种感觉,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同样一件衣服,你认为有高级感,别人却可能看不上眼。”
“那么这样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星运品牌是如何解决的呢?”
解释到这个问题时,教授脸上的表情都变得精彩起来,仿佛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最心爱的产品一样。
首先是对雅马哈产品的碰瓷儿,别管是有意还是无心,是意外还是巧合,总之这两个品牌在展会上推出的新品一模一样。星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秦教授也无法给出答案。不过就效果来说,这是对星运品牌最有力的一次宣传。
紧接着是广告语的设计,“开上皇阿玛,全家有面子”,这是一句听起来十分枯燥乏味的广告语。
但是人们会发现一条简单的广告语,在耳边重复了上万次后,它就会无形地刻入人们的脑海中。
甚至如果现在打开电视,广告的上半句念出来,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跟出下一句。
这叫什么?这叫“填鸭式宣传”。
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程,秦教授一直在分析星运品牌的案例,甚至连一口水都没喝,台下的同学们也是越听越是入神。
郑秋婷和赵雅都在其中。
也有许多社团的同学曾经见过周运良,这种拿身边的真人事迹做案例分析的体验,让他们感觉有些怪怪的。
甚至会有人觉得,周运良真的有秦教授说的那么神吗?
不会是为了当案例而故意夸大的吧?
郑秋婷坐在赵雅身旁,就忍不住小声嘀咕道:“周运良哪有这么神奇,秦教授也太能忽悠人了,依我看那大部分都是巧合罢了。”
赵雅抿嘴一笑,附和着:“我看也是,我听说这个周运良也没什么本事,只是运气好而已。”
如果说一个多月之前,苏州市场上没多少人听过星运品牌,那么到了现在“星运”这两个字已经成家喻户晓。
价格低,品牌性强,质量有保障,市场被完全引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往美人豹工厂。当市场部团队在加紧处理各种各样的订单时,李莉莉不得不开始紧急筹划,增加产线提高产能,以满足那些夸张的订单。
公司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生产车间的一线员工实施三班倒制度,机器全天候二十四个小时不停运转,这叫歇人不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