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多事之秋乱象初显
由于职权疏忽带来的风波仍在庐阳发酵,而事实上在苛青阳尚未注意到的角落里,一场被人为计划的阴谋正在有条不紊得实施中。 泉水县和北河县同样隶属于庐阳下辖,这里和端州沿河的田亩划分不同,这里依据得是户属,也就是朝廷封赏官员的形制。人们常说的官担封赏即为此出,食俸禄之所需皆由田亩所划,另朝廷各有司封赏皆可田土以成范例,比如那位位高权重的程老大人,官居一品工部尚书,食俸八百担,另有封土百亩以为厚养。除此之外,北陵并未规定官员不得置产,所以多有外入添置亦可,前朝积弊亦于此处,早前多有奉职官员在当地多有兼并事,田土多余乃成士族。
而这些人就是此次苛青阳最为头疼的对象,当初皇上杀了一个曹国舅才堪堪镇压住了这群人,现如今真要让他们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才是新政中最难的地方。
苛青阳没有料到这些官员居然懈怠到连实账的田亩数都可以掺水分,他在端州一府实行的那一套如今放在这里没了基础,因为此地舆情复杂且多为故旧牵扯,现在只有尽快先把之前的缺口补上,否则一旦征收节点到来就真得束手无策了!
为官上者,威权为用,苛青阳不打算再行端州那一套亲力亲为了,况且他也知道在这里也行不通,那就把事情硬压下去,看看这些人到底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他们想让自己新官上任熄火,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筹码够不够。
手底下的人终于开始知道着急了,看到这位年轻的上官大发雷霆,他们也总算知道自己想捏软柿子的行为是找错了人,现在只能求神拜佛去挨家挨户再次清查田亩数。
然而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这些大老爷们和官老爷心里哪个没有小算盘,都知道只要这一次一松口,那以后每年的税收绝无造假可能,白花花的银子和粮食交出去就像从他们身上挖肉。
于是就看到整个庐阳城近乎鸡飞狗跳的场景,有些涉及到自身的官员又不得顾及苛青阳的压力,自己打自己脸这种事实在是不好做,把同僚叫上门去和自己夫人争论的事实在数不胜数。
整个庐阳城一夜之间似乎到处都是纠纷和矛盾,而苛青阳这边呢,他也狠下心来索性就告休,避而不见,让这群人闹个够。
现在他就想看看到最后截止的时候,究竟有没有人真得敢来试一试他的决心!
北陵朝廷如今也不止是庐阳此地发生这种情况,很多当初言及落实新政的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反而是端州一府居然出人意料的稳定,这让庐阳城当地的人多少都要琢磨一下这位新近从端州知府任上升迁上来的布政使大人,他有能力在一个大灾之地力挽狂澜,由此可见不是个单纯靠背景的角色。
这样一来这位大人的威信似乎又在无形中被加持了几分,想想他发完火说的话,这些下属摸着自己的后脖子都感觉发凉。
现在有了能力的佐证,他们丝毫不怀疑苛青阳的强硬手段,但事情走到这种反复的纠结状态早就脱离了他们的掌控,现在即使他们想要弥补也难以实现了,因为这已经明里暗里变成了对新政的第一次真正的逆袭和考验。
庐阳北河县庙子村,这是当地有名的封地村,所属数百亩良田和土地大部分都依赖于程府,这里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波!
“诸位这件事到底什么个章程今天必须要弄清楚,否则我们这一村子的人以后的日子都别想好过!朝廷的岁征马上就到,但这时候程府的管事至今没有应承下来,想必不会再有什么变数。这样一来就是不给我们活路了!朝廷的文告写得明明白白,今年新政初行,渐次容可。凡三年岁先行赋六,如今这程府倒好,还要在赋六之上再加两成,我们这都是老佃户了,今年年景尚可都如此苛刻,这就是逼着我们去死!”
此人说完底下的数百人的情绪都异常激动,纷纷表示要讨个说法。
原来这些人都是本地的佃户,租种这程府的土地已经有数十年的光景了,大部分时间都相安无事。
今年新政朝廷规定赋税有定成,国得其五,地方取二,佣田者取一,百姓植种则免其二成,改服役填抵。原本本地佃农以为程府会依照朝廷呈立减负税收,但没成想前些日子程府管家来到了庙子村,一来是强压前来清丈的官员,二来居然是要抬升本地租税,而且不给任何商议的机会。
前些日子从城里探听完消息回来的后生说,在路上听到庐阳一府都已经按照新政规制税收,就剩下他们这北河和泉水两县例外,这里是程府说了算的。
就连新上任的布政使大人都没法管,清丈的人也进不来,恐怕是难以改变现状了!
五天前村里的几个胆子大的上门去讨说法,程府居然全都挡了回来,言及此事已成定局,如若不肯就要派人来强收,这是什么道理?还有王法吗?
消息传回村里,当时就炸开了锅,如果真得按照程府的要求在朝廷税负之上再加两成,那就是把村里所有的粮食都要拿走,一点活路都不给留了。
“既然东家不给我们小老百姓活路,索性我们全都不交了……”
“对,不交了,这么多年来,我们辛辛苦苦日夜耕种,全都养了他们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一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留!”
“交也是死,不交也是死,横竖是死,他们要敢来抢,我们就拼上这条命也要和他们斗一斗!”
激烈的声音带动起了人们的怨气,特别是多年来他们都是按时交纳佃租的老佃农了,程府这种做法在村民的眼中就是贪得无厌的最好证明。
庙子村的空气似乎都燥热了起来,人们无法容忍这种压榨和剥削,不过这里的老人家们多少还有些许冷静。
“抗粮不是小事,大家切勿冲动,咱们是不是等他们来人之后再问一问,兴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是啊,这抗粮是死罪,我们还是把事情弄清楚再说!”
……
而事实上这样的事情绝非仅此一地,北陵上下似乎都还没有预见这样的事情会带来多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