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检视河防固本之要 - 谋定山河之缘起故旧 - 嗜文老鬼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51章检视河防固本之要

新安河防起县北截流一段,距县城数十里地即可抵达并不算远。苛青阳一行官员趁着晨色出发,来到此处天已擦亮,借着寒风雾色,隐约大河的冲击炸裂声令人心生畏惧,涛涛河水奔涌,带起的水雾夹杂着泥土,让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浑浊的气味。苛青阳下了官轿在属下簇拥下第一次感受到了济水河源头的桀骜不驯,他自幼在西北高原长大,虽然古川也有沐水河经过,但那里地形高耸形成了天然的主水屏障,河道两岸已成稳固。显然济水河的泛滥是有原因的,这里河道松散,两岸地势落差极大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下游又都是平原洼地,因此才会久成灾患。  在一行视察中,苛青阳发现整个河工堤坝的修筑只能做到有效防护常水或者枯水期,一旦上游连续暴雨导致河水成泛滥之势,这以现在这样的堤坝根本起不到防护两岸的作用,甚至会在洪灾之后形成内侧积涝。

自古治水难如天,宜疏宜导不宜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河道的防护上,水应该用导流舒缓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加高累防。加高堤防会致使河水不断积蓄力量冲击下游薄弱,一旦成势就必然成灾。

之前两位先生曾经亲口对苛青阳说过,想要真正驯服济水河为民所用,就必须在疏导上下功夫,要利用地势和堤坝卸掉河水的冲击力,尽可能让丰水期的洪峰安然顺下。

之前两位先生的构想是在原有堤坝的基础上拓宽河道,减少两岸拥挤地势,牺牲一定程度的农田来实现长期稳定。但此刻对于苛青阳而言,他要考虑到两岸百姓的生存基础,一旦牺牲这么多的耕地最后还是无法形成有效治理,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北陵地方官的轮治一般三年一任,主政者都很难长期专注于河防修筑和规划,顶多也就是个夯实的思路,毕竟上一任也是这么干的,所以堤防才会越来越高反而河水对下游威胁越来越大。

苛青阳对着长长的新安河防背手站立,沉思许久。

后面的属下也不知道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到底在想些什么,说是巡河却一直看着河口不动唤,他既不像以往的上司一样打马虎眼,也似乎并不是只着眼于此处的漏洞深究不放。一个琢磨不透的年轻上司远比那些他们见惯了的老油条更难对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突然苛青阳猛地一回头,跑到秦捕头身边,“噌”一下抽出他挂在身上的长刀,吓得身后一众官员全部都紧张地跪在地上,以为这位上司发现了河防上什么天大的纰漏,就连秦捕头都吓了一跳,不知道知府大人要干什么!就在众人一阵腹诽的时候,抬起头一看自己上司并不是要拿自己“开刀”,而是在以刀做笔在河堤上画着什么。

正当胡多贵等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苛青阳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又一脸释然,最后终于深深叹了一口气,嘴里念叨着:“这样就应该行了,这样就应该行了!”所有人跟过去一看,知府大人在地上画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图形,似扇面展开,中间还有横竖交错长短不一的线条,这是什么鬼东西?

苛青阳也不对他们言明,只将手中长刀递还给秦捕头,对一众属下说:“走,可以回县衙了!”

待一行人回到了县衙,苛青阳又一头扎进了房间里,再次强调让胡多贵他们各尽职责即可,不必顾及自己,众人无奈这么一个上司是在是古怪多变,因而也放弃了在考语上的努力。

“臣,端州知府苛青阳启奏陛下,时岁年末,微臣以勘实实务乃下巡各县,自新安济水河段探访河工,终知致患之源。济水一河泛滥无非有三,其一河情,其二关碍,其三人为;三者如今结成困顿,乃至于无法稳定。何为河情?天生地理也,其水经端州溧阳及下属三县,河道漫长,且上下游落差极大,又成蜿蜒冲击平原。上游多沙土挟持,下游无险可缓,中段溧阳一线又有狭隘之处,如此危害乃大。而关碍之要则在耕土,其实两衡,水缓则润,水急则害,民生皆困于此;后乃得人为,即为河工,原意河工乃护民之本,治水之术,然前有河情不明,后有民生关碍,则河工之谬,差矣。

往昔之河工乃夯累堤防之高以档河水之害,然经臣此次探访得知,其实河水之急以堤束之愈急也!古人治水,其要义在疏导,绝非防堵。因此臣意以任内之力,以疏导济水之弊。方案如下以供天参。于上游新安出拓宽河道卸力于前,另以枯水之便于河道之中构筑层次横级坝体,渐次沉沙以为下游便利;另溧阳一处有阻河平原,臣意欲此处开挖一引漕水道,穿溧阳以过,至墨余、漳河两县,此地多年无耕乃至府库匮乏,此乃长久之利。而下游两县于终口河段拓宽为要,济水终得治矣!陛下英明睿智,可知其中关碍远胜于臣,启得所奏,以安百姓福祉,臣稽首再拜!”

这洋洋洒洒的奏章居然勾勒得是治水之要,难怪他在河堤之上拿着刀又写又画的。呕心沥血写完了奏章,又反复思量着其中利害关系,又在最后补上了一句“此事恐非一时之功,即天恩首肯,亦需从长计议!”停笔之后仍斟酌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叫来驿丞,封压成册快马送至京城!其后又亲自给两位先生写了一封信件,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端州河工的改造构想,也随着奏章一起送走了!

而后几日苛青阳又陆续在新安县内继续各方民情探访,核实相关部门职要,对胡多贵强调之前公文所强调的不得以租压民,随后便紧接着向下一县出发了。

下一县乃是屯溪,这个地方对于端州一府太过重要了,是主要的商贸聚焦区,自古盐茶多暴利,尤其是屯溪还是贡茶的产区,得益于唤儿山上的日照和水文,此地有一棵存活了近百年的古茶树,加上周围茶园甚多,茶缘积存深厚,在当地已成各大望族经营之首要,而这些商贸往来不仅关联其他地方,更是整个端州府最重要的财源。而此地的县令因未涉前案得以保留,不过他也就剩下短短一年的任期了,只要苛青阳这个顶头上司不为难,朝廷有缺升迁有望。

只不过这位张老县令没有涉及赈灾贪墨一案,不仅是因为他谨小慎微,而且还因为在当地他有“无为县令”的称号,所有事务都按部就班从不越格。加上当地商贸势力基本都掌握在陈、王、白、谢四大家族手中,他这个县令基本上也不需要多操心,只要打点好这些茶商的关系以及按时督查他们缴纳税赋即可。除了刑狱有司,在当地几乎所有有关的事情都是这四大家族在参与谋划,这似乎已经成为当地被认可的现状。

这些情况在之前苛青阳下来的时候是有所了解的,基本上在茶山上和寻常的茶农套下日常,不过这一次知府大人即将到来的巡查似乎在当地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张老县令最近一直都在养病,派人来提前知会是偶感风寒,但这里面是不是有更多的猫腻还很难说,这里可以说是苛青阳最看重,但实际上又感觉相当棘手的治下。

这一次屯溪之行似乎注定会异常波折,而不会像是在新安县那样简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