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官场逢迎查缺补漏 - 谋定山河之缘起故旧 - 嗜文老鬼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50章官场逢迎查缺补漏

苛青阳一行人已经抵达了新安县境内,此时的新安县与之前已经又有所不同了。当知府官轿一行明锣开道路过,坐在官轿里的苛青阳看着一路田野之上似乎已经大为改观,这里的坡田已经有了人为返耕的迹象,看起来这个新安县令胡多贵尚且尽职尽责,起码在应允行动上尚可,至于是不是官面文章还需考察。  新安县除了农耕细作之外所持不多,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此地有铜矿,乃是朝廷铸币的主要渠道,同时手工业也兼收了一些锻造的营生,所以端州流传一句很久的谚语:新安的犁耙,屯溪的茶,溧阳的漕运,岩穗、洪岭的桑蚕顶呱呱,剩下的墨余、漳河走天下。这基本上就把端州一府的传统产业描述得极其精准了。

所以在新安县除了县令之外,铜矿营收是不归管的,那里直属于朝廷户部铸币司,驻扎着三千禁军部队,那一片是禁止寻常人进入的,就连作为端州知府的苛青阳也不可以。

除此之外,新安县所辖范围自然都是苛青阳的目标,从田亩、产业、河工、水利、学堂、刑狱司法、府库收支,百姓生活等等,这些都是端州知府的职要所在,之前他来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除府衙之外的事物,但自从胡家村一行之后他的心头又记挂上了府衙相关运作以及难民返乡安置的情况,这是他再次巡查的要点。

在路上苛青阳接到了两位老人家的来信,肯定了他勤务于实的态度,皇上对此也异常首肯,嘱咐苛青阳凡事务求冒进,陛下已经让两位老先生拟定针对地方的改革内容,但此事尚需经过庙堂博弈之后方可执行,在此之前苛青阳要认真夯实端州基础,为新政扫除一切障碍!

这次和之前的暗访不同,苛青阳是坐着仪仗来得,一路明锣开道直接到了新安县府衙,胡多贵早早就协县府同僚在门前迎候。

“属下胡多贵,协县衙所属参见知府大人!”

“胡大人请起,不必多礼!本府此时巡查多有仓促,还请诸位多多协助。”

寒暄完进了县衙大堂,此处的布置和知府衙门差不多,只是这里小了很多,北陵官署的形制是有规定的,一般也不会擅自改动。苛青阳落座主位之后,开口问道:“胡大人,上次你曾问及本府,所涉官府事务不熟如何是好,不知时过几月你是否已经对县衙事务一应清楚?本府一路行来,看了一下沿河坡田似已有复耕的迹象,想必胡大人用心所致,今日本大人就不拖沓其他,你将府衙所涉事务记录拿来给本府看看吧!”

“大人吩咐,属下自然是无不从命,只是今日似乎天色已晚,大人是否明日再行勘核县务?属下与一众同僚略备薄酒给大人接风。”胡多贵说完偷偷用余光看了一眼台上的上官。

苛青阳皱了皱眉,这才来来多久,这位和自己同科的县令就已经沾染了这种逢迎风气,只不过今日才刚来也不好发作,“诶,公务乃本职之要,本府不意其他,先呈上县务总要和府库实账”

“既然大人坚持,属下这就命人将公文拿来!”胡多贵见上司不给面子倒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上次在知府衙门已经见识过了这位年轻知府的厉害,他可不敢再触霉头!

其实这安排接待一事倒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般来说下官都希望巴结一下顶头上司给留个好印象,只是碰上这样的年轻上司不求情同给顶了回来,或多或少都有点不近人情。

很快衙吏便将苛青阳所述文册拿到了大堂上来,见这位胡大人倒不像是想搪塞自己,苛青阳的脸色缓和了许多,翻开这记载县政的相关文要,暂时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作为同科举人这位胡大人倒也算得上是用心实务,到任短短几个月时间,基本上前期缺的功课都补上了,只是尚需要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去了解内容落实。

“嗯,胡大人自上次之后确实进益良多,这县政处置妥帖到位,值得称赞!只是勤务仍需长久计议,不可荒废懈怠!本府会在本县小住几日,尔等权当本府不在就好,各司其职吧,这县要和账册先留在本府这,待本府勘察完毕再行归还,这几日就用临档处置,之后再行誊抄即可!”

“大人谬赞了,下官明白!属下在衙门厢房给大人安排了房间,既然大人不意接风礼节,也请早点休息,属下等告退!”

苛青阳点了点头,待众人退下之后,他仔细想想这位胡大人,自从上次在知府衙门被自己点拨了一下,如今这个样子倒是挺受教的,自己刚才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摇了摇头,这种官员逢迎虽然无伤大雅,但总归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官场文化,上司巡查乃职责所在,既然自己问心尚可,为何要依靠这些东西加分呢?

不过此时的苛青阳确实尚且年轻,多年之后他自己倒是又学会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权衡和取舍之间存在着人性难以磨灭的尺度界限,任何人都很难逃脱这种世俗的枷锁和规则的束缚,所谓官场文化里天生就带着这些弊端,朝代更迭从未变化,这里面是各种交织利益的呈现,而现在苛青阳至少还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更多的经历!

回到现实中,此时的新安县县令胡多贵确实是一个非常懂得通透的人,他不仅能够在实务上完成了了职责,同时又在迎合上司和下属之间迅速找到了平衡点,相比于苛青阳的高起点,这样的人往往也有自己另外一种处事态度。在新安县这一方地界,他可能做得比苛青阳想象得更加出色。

苛青阳现在正在房间里翻看县政文要,上面记载所述尽皆详尽,想必借鉴了上次在府衙文札的经验。苛青阳不得不夸一句,“这位胡大人倒真是学得挺快的!”只不过这样的详要恐怕还要与实地所查相符才好,比如自己上次就遗漏了地主加租这样的事项盲点,以至于错估了底层民众的困顿处境,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查清楚。

另外从府库存载上看,现在的新安县收支失衡还是比较严重,尽管现在端州的粮价已经有所平抑,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准,如果下一春的耕种不能够将其压下去,开支方面还是需要留出一定的转圜空间,这一点需要提醒一下胡县令!至于其他的大项仍在于河工之上,由于新安县地处济水河上游,这里的河防又是夯实之首,所以新安县的河工也是本次核查的重中之重,如果实在不行自己还是要在府库中调拨足够的经费来加强的,这个地方疏忽不得!就着县衙明亮的烛火,苛青阳倒是希望此事给后续督巡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天一清早,苛青阳没有惊动其他人,带着秦捕头两人悄悄得离开了县衙。出了门口秦捕头见自家大人一路驾轻就熟,在胡同间各种穿行,一路上和各种小商小贩攀谈无碍,这时候他才知道大人那些厚厚的文札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了!两人走累了就在路边随口对付一些寻常小吃,就连吃东西的时候大人都没有忘记打探一下营商税收的合理度。秦捕头一边心里佩服得紧,一边倒是好奇大人问这些到底有什么用?这朝廷虽说减免了端州一府三年的赋税,但这种东西从来就是上头说了算的事,知府职权不能越权更改税定,难道自家大人有通天的本事不成?

苛青阳也不在乎秦捕头心里的嘀咕,他自己自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请秦捕头吃完了一碗清汤面,两人又慌不迭地往乡下地方走,两人骑马很快,沿着附近的村落一个个深入,甚至在这中间还要了解下各门各户的家长里短,在这中间知道了很多真实的底层想法和诉求,比如坡田的产量与一般的洼田是不同的,同时需要复耕的次数也要复杂一些;又比如赈灾物资虽然帮助大部分的耕农实现的短暂的过程,但是中间还是会有人吃定赏的问题导致其余人的不满;还有大水冲垮了民房民屋无数,重建物资的价格被强制抬高了,导致大部分的返村百姓无法安定下来,至今还住在简陋的窝棚里!

当这位知府大人和秦捕头满脚泥泞回到县衙时,简直惊呆了所有人!这两个人倒是一脸淡定,苛青阳吩咐胡多贵明日要去验查新安河防,需要全体官员陪同。说完之后也不理会一众属下被惊呆的目光回后衙洗脚去了。

新安县的河口是济水河上游的高差处,这里有一断口河床如瀑布般截断了沿河两岸,随后地势疾冲,一路沿着两岸地势走,在新安和溧阳交接处形成一个蜿蜒积冲,再走下游两县。济水河的河防是沿着接近平缓的地界所建,高梯斜坡用石料稳固河床,尽量疏导水流在丰水期的流量,而且经过历年加固,实际上此时的新安河防要远远宽余河床,避免在上游形成洪峰挤压下游防汛河工的空间。

但就是这样的河工居然还是在今年形成如此巨大的垮口,两岸损失惨重,致使百万生民流离失所。所以苛青阳无论如何都需要在任上稳固住这济水河防,不能再出一次纰漏,否则一切努力又将功亏于溃。

现在他最担心的仍是过去河防究竟被注水了多少,如果依照两位先生之前所说的方案,两岸需得以缓固本,那么就要尽量把河床堤防拓宽,可是这样一来不仅要耗时重修构筑,同时也会损失两岸近百亩的优质良田,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还需自己这个时任知府去衡量利弊。

其实在苛青阳眼中这是一个本末的问题,早有答案!河防不稳则一切稳定农耕无从谈起,无农耕稳定住基底则百业必然怠废,更不要说提醒改革新政的举措了。因此即使要以牺牲土地为代价,也必须长期稳定降服这条大河,让它成为有利的区位条件,而不是祸害之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