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山河岁更春雷待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日是大年除夕,文伯早早就嘱咐下人起来打扫门庭,但外面的雪依旧在洒落,不一会儿的功夫刚刚扫好的府门前又积上了一层。 前几日主母吩咐打了年糕分赏给了下人,今年帅府的春节热闹了许多,往年这里只有下人打点一切,如今主母和小郡主回归总归有了喧闹和喜庆,对联是早早就换好了的,门口的灯笼也换上了新的,一年到头春节这个日子每户人家无论富贵贫穷总是不愿马虎的,毕竟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希望。皇上新赐的宅院离帅府不远,韩夫人本来是吩咐文伯驾着马车去接两位老人的,但他们执意回绝了。说是要沿途看看这多年未见的皇城新年气象,既然两位老人家坚持,韩夫人也就随了他们的性子,只是让文伯又送去了两件貂皮袄子,这还是苛帅当年在西北夫人给置办下来的,这次岁冬倒是用上了。
两位老人家踩着积雪,双手搓动,一边自嘲着身子骨确实不比当初,一边又感叹着这雪中的京城人家依旧不能看到更多,这里依然楼台府邸,繁华喧闹,可外边呢?是否也如此平安喜随?
“老家伙,你看,那边的补子胡同可不得了,那比这街上可热闹多了呀!”
青竹先生顺着文白先生所指,一眼看去,那些高低错落的府邸胡同里,全都是马车在排队,这会儿可都大年除夕了,这么明目张胆地,就不怕被报回宫里吗?胆子大得没边了!
青竹先生冷哼了一声,不愿再看第二眼,催促着文白先生快走,眼不见心不烦!
远远看见两位老人家的身影,夫人赶紧叫文伯他们迎上去,映雪的速度更快,早就跟个小喜鹊一样上前搀着两位老人家的手,一口一个爷爷的叫上了,把两位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
文白先生一边笑着,一边说道:“你可比你嫂子当初还要鬼机灵啊,说吧你是惦记文白爷爷多一点,还是惦记青竹爷爷多一点啊?”
青竹先生摸了摸映雪的头,“我看啊,她是惦记我们俩的礼物多一点,快点拿出来吧!哈哈哈”
映雪一听到有礼物,可开心了,满脸的撒娇:“都惦记,都惦记!嘻嘻嘻,两位爷爷,礼物呢?”
“你看,我就说吧,哈哈哈”
只见两位老人从口袋里各自拿出来一个礼盒递给映雪,里面分别装着一只精雕的小笛子,还有一个小小银质的小手环。映雪高兴坏了,围着两位老人家一个劲地打转!
韩夫人走上去,也是满脸的笑意,“就知道收爷爷的礼物,天气这么冷,赶紧让爷爷们回府,冻坏了你看你二哥和二嫂回来不罚你!”
说着让两位老人家赶紧进府暖和。爷孙三人这才抓紧进府。到了花厅主座,韩夫人吩咐文伯赶紧先给两位先生上茶,把炭盆端来!
“您看您二老,本来是让文伯去接的,这大冷的天万一冻着了,那可不得了了!”
“不妨事的,只是多年外出,不曾再感受这京城的气氛,我们两个老家伙临时起意罢了,夫人不必介怀!小映雪,爷爷们送的东西还喜欢吗?”
映雪正把玩着爷爷送得礼物,一个劲的点头,“喜欢,喜欢,两位爷爷不知道,之前哥哥和嫂子也从端州送了东西回来了呢,说是给爷爷们的,我去拿……”放下礼物,她飞快地跑向自己的房间去找东西去了。
两位老人家看着小姑娘风风火火的样子,脸上的笑意就没下来过。
韩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小被她两个哥哥宠坏了,小姑娘家家的也没个姑娘样,这下好了来了京城又多了两个疼她的人,这下更没个规矩了,让两位先生见笑了!”
“百灵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也一样,活泼一点好,呵呵”
“说到百灵这孩子,真得是没得挑,我们家青阳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还得多谢文白先生教导有方。我这个母亲可是少了多少担忧了,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书信问安,也时常从端州寄东西回来,听青阳说里里外外都是百灵打点的,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媳妇!”
“也是百灵这孩子福气好,青阳在年轻人中当属翘楚,踏实稳重也知道心疼人!总之这个孙女婿,老头子我是很满意的!”
“说到青阳,这还要感谢青竹先生的细心栽培,这功劳我这个母亲可不敢占,多年来都是先生教导,这一点我和大帅铭感于心,这孩子文修有成,又得两位先生推举任重地方,如今想来都是先生的功劳!”
“夫人谬赞了,这孩子天资聪慧,自有开悟,老夫我只是将所学提点一二罢了,至于任重地方也是青阳所持稳重堪当大任!老夫可当不起夫人如此夸奖啊!”
众人正在寒暄,只见映雪飞快地跑过来,气喘吁吁的提起手里的东西,“爷爷,你们看!”只见她手里拿着两方砚台,看样子重量不轻,一路从闺房跑过来把小姑娘累坏了。
两位先生招呼她过去,接过砚台看了看,底座上面分明写着“京城雅古斋”,笑着说道:“这真是你青阳哥哥和百灵嫂子从端州寄回来的?”
映雪一脸讪笑,引得两位老人和韩夫人也笑了起来,一时间整个花厅里充满了家人的融洽气息!
而此刻在端州的知府衙门里,百灵也已经张罗着准备祭祀流程以及吩咐下人准备年夜饭了。今年这是夫妻俩第一次一起过除夕,本来按照传统新婚夫妇的第一年是非常隆重的,初二要正式回门答谢的,可如今他们两人都在端州,远离京城数百里,这门估计是回不成了。母亲吩咐就算是身在他乡,这也不能少了礼数,该有的流程要有,提点着儿子给媳妇买点东西做心意,不要亏待了百灵!
可苛青阳这都忙到腊月二九才消停,上哪去给百灵置办东西去啊?
正头疼的时候,阿义鬼鬼祟祟地递给他一件东西,说是主母前些日子让人从京城带过来的,说是给夫人的礼物。
苛青阳打开盒子一看,居然是母亲说起过的那三只祖传的雕花玉器。听母亲讲过,这是当年曾外祖在太祖朝受赏赐所得,乃是一体三雕的绝品,一共三件东西,一个镯子、一对耳环以及一只玉簪,曾外祖在母亲结婚的时候传给了母亲。没想到这次母亲居然将这件东西交给了自己,看起来灵儿深得母亲大人的心啊!看看这玉镯,又看看忙进忙出的媳妇,自己心里一片暖意!
窗外爆竹声脆,更远孩童嬉闹,这溧阳城虽然比平时热闹多了,可是灾年的除夕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也不知道治下的百姓家里还有粥没有?
他最担心得还是墨余和漳河的百姓,虽然临走前特意交代如需紧急调拨物资可向府衙提呈公文,可现在还是没有看到,希望他们真得是不需要吧。
苛青阳有些担忧得望向西北方向,“不知道大哥和父帅那边怎么样了?边关的年节永远是最难熬的。”
西北一隅,狮岭要塞,城墙又冷,铁衣仍寒,年年如此,只是将士们又换了一批,戍卫值守是不管年节的,在这里警惕是常态,放松才是偶然。巡营归宿迟,早起晨霜重,苛察最近在整理木都新进在古川城内设立的货站站点,这几家都是重点的盯防对象,虽然协议上两国自由贸易不得干扰,但他知道郅都可不会傻到不用这些东西,近来几日越近年关,这些货站的掌柜的都越发活动频密,似乎在探查什么东西。每日巡查营回报他都会第一时间审查,希望能够从中整理出一些轨迹,南郡那边最近已经开始陆续检查出商队的非法事宜,看起来自己需要来一次杀鸡儆猴,不然的话任何口头警告都是无效的,手里里有证据料他们也无话可说。
今年这个年关对于苛察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往年也都是和士兵们一起过,他很少过年回家。如今妻子和女儿留在了京城,两个儿子,烈武跟在自己身边,而青阳夫妇远在端州,这倒是让他的愧疚感少了一些。作为一军主帅必须要考虑到更多得将士,而不是自己的小家。
今天是大年除夕,他已经让烈武和沈风他们去操持伙食,今年多少因为边贸的开放可以让将士们在新年过个好一点的节日了。前些日子接到青阳的来信,谈及两位先生的新政打算以及自己的端州的治闻,苛察心里真是横竖两端揪心,一边是朝政如此还需两个古稀先生来忧心,北陵当下的局面恐怕真是不容乐观;另一边他虽然欣喜于儿子的干练持重,又感慨于大灾之年后的百姓苦楚,这个东南重镇支撑着整个国家运作的关键,此时也只能仰仗儿子的锐意革新能带来新的局面了。
“父亲,周事皆已安排妥帖,您还有什么别的吩咐吗?”苛烈武此时依然一身甲胄披身,苛察看了一眼儿子,发现他虽然周身笔直,但寒风侵袭,此时脸颊上已经被割得通红。
转身取了架子上的披风,亲手给儿子披上,“武儿,营里的将士们都发放寒衣了吗?”
“多谢父亲,所幸年前物资已经运抵,今年冬天虽然更冷一些,但棉衣都已经发放下去了,儿子和两位大哥去细细查探过,没有纰漏,父亲且放心。”
“那就好,虽然今天已经是大年三十了,你们还是要提醒亲卫营的防御要紧一些,特别是古川城那边的防务,需要盯紧那几家货站的进出往来。”
“父帅不必担心了,这些事两位大哥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他们让我来请父亲今晚去营里和将士们一起热闹热闹,毕竟一年也就一次嘛!”
“好,为父知道了,等我处理完这些事务,晚上我会过去了!给你母亲和弟弟回信了没有?你我身在军旅,但家书还是要常写,不要让你母亲和弟妹们担忧!老父亲我是做不到了,你还是要多写一写!”
“是,儿子记住了,前些日子已经给母亲问安,青阳那边也有书信往来,他在端州做得不错,比我这个大哥强,操持地方事务远比军旅之事复杂,确实不易!”
“这就好,武儿,如今朝廷内忧外患不显于前,暗下激流沉弊难清,你还是要多长进些,父亲如今年岁也大了,有些事情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了!”
父子俩谈及此处都不再多话……
沉寂许久,苛察让儿子先去忙活,一会儿自己会下营。儿子走后,苛察又一次拿起那张禀报南郡夹私的奏报。
千里之外的帝都京城,勤勉的少年天子一点也不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轻松,他身上毕竟担着万千黎民的重担,现在他的御案之上放置着三份奏章,一份是两位先生的新政纲目总述,一份是新任端州知府苛青阳的查端州府书,最后一份是来自西北边帅苛察的治西北边贸疏。这三份总要性的奏章都在指向一件事,如何治理北陵当下这个烂摊子!
天子并不能像寻常百姓一样安静过年,他依旧在苦苦思索着这些条陈里的要害,谁主?谁次?谁刻不容缓?他不仅知道补子胡同里的猫腻,更知道那些官场上的敷衍和底下的腌臜勾当,这些事情在他小时候父皇就已经口口告诫。
现如今自己给自己找了一群的帮手,这些人是可靠且用心的,他们是忠臣砥柱,但这远远不够!这个国家已经积弊太深,没人关心国库的口袋,反倒是关心自己的更多,地方和庙堂之上到处尔虞我诈,但就是没有人实心用事于治理国家。自己这个皇帝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奏章,但其中大多数都是无关痛痒的东西,而自己真正想要看到的事情只有如今这可怜到极点的三份!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这个少年的心志不允许这个国家在他的手上失去更多,所以在这个万家灯火日子里,他依旧在蛰伏,只待炸响那春日的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