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办事经验:说话讲究技巧,办事运用韬略 -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 关丽莹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说话办事经验:说话讲究技巧,办事运用韬略

说话办事要在嘴巴上耍耍小聪明

避开不同意见,从顺着对方的话开始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要以讨论不同意见作为开始,而要以强调而且不断强调双方所共识的事情作为开始。即使对方已经拒绝了你,也应该尽量顺着这个思路说。要尽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说“是的,是的”,尽可能避免他说“不”。一位知名教授曾在他的书中谈道:“一个‘否定’的反应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要求他坚持到底。也许事后他觉得自己的‘不’说错了,然而,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既然说出了口,他就得坚持下去。”

一位日本政客正在演讲时,遭到当地一个妇女组织代表的指责:

“你作为一个政客,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形象,可是听说你竟和两个女人发生了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所有在场的群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客的桃色新闻。

政客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而是十分轻松地说道:

“不止两个女人,现在我还和五个女人发生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使代表和群众如坠雾里云中,迷惑不解。

然后,政客继续说:

“这五位女士,在年轻时曾照顾我,现在她们都已老态龙钟,我当然在经济上照顾她们,精神上安慰她们。”

结果,那位代表无言以对,而观众席中则掌声如雷。

这位政客开始不仅没有反驳那位代表,甚至承认自己的“坏事”。但随后一番言语,都实际上是反驳了那位代表。这种从顺着对方的话开始,最终却成为一个否定意思的说话方法,既给了对方面子,又达到了自身目的,十分巧妙。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因为父母吵架,就撑着一把雨伞蹲在墙角,父母又求又哄,孩子都不理不睬。两天过去了,孩子体力极度衰竭。最后,他们请来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狄克森先生。狄克森也要了一把雨伞在孩子的跟前蹲下了,他面对孩子,注视着孩子的双眼,向孩子投去关切的目光。终于,孩子从恍惚中震了一下,像沉睡中被闪电惊醒的人,狄克森继续与孩子对视。

孩子突然问:“你是什么?”

狄克森反问:“你是什么?”

孩子:“蘑菇好,刮风下雨听不到。”

狄克森:“是的,蘑菇好,蘑菇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吵闹声。”这时,孩子流泪了。

狄克森:“做蘑菇好是好,但是蹲久了又饿又累,我要吃巧克力。”他掏出块巧克力,送到孩子鼻子前让他闻一闻,然后放进自己嘴里大嚼起来。

孩子:“我也要吃巧克力。”狄克森给了孩子一块巧克力,孩子吃了一半。

狄克森:“吃了巧克力太渴,我要去喝水。”说着,他丢掉了雨伞,站了起来,孩子也跟着站了起来。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应观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楼座里高喊:

“这部戏简直糟透了!”

对于这种失礼的话,萧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着对那个人鞠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

“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

观众中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

萧伯纳面对失礼的话,情绪平和,举止文雅,语言机智。他先顺着对方的话,同意其看法,然后,话锋一转,利用现场气氛,指出就算本人同意你的看法,也改变不了事实。巧妙地回击了对方又不失水准。

“你们的产品太贵了!”

在推销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该怎么办呢?“我们的产品质量高,当然贵。”“不,我们的产品不是最贵的,还有比我们更贵的……”显然都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会产生对抗,如果说:“是的,我们的产品确实贵。”这样,显然也不好。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学步,“您认为我们的价格比别家的高,是吗?”因为顾客必定会回答“是”,而你又用了“您认为”,说明这是他的看法。

接下来可以问:“那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几样同类产品的性价比,好吗?”多数客户会答:“好吧”,由此就可以逐步扭转他的观点,展示产品的价值和利益点,变价格推销为价值推销。

一开始就对对方的意见持绝对否定观点,意味着开始就要陷入争论之中。会说话办事的人懂得先顺着对方的话说,一开始就抵消一些敌意,让对方放松下来,对你接下来的意见也会更宽容一些。

换个角度,把“坏”事往好里说

对待一件事情,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件坏事,换个角度看,就可能成了好事。说话的时候,我们从一定角度,把“坏”事说成好事,听者必定会感到高兴,说不定还会改变一些人旧有的思维呢。

清朝时候,有一个官员家里过年贴福字,因为要贴的地方很多,就叫上所有家人一块儿干,官员在旁边边看边捋着胡子点头微笑。突然,官员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气得直喘粗气——他看到一个老妈子把大红的“福”字倒着贴到了墙上。原来这位老妈子不识字,她把反字当成正字了。

官员喝令老妈子过来,把她臭骂了一顿,府里上上下下也都聚集过来了。新年就出这样不吉利的事情,官员决定要处罚老妈子。这时管家灵机一动,赶快上来作揖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这福字贴反了,正好是‘福到’啊,这是大吉大利啊。”

官员听了哈哈大笑,下令今后的福字全都倒着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倒贴福字的习俗。

原本很不吉利的大洋相,经管家这么一说,反而成了大吉大利,改变了人们多少年来正贴福字的习俗。

有位举人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举人第二天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举人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跟店老板说不考了。店老板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听了秀才说的原因后,店老板乐了:“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举人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参加考试,居然考中了。

吉利与否,全凭人的想像。这么想能让人愁眉苦脸,那么想就能让人满面灿烂。既然如此,就把后者说出来吧!

有一顽童,正月大年初一那天,一大早便出门找伙伴玩耍去了。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头上一顶崭新的帽子不知何时丢了。于是心惊胆颤地跑回家去,对他母亲“汇报”了一下大体情况。要是在平时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母亲一定会大声斥责他。可是今天是大年初一,不能骂孩子,尽管心里很火,也硬忍着没有爆发。这时来他家串门的邻居听了后,笑着说:“狗娃子的帽子丢了,这没关系,这不正好意味着‘出头’了吗?今年你一定走好运,有好日子过了。”一句话,说得孩子的妈妈转怒为喜,并附和着说:“对!对!狗娃从此出头了。”于是大家一阵哈哈大笑。从此这位邻居的形象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我们看文学作品,经常有“转怒为喜”、“转忧为喜”这样的表达,很多就是因为把“坏”事往好里说,让对方心情好了起来,可见这种说话方式的巨大魅力。

多请教以满足他人的为师欲

满足对方好为人师的心理,做个好学生。

古人云:“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从中可见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除了爱听奉承之外,也愿意做别人的老师。

在日常生活和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在与他们交往时,你也不妨做一个忠诚的听众,把别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少说多听,做一个学生,给对方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甘为人徒”法的根本所在。

日常工作中与人交往时,“闭嘴”可使你得到好处,有时可以帮你免掉自找苦吃之虞,有时还可以帮助你成功地做上一笔好买卖。

尤其是面对领导,更要满足其为人师的欲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