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第464章 边疆紧张局势渐渐平息。
王辞华与陆临江合演了一处戏,利用假地图和书信,骗过了敌军,牵制了主力力量,令敌军束手无策。邻国之王本是想要震震国威,以稳固自身的基业和皇位,但如今,出兵耗费大量国库,又岌岌可危,等到春暖之后,云丰兵力增强,怕是要被打得一败涂地了。
终于,邻国撤兵了,边疆之事终于平息了。
千里迢迢来到边疆的士兵能回家了,王辞华早就是士兵眼中的将军夫人了,而陆临江也除掉了面具,露出真容。经历过生死和战事的人,都比较豁达,又是生死兄弟了,很快就接受了。
佘阿牛在王辞华的邀请下,也跟着他们回京了,好厨子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王辞华这个吃货,见到这么一位厨神怎么会放弃。
沙儿是个好姑娘,王辞华也问过她,是愿意回家还是跟着她过活。
沙儿一听,就双眼通红了,拉着王辞华的手哭道:“小姐,别赶我走,家里的粮食都是给弟弟吃的,我什么都没有。小姐,你对我真好,求小姐别赶我走。“
王辞华拍了拍她的肩膀,笑道:“你也是个小吃货,跟着我吧,保管你天天吃饱。“
沙儿咧着嘴,开心地笑了我,双脸染出两团红晕。王辞华一笑,真是淳朴的姑娘,也是个大姑娘了。王辞华不禁起了说媒的心,却又自个儿觉得好笑。女子年纪稍长,都是喜好为人保媒拉线。她也不能免俗,而且越发觉得有趣起来。
沙儿不知小姐为什么笑了,只觉得背后不禁发凉,她紧了紧衣裳,决定赶紧加一件身上,想着又决定为佘将军的袍子换成结实厚实的料子。
在阵营里,佘阿牛还是佘将军,而陆临江则是另外一位了不起,深受爱戴和拥护的将军,只是现在佘将军专心厨艺了,阵营里的伙食顿时上升了,已经不是军营伙食的境界了。
陆临江兴冲冲地掀开帘子进来,一下就坐到王辞华身边了,见她正笑着,也凑过去笑道:“辞华,你怎么这样高兴?说来我听听。”
陆临江眨着眼睛,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要回京了,阵营里的事情都忙完了?”王辞华打开陆临江的手,笑道。
“这些小事,哪里需要我出手。”陆临江满心就想腻在王辞华身边,恨不得一日十二个时辰都腻着。
王辞华道:“佘阿牛在阵营里还是位将军,跟着我们回去当主厨,怕是不大恰当吧?”
陆临江道:“这有什么的,他本是喜欢烹调的,能自由自在做自个儿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王辞华想了想,又是摇头道:“是我障了,在宅子里过久了,反倒以为然了。”
“我们要回京了,还能如此自由见面吗?”王辞华看向陆临江的眼睛,她已经不想离开边疆了。
陆临江拉着王辞华的手,轻轻扣着她的手心,心里满是暖意。他柔声道:“会的,等回到京城,我就要娶你。”
回京之途,也是跋山涉水,路漫漫。但是,王辞华与陆临江两人却是过得犹如神仙眷侣,一路上,他们游历名川大山,陆临江满心满意宠溺着,只望身边失而复得的女子能尽心高兴。
又过数日,京城大门敞开,满城百姓夹道欢迎,而陆临江是坐着高头大马,穿着白银铠甲,威风凛凛地进城来。这一次,再没有人会认为凤临王世子是纨绔子弟了。
而王辞华,是与陆临江同坐一匹大马进城的。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这是最风光的一次。至此之后,众人皆知,王家三小姐是要嫁入凤临王府了。
陆临江还要面圣,王辞华离家数月,很是想念,领着沙儿匆匆回府去了。等她见到哥哥和郭郡主在门前等着,心里竟满是归属感。
“哥哥,嫂子。”王辞华笑道。现在真的能唤为嫂子了。
郭郡主扶着腰肢,就匆匆去拉王辞华,还不忘板着脸,厉声道:“你怎么不知道写信来,既然安稳,为什么不和我们来说?”说着眼眶还红了。
王贤良眼眶也是红了,走过来扶住郭郡主,笑道:“泠儿也是担忧你。回来了,就好了,江南那边还不知晓,已经派人送信过去了。父亲和母亲知晓如此,想来会很高兴的。”
说着他另外一只手拉住王辞华,令一只手扶住郭郡主,一同走入王家大宅。
王家,还是一样的王家,但也是不一样的王家了。王家的主母已经是郭王府的郡主,京城之中极其有声望的小姐,而王贤良果真是高中状元,被圣上亲口夸赞。
王年昼又被躺着被夸耀一番,王家最出名的不是为官有道的王年昼,王大人了,也不是不依靠家祖荫找了差事,而是凭自己的本事中了状元,还迎娶郭郡主的王贤良,却是王家的家教。
王家几位儿女,都是出众非常。王家的大公子不必说,自小就是纹筑学院的优秀学子,人人都是交口相赞的,至京城后更是有一番大作为。而王家的大女儿可是当朝显贵的董家少夫人,如今又怀了身子,若是一举得男,将来成为董家主母是十拿九稳的。董家是什么家世,稍逊色些都无法进府的。
至于从来不露面的二小姐,从前根本不知晓董家有这样一位小姐,等到其夫为调查真相被刺,又渐渐显出真相。其夫妇为一方百姓尽心竭力,生活贫寒,且又赶至顺天救民。如此品行操守如此不让人敬畏?
王家最后一位小姐,更是出名了。长公主喜欢得了不得,将其收为义母,更是被圣上亲口赞为有教养又有女子中显见的见识。如此盛誉,有几位小姐都得到的。而她当初被几家世家主母亲自上门求亲,可是京城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呢。如今,竟能从边疆与陆世子死而复生,回到京城,几乎都成了京城的传话。
王辞华回到京城的第二日,王兰华也从顺天回来了。王兰华不仅是一时救民,在灾害过后,王兰华还留在顺天,帮助救民度过难关,重新回到幸福的生活。
王兰华一到京城就回到王家。王贤良与郭郡主对其已经很熟悉了,在过去的数月中,王家一直是王兰华的支柱。在救助灾民的事宜中,郭郡主和王贤良总是不断准备着,无论王兰华说出什么要求,王家都二话不说几日内就办好。
王辞华很久没见王家的姐妹,却不想,这一面也是离别。
“姐姐,你不如留在京城吧。侄子们也长大了,留在京中,读书也方便。王家和成府都能照看。”王辞华拉着王兰华的手,并排对着,柳家三个孩子就坐在他们对面。他们已经长高了不少,柳家大少爷面容已经多了一分刚毅。
王兰华的面容却是依旧,还是淡淡然的模样,只是手上显得粗糙,王辞华摸着觉得手都被刺了。她虽然在边疆生活数日,又在沿途游历山水,却有陆临江在旁边,百般呵护,竟是比从前在京城时候更娇美了。
王兰华笑了笑,道:“妹妹,京城终究不是我的家。”
她说罢,旁边三个柳家的孩儿皆点头。他们没有随着母亲去顺天,而是留在京城读书,虽然有王家,成府的照看,可是京城与江南始终不一样。柳家大少爷还想学着舅舅去纹筑书院读书呢。
王辞华赶紧道:“王家始终是姐姐的家。”
“妹妹,我省得,”王兰华动容道,“以前是我不晓得,现在才知晓。今个儿若是没有哥哥,没有你,也无法为柳郎找到凶手,我也没有办法做成许多事情。”
“等我离开王家,才知道大家的好处。”王兰华抓着王辞华手,不断拍着,渐渐流下两行泪。
王兰华是性情冷淡之人,通常不会显在面上。王家大房几兄妹都是如此,只是王兰华更甚。
“妹妹,我已经与母亲书信了。将来,我会住在母亲的宅子里,有外祖父和母亲在旁,想来我儿也能有出息,我也能在旁服侍左右,以消我的愧疚。”王兰华笑道。
王辞华闻言便也不再劝了。王兰华心意已决,再劝无意,而且王兰华能住在王夫人的宅子里,对于王夫人而言是极大的慰藉。
“姐姐,将来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而为。”王辞华道,又转头对旁边的三个柳家孩儿,训诫道:“你们母亲品行高洁,为人又是自爱自傲,又处处为你们着想。你们可不可辜负你们母亲的苦心。”
柳家三子赶紧起身,皆是恭敬应了。王兰华在旁看着,顿觉欣慰。
王辞华目送着王兰华的马车离开,直到连马车的影子都看不到,还在门边望着。沙儿在旁边满是好奇道:“江南是不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她的官话还不流利,有些别扭,但向往之情是无疑的。
“真是极美的,我再也没见过那样的好地方。”绣秋拿着披风出来,又为王辞华披上,笑道:“小姐,小心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