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第412章 只见这位稳婆身材匀称,但比一般女子高些,穿的裙袍裹在身上,显得十分紧实,露在裙袍之外的双腿,实在壮硕。王辞华简直不忍看了,她的胸膛更是不似寻常女子,王辞华很精准地猜测,其中一定是两个白面大包子。
“请这位嬷嬷抬起头来。”王辞华叹了一口气,心中又紧张起来,从她拙劣的装束来看,这该是一张多么惨不忍睹的脸庞啊。
这位嬷嬷硬是不抬头,绣满在旁边直着急地拉着王辞华的衣袖道:“小姐,别瞧了,我问过她了,医术很不错,小儿和妇科都是拿手的。小姐就留下她吧。”
“别扯了,衣裳还是新做的。”王辞华无奈地看了一眼绣秋,后者赶紧要拉绣满下去。
王辞华摇了摇头,道:“嬷嬷若是不抬头,那就请下去吧。绣秋,送一包银子,请嬷嬷下去。”看着她的行头,就知是钱财不多,送一包盘缠请她离开京城,也算是王辞华仁至义尽了。
“小姐。”绣满还欲说话,王辞华就问道:“你为何以为这般装束能骗过我?”说罢转头对那位稳婆道:“无为大夫,仙风道骨,怎么就放不开呢。”
原来,这位男扮女装的稳婆正是久未出场的无为大夫。
他终于肯抬头了,一张俊朗的脸庞被涂得一块红一块绿,眼睛上面散着绿色的眼影,眼眶黑漆漆一条,下面是血盆大口。旁边的艾徘见着立刻把眼睛捂上了,太吓人了。
“无为大夫,你这是何必呢。”王辞华痛心疾首,就见不得绣满化妆,真是除了烹饪之外,其余的事情交由绣满来办,都会变得惊险。
“三小姐,我要见香儿。”无为面容悲切,好似隐藏着巨大的痛苦,而这般痛苦如今已经遮掩不住了。
无为双手紧紧握紧,不断喃喃道:“香儿,香儿。”
“小姐,你瞧瞧他,让他去香院吧。”绣满在旁直求情道。
绣秋拉开她,皱眉道:“不要让小姐为难。”香姨娘再如何不是,也到底是小姐的姨娘,如今还怀有身孕,让香姨娘的情夫进府伺候,这算是怎么回事呢。
“无为大夫,不是我为难你,既然如今,你也唤香姨娘一声香儿,而不是其他的。想来你也明白,香姨娘是王家的姨娘,我作为小辈怎么能办出这般荒唐的事。”王辞华断然拒绝道。
无为闻言忽然大吼一声,竟双膝一软,跪倒在王辞华身前。
“你这又是何必呢。”王辞华见状频频皱眉道。她令绣秋去拉,但无为纹丝不动,还是绣满去拉他,道:“我说了,你也不听,小姐说了,你也不听。你到底想怎么样。”
说罢,却是叹气,转而求道:“小姐,求你让无为如愿吧,我愿意一辈子不要薪酬。”
绣满,你所用食材已经超过薪酬百倍了,你有什么薪酬可用来交换?
“无为大夫所求,我实在无法如愿,你若是愿意,就作为香院的专属大夫吧。来往之间,身旁都要伴着辞院的丫鬟,若是举止有一丝不妥,别怪我为难大夫了。”王辞华道。
她思付一阵,绣满和无为显然必定要成事,她一味拒绝只会令他们铤而走险,一旦事情败露,她也是知情的,怕是不能跳脱干系。既然如此,索性就换一个法子吧。
无为闻言还有些不如意,但能见到梦中之人已经令她狂喜不已了。
绣满连声谢了王辞华,让她不得不摇头,这个胖丫头也是个痴情的人儿。王辞华道:“先生就住到我京中的铺子里去,何时请先生来,先生便来,没请先生时,就烦请先生在屋中研习医术。”说罢,叹气道:“香姨娘身子弱,先生要仔细了。”
无为闻言立刻担忧道:“香儿的身子怎么了?”想了一阵,摇头道:“我的补气丸还没研制成功,若是香儿每日用一颗,身子肯定健康。”
“是了,无为大夫可得抓紧了。”王辞华笑了笑,此事就令艾徘去办。
少顷,艾徘回来复命,店铺正是靠近绣艾班底的府外住处,无为画像几人都见过了,只要他一出店铺,就会有人时刻跟着。
王辞华闻言只是稍为放心,无为就像一颗绣满口中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此事,她只能稳住当前局势,拖一日算一日罢。
一日比一日冷,王辞华在府中的日子过去了一日又一日,整个王家院子里的叶子都掉光了,辞院独留下一株万年青。王辞华每日对着仍然有朝气的树木做针线,在匆忙的家务中,等着陆临江回来。
府里,仍然是几月间的模样,只是王年昼终于能回府了,却匆匆住了几日又要出门了。京城邻省发生紧急事端,太子命他出行办差。
王年昼在外拼了十来年的功绩,就为了能回到京城,但是此刻,他却是情愿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府里有你当家打理,我也就十足放心了。如今京城形势多变,面上瞧不出来,等过一阵子就会显出来了。我不在的时间,你要约束府里几个姨娘,切勿多事。”王年昼临行前,只与王辞华知会了一声。
王辞华道:“父亲放心,我定然尽力,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王年昼点头,他回府几日已明显觉察不同,规矩有礼,却鲜亮气派,这才是一个京官府邸的样子。王年昼不觉承认,他疼爱了十来年的庶女,却真是比不得嫡出的小女儿。孰贵孰庶,却是一早就定好了,怎么会轻易改变呢?
“香院你留意着,一旦出了事儿,无法通知我,你自个儿决断,首先要以王家的前程为重。”王年昼交代了其他,却一句话匆匆扫过香院,只重点言明王家的前程。
王辞华疑惑地看了王年昼一眼,只见他神色凝重,王辞华想了想,点头道:“辞华诸事皆以王家前程为重。”
“好孩子,王家到了你们这一辈,必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