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怒气走亲戚
初三要随儿女去湖南,本来初三要走的亲戚i,安排在初二了。
开心耳知道家里那人爱讲点虚面子,不说,也知道肯定希望她开车带他们去。年底分拣那儿忙,息的迟,年货都没过得上打点。起床后,开心耳匆匆洗漱,先骑着电动车去街上办年货,年货办妥回家已不早,又赶紧去车库开车。
家里那人天天指责开心耳,车子不停村里。为停车这件事,没少摔砸过东西。车子开心耳敢停村里吗?第一,家里那人脾气一爆发,说不定就扛根棒锤,真将开心耳的车子砸毁了。这是一个脾气一来,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人。脾气一过,又会选择性遗忘掉自己的暴行,而立马编排出自己是如何被逼无奈而不得已不实施的系列方案。第二,家里那人动不动就能夺取到开心耳的车子钥匙,他多次说过,小车有啥难,拿了钥匙就会开。一旦钥匙在手,他真去开呢?他可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不识。
车子开到村里时已近午,刚下床泡了杯茶端手里的那人可不得了了。
“叫你车子停村里停村里,天天要停在哪个野山冈上?拜年拜年,晚上去?”
开心耳只顾将礼品拿上车,也没时间理会。春节村里车多,想停个车,谈何容易。刚刚车子就没开进来,停在三百米开外。一趟一趟,三家亲戚,来来回回,东西都搬了四五趟。开心耳热得后背凉飕飕的,出了汗,风一吹,冰凉冰凉的。
“这么近停车场,不停,非要停国外,搞得现在开都开不进来,硬搬!”
那人捧个杯子,继续着他明事人的说教。
开心耳喊上儿子,三人也就出发去走亲戚。
嫌出发迟了,路上那人根本没有停止过指责。骂骂咧咧,絮絮叨叨。骂得兴起,就连甩开心耳几个嘴巴,恶狠狠握紧拳头,照看开心耳头上猛击。这个人的头脑有问题了!含着泪,开心耳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千万不能有情绪,我在开车!开心耳一边提醒自己,一边小心驾驶。
在那人近乎疯狂的一路怒吼声中,车子总算进了小区。亲戚们都是拆迁新安置来的,开心耳来过一次,今天一下记不清方向了。
“早些时候来,人家还有个准备,现在来,吃午饭还是不吃?”那人还在唠叨。
因为本来是明天才来,今天突然到访,开心耳一下担心起,可别不在家,白跑一趟。等下那人又要咆哮个没完没了了。
电话拨通,姨赶紧招呼,赶紧上楼吃饭,才开桌。
按照姨告诉的楼层,上楼,大家正围坐桌边喝酒吃菜。那人今天的脾气根本刹不住车,继续着他的说教。姨放高嗓门道,要是抬举姨,今天在姨这里,什么也不许说,只管嗑瓜子喝茶。大家客气让坐,开心耳推辞吃了饭来的,就暂且告辞,来到另一个姨家。
这个姨家,女儿一家来拜年了。女儿动手,在厨房炒菜。开心耳与儿子坐沙发上,看一个小亲戚与她妈妈玩纸牌游戏。那人坐一把小椅子上,一直在那数落起开心耳的种种不是。来了个嫂子,假装制止,其实更加激发了他说教的兴致,喋喋不休,变本加厉。
婚后第一年,也是到几个姨家来拜年。那时,还没有通桥,也不是这样的平坦马路。
河面上一条经桐油油得黄澄澄发亮的大木船,随便泊着。要过渡,朝河面吆喝一声:“船呢?”“吱吱嘎嘎”那船也就摇到面前了。一个老头马腰笔直站在船头,乐呵呵招呼渡客上船。连人带自行车上船后,艄公招呼渡客扶着车站立稳当,大声一句:“开啰!”那船“咿咿呀呀”分开水流,朝船家竹篙点使的方向前进。基本都是左近人过渡,相互间认识的多,你言我语,不多会就到了对岸。两毛钱付过,又客气几句,也就纷纷上岸,各朝各的方向。
上岸,两人沿圩堤骑行,不多会儿,就会争吵,吵着吵着,将糕点往地上一扔,谁也不理会。
有看到了包裹,以为是路客弄丢的,就折返来拣的。各分东西斗气的两人,又同声喝斥:“别拣,别拣,人在呢。”
然后赶紧检查一下,又争争吵吵沿着圩堤骑行,本来上午可以到的,每一年都要争执到下午才会到达。
还要先去一下后来已不走动的一个同年家。本来是同年间相互走动,同年家基本没人在家里待客,去过几次都是同年的妹妹招待。
同年妹是个圆脸大眼睛的热情女孩。开心耳第一年去,她还跑前跑后,忙乎了一个“蛋帕”。
大红手绢,里面五个点了红的蛋蛋,以及花生枣子桂圆等图个吉利的五款果子,也被称作五色果。
年前,身为家庭主妇,一般都会过滤排查一下,今年有没有新亲来呀。有,就预备一对糕,一个“蛋帕”以示对新人的尊重与祝福。
同年间拜年,同年妹年纪不大,倒懂礼节。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没什么,也就是相互间的在乎与尊重而深刻记住了某个人或淡忘了一些人。
三个姨家,一家一家先走个过场,再由她们自己安排,在哪家吃午饭,哪家吃晚饭,又睡哪一家。
龙宕,大姨家往前直走,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拾级而下,宕里水清见底。因为是宕,面前、左右、上面,都是潮黑潮黑的青石板,上面更是凸出来厉害,如寺庙之顶。宕里的水也就冰凉无比,又因为是宕,再冷的天,宕里绝不结冰。
古时,有个小媳妇,婚后有了身孕,临盆生养了一个大胖小子。家人正高兴家门有后,抱起来一看,发现婴儿还拖了个尾巴。家里人暴怒无比,立马抱起扔进了荷花池。说也奇怪,婴儿被荷叶托住,没有下沉。
家里人以为杜绝了流言,也不再提及。小媳妇去河边淘米,发现了婴儿,立马抱来喂奶,并找来个木盆,让婴儿躺在木盆里。小媳妇借淘米洗菜,天天去喂养婴儿。
时间长了,家里人奇怪,怎么淘个米要那么长的时间?有一天,家人尾随来看个究竟。发现女子怀里婴儿,拿起身边铡刀狠命一扔,正中尾巴。荷池上立马红光一片,一条没有尾巴的龙,腾空而起。
大姨家,往前直走,走着走着就到了龙宕,那里流传着,脱尾巴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