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42) - 一本书读完人类的历史 - 崔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六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42)

“沙漠风暴”行动——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38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行动计划,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战略空袭,海湾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部署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种作战部队,广泛使用于战争各个阶段和主要环节,担负纵深侦察、目标引导、战场救援、行刺暗杀、心理战、破袭伊军重要目标等特殊任务,起到了其他部队和高技术兵器不能起到的作用,为“沙漠风暴”行动平添了一道神秘之光。

“暴躁的诺曼”的密令

漆黑的夜空中,偶尔露出几点微弱的星光。一支脸上涂着黑油、头戴钢盔的“绿色贝雷帽”秘密部队,正在陆续登上ch-53重型攻击直升机,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沙漠浓重的夜幕之中……

与此同时,波斯湾口,31艘两栖攻击舰驶向科威特东部海岸。在这支庞大的舰队之前,海豹突击队在潜艇的携带下,已经潜入到有伊拉克军队重兵防守的科威特浅海区,排除了海底铁丝网和周围海域中的水雷。这是多国部队发起地面攻势的前夜,“绿色贝雷帽”和海豹特种部队展开了从科威特东西两面夹击伊拉克军队的迂回行动。

为了转移伊军的注意力,调动伊军错误地结集兵力,美国特种部队特别作战指挥官朱考斯基放出风声说:“我们在波斯湾拥有一支舰队,还有一支特别舰艇分队,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就在那里。只要一有紧急情况,他们就会全力以赴,率先采取最坚决的行动!”

早就对美国特种部队怀有戒心的伊军最高指挥部,立即把重兵派往波斯湾地区严加防守,以防备海豹突击队的突然袭击,但这正中了美军的圈套。

在沙特阿拉伯一个大型坚固地下掩蔽所里,多国部队最高司令,美国陆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下达了命令:原定于2月24日零时发起的地面进攻准时开始!

▲在伊拉克境内作战的美国特种兵

时间分分秒秒流逝,日益迫近进攻的时刻。“绿色贝雷帽”部队在敌方纵深正在加紧活动。他们用夜间观测装置把敌军的机场、油库,“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营地等目标都精确地测量下来,用数据程式无线电通信机传输到了多国部队的空军作战室。

凌晨3时02分,美国总统布什在电台宣布: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战争已经打响!顿时,伊军的前线后方同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伊军腹背受敌,通信中断,失去指挥的几十万军队溃不成军、纷纷败退。这些神出鬼没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又驾驶着适应沙漠作战的特制“沙漠蛛蜘”8轮吉普,驰骋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

自从伊军侵占科威特后,多国部队立即布置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以保卫沙特阿拉伯,遏止伊军进一步攻击。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10万大军在350辆坦克、装甲车的配合下,趁着夜色闪电般地突进科威特,海湾地区立即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一场“沙漠风暴”迅速在海湾地区刮起。8月2日,美军在海湾地区的部队受命立即奔赴出事地点,美海军的两个拥有100多架战斗机和攻击机以及10多艘水面作战舰只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直奔海湾地区。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海湾地区派遣了部队。这样多的国家的军队云集海湾,对付伊拉克。

入夜,阴云密布。刚才有几颗星星还在天幕上闪烁,现在都躲进了云中。夜,像一个墨黑色的大锅,扣在沙漠之上。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隐约听得见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多国部队的几架运输直升机,在黑幕中疾速地向伊拉克境内飞去。

飞在最前面的那架直升机里,坐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个个脸上都涂着迷彩,机内昏暗的灯光照在他们的脸上,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为首的是一位中校,他叫布兰特,三十七八岁的年纪,是特种部队的一位中队长。此刻,他的心情非同一般,因为他知道,这次任务的成败,关系到海湾战争的进程,也关系到多国部队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安全。

▲海湾战争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的人数,最多时达70余万人,仅美军部队就达45万多人。这样多的人员和装备,面对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多国部队的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心仍忐忑不安,因为他知道萨达姆的手中有一个“杀手锏”——“飞毛腿”导弹。

“飞毛腿”导弹的弹体长11.16米,弹径0.88米,起飞重量6.3吨,射程为50~300千米,命中精度为300米。从瞄准到发射大约要7分钟。“飞毛腿”导弹的动力装置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硝酸和煤油。它是前苏联研制的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分a型和b型两种,a型于1957年开始服役,b型是a型的改进型,提高了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增强了越野机动能力,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最让施瓦茨科普夫担心的是“飞毛腿”导弹能够安装核弹头和化学弹头。萨达姆曾扬言,要用装上特殊弹头的“飞毛腿”教训一下“入侵者”。

伊拉克的“飞毛腿”与前苏联的“飞毛腿”又有所不同。伊拉克从前苏联进口了大量的“飞毛腿”之后,萨达姆指示进行改装,主要是增大“飞毛腿”的射程。改装后的“飞毛腿”射程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300千米增加到640千米。

假如一枚装着化学弹头或者核弹头的“飞毛腿”,在多国部队驻地爆炸,那将会使战争变得十分复杂。施瓦茨科普夫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怎样才能知道伊拉克的“飞毛腿”是否安装了化学弹头或核弹头呢?派特种部队深入伊拉克去探个虚实,是一个好办法。当布兰特中校听说施瓦茨科普夫要召见他的时候,他早有思想准备,而且对召见他的目的已猜中了几分。可是,当施瓦茨科普夫命令他,深入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阵地,弄清“飞毛腿”导弹弹头的情况,并抓回一个导弹技术专家的时候,他还是感到有些突然。施瓦茨科普夫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次任务难度是很大,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抓回一个了解情况的导弹技术专家,我们就无法弄清伊军‘飞毛腿’导弹的整个情况。我相信你们有办法完成任务。”

布兰特中校了解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脾气,知道他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底,而且绝不允许别人讲价钱。在五角大楼里,他是以爱发火而闻名的,人们送给他一个“暴躁的诺曼”的绰号。

布兰特中校信赖和佩服施瓦茨科普夫。在战争中,下级对上级的信赖和佩服,常常是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布兰特中校曾在施瓦茨科普夫的指挥下,多次出色地完成过重要任务。这一次,他又充满信心地踏上了征途。

夜,伸手不见五指,美军特种部队的几架直升机,在布兰特中校的率领下,疾速地向伊拉克境内飞去。

这个直升机机群的飞行高度很低,几乎是在擦着地面飞行,转动的旋翼将黄沙掀起了几米高。每架直升机的机舱内都坐着十几个头戴绿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的队员。

▲“飞毛腿”导弹

布兰特中校坐在直升机最前的座位上,他眼睛不时地看着前面的速度表,直升机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250千米、300千米、360千米……布兰特中校知道,对于这种直升机来说,这是它最快的速度了,可布兰特还是希望它飞得快些,再快些。

布兰特中校和他率领的特种部队,是在布什总统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兵之后的第4天到达沙特阿拉伯的。随后,美空军的5个特种作战中队,美海军特种部队海豹小队等,也陆续到达沙特阿拉伯。这是美军的特种部队有史以来在一个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兵力部署和特种行动。

1990年8月初,美军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市设立了“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指挥并协调特种部队的作战和多国部队的协同行动。“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是一个联合司令部,它下辖陆军特种作战特遣部队、海军特种作战特混大队、中央总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一个独立特种作战大队。一般情况下,特种作战任务都由“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达,而这一次,布兰特领受了施瓦茨科普夫下达的作战命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明白这次行动的举足轻重的分量。

直升机按照卫星提供的精确航线,来到了预定地点。直升机刚一着陆,一个个黑影就跳出机门,直向一个“飞毛腿”导弹阵地扑去。

▲老布什在海湾战争爆发前视察驻沙特阿拉伯美军

此刻,伊军的“飞毛腿”导弹阵地上静悄悄的。尽管伊军的士兵们心中都清楚,战争就要爆发了,但这个阵地毕竟远离伊、科前线,又是设在沙漠中一个极不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伊军的官兵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阵地。

现代战争中前线与后方的界线已经不十分明显了,有时候,战争正是先从后方开始,敌方首先攻击的是后方的补给线或其他重要目标。多国部队正是利用了伊军一些官兵对现代战争缺乏深刻认识,派出特种部队深入伊军的后方阵地。

从直升机上跳下的黑影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在阵地外围警戒线上站岗的哨兵。布兰特轻轻一挥手,一群黑影立即包围了一顶大帐篷,另一群黑影扑向导弹发射架。那顶大帐篷是“飞毛腿”导弹的指挥和控制中心。此刻,帐篷内一名参谋人员正在值班,其他人已经进入了梦乡。值班参谋警惕性很高,他听到外面的声音有点特别,急忙起身来察看,刚走到帐篷门口,一支微型冲锋枪的枪口顶在了他的腰间。一句声音低沉但十分威严的阿拉伯语传入他的耳朵:“不要出声,把手举起来!”值班参谋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他的嘴就被一块大胶布牢牢地贴上了,双手也被反绑起来。紧接着十几个脸上涂着迷彩的特种部队的队员,出现在帐篷里。

“我们是‘绿色贝雷帽’,你们被包围了!不要反抗,我们不想伤害你们!”正在睡梦中的伊军官兵,一个个从行军床上爬了起来。“双手抱头,排成一列!”伊军官兵按照美军的命令乖乖地用双手抱住头站成一列。突然,一个伊军军官乘人不备,伸手抓起枕头下的手枪,正要射击,一个“绿色贝雷帽”队员手中的无声冲锋枪,喷出一串火舌,伊军军官一头栽在床边上。

被捆住手脚的伊军值班参谋,这时刚刚定下神来,他仔细地观察着这群特种部队的队员,只见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两三件轻武器,每个人都穿着一身迷彩服,脸上也是一块黑、一块绿、一块黄,他们一个个身材魁梧,在昏暗的灯光下,给人一种凶狠的感觉。

就在这一群“绿色贝雷帽”队员冲进大帐篷的同时,另一群“绿色贝雷帽”队员来到了导弹发射架旁,他们迅速将一枚“飞毛腿”导弹大卸八块,对导弹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核实,特别是弄清了“飞毛腿”导弹有没有安装化学弹头,命中率提高了没有,选中了哪些目标。

随后,两群队员携带着重要的资料、部分重要零件和一名指挥官、一名伊拉克导弹技术专家登上了直升机。直升机又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

一个特种兵的惊人发现

特种部队漂亮地完成此次任务后不久,施瓦茨科普夫决定再次使用“绿色贝雷帽”侦察“飞毛腿”导弹和地下工事的情况。这一次,美军从“绿色贝雷帽”部队中精心挑选了长相与伊拉克人相似,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的美籍阿拉伯后裔。他们除了每人配带轻武器、激光目标指示器、望远镜等装备外,每人还配发了一架照像机和一架摄像机,这是一种数控静止图像摄像机,它可以把图像及图片利用卫星直接传回多国部队的总部。

入夜,载着“绿色贝雷帽”队员的直升机又悄悄地出发了。直升机把他们放在不同的预定地点,然后返回,几天之后直升机再到预定地点接他们。

▲海湾战争中的特种兵

进入伊拉克之后,“绿色贝雷帽”化整为零,3人至6人一个小组,白天他们将全身隐埋在沙子里,待到夜间再出来寻找目标,行动十分诡秘。

就在“绿色贝雷帽”潜入伊拉克几个小时之后,多国部队设在利雅得的指挥部,就收到了他们报来的第一批目标的图像和精确的坐标。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心中大喜,他立即命令轰炸机起飞,向这些目标飞去。新的一轮轰炸开始了。

在海湾战争中,最让人称奇的是,美军特种部队的一名士兵独具慧眼,一次就发现了29枚“飞毛腿”导弹,使多国部队和以色列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事情是这样的:

1991年2月26日夜,美军特种部队正在伊拉克南部执行寻找“飞毛腿”导弹阵地的任务。

尽管有许多“飞毛腿”导弹阵地,被多国部队摧毁,但是,不知为什么伊拉克仍旧有“飞毛腿”不时地起来。就在25日又有一枚“踢”向了沙特阿拉伯的一座美军兵营,炸死28人,炸伤100余人。美军士兵们咒骂这些打不断的“飞毛腿”。

担任寻找“飞毛腿”导弹任务的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们,深入伊拉克腹地之后,分散开来,各自行动。

▲“爱国者”导弹发射瞬间

“飞毛腿”导弹是萨达姆的杀手锏,伊拉克军队把保护“飞毛腿”导弹看作是一件决定战争成败的大事,因此,伊军千方百计地隐藏好“飞毛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