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坏事?好事?
陈哲光上午要去战旗村,这是预定的行程。战旗村是他推行城乡统筹最早,最有成绩的一个村,也是他树立的一面旗帜,通知了一大帮媒体记者九点一起出发,但是叶山河“临时”提出的“职工持股”引起了陈哲光的兴趣,激发了他的讨论热情,所以耽误了将近十分钟。
做为对叶山河这一意见的反应,陈哲光“临时”决定,让电视台再派一个采访组来,《蜀都商报》做为第一跟进的报纸也要分出一名记者,马上对叶山河进行深度采访。
采访的内容,提纲什么都没有准备,无论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都是一片空白和茫然,但是记者们早已习惯了陈哲光这种工作方式,按照陈哲光的模糊指示,围绕着国企改制和职工持股从各个方面对叶山河进行轰炸提问,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有备无患,素材收集越多越好,到时市委书记无论从哪个方面出发,他们都能够跟得上,但是对于叶山河,是一段难以忍受的折磨时间。
他几次都涌起拂袖而去的冲动,但是理智告诉他,比起上电视成为新闻人物的恐惧,这种失礼的行为更会成为惊悚的新闻。
超过一百分钟的漫长时间过去了,将近十一点,所有的人,记者,主持人,叶山河都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地互相道别,叶山河走出市委小院,一坐上自己的汽车,立刻回复他的镇定和自持,打电话给张德超和刘备他们,让他们立刻召集晶体管厂项目组,马上开会,讨论这个项目的最新情况。
四十分钟后,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公司的小会议室,叶山河喝了两口徐朵朵沏好的茶,平复一下情绪,缓缓开口,简短说了一下陈哲光的要求,当然,冠冕堂皇地换成了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同时,他也不会透露一点关于这次见面的关键信息。
有一段时间的沉默。
张德超和刘小备是因为早有预料,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虽然震惊,但他们没有资格首先发表什么意见。
“刘经理,你说说。”叶山河开始点将。
这也是他现在唯一可以依赖的将。
刘小备沉思着,有好几秒钟没有反应,张德超差点忍不住要提醒她,刘小备才轻轻吐出一口气,缓缓开口,出语惊人:“我认为是好事。”
这句话到达了她想要的效果,所有的人,包括叶山河都看着他,吃惊,诧异,怀疑等神情各异。
“很简单,如果完全按照我们谈判的上策,我们完全接手,改制后的晶体管厂由着我们自主经营,实际呢,效果不会很好,因为我们全是新手,固然,可以从以前的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中提拔一些,这肯定有一个磨合期,彼此的信任度,情感,还有营销渠道等都需要重新建立,生产和经营,肯定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滑坡,更别企望马上有一个腾飞。相反,让鲁伯雄他们继续管理经营,做生不如做熟,的确比我们一上来就全盘接手好。”
“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不如直接下策?”有人怯怯地问。
“我说的好事,是指对晶体管厂好,但对我们山河集团未必好。这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失去了话语权,并购变成单纯的投资。”刘小备不屑地说。
众人沉默,刚刚轻松的气氛再次压抑起来。
“刘经理话还没有说完?”梅本直问。
做为山河集团的办公室主任,是集团的大管家,联络协调中心,几乎所有的大会小会都会参加,但一般很少发言。
“是的。我说对山河集团未必好,意思是也未必不好。”刘小备态度收敛了一些,“既然是投资,那么,晶体管厂管理经营得好,我们的投资也将回报不错,利益是一致的。简单说吧,就是我们暂时失去一段对改制后晶体管厂的完全控制,但能够换来晶体管厂的健康发展,茁壮成长,鲁伯雄他们要求的是五年,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段缓冲期培养人才,发展人才,毕竟晶体管厂的经营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这算是时间换空间吧。”
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也是,干一届就干一届,不就是五年吧,我们熬得过他们。”
“不定也真要五年,说不定一年半年我们就上手了,他们不得不让路,或者,有什么情况发生……”
“那得在制度上……对他们有约束一些。”
张德超转过头看着叶山河,笑道:“既然无可奈何,那也只得这样了,就算是将就他们的骨头熬他们的油。”
叶山河对他点点头,问刘小备:“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按照市委市政府新的框架,我们这个项目的重点,或者说是前提,是鲁伯雄他们尽心尽意把这个厂搞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人浮于事、损公肥私、低效高耗等等,小静刚才说得好,我们要把改制后的新企业管理制度精细化,要对任何人,从上到小,从管理层到普通工人都要有明确的约束力,清楚的权责。”
“困难吗?困难呢?”叶山河问了两个问题。
“困难肯定是有的。鲁伯雄他们一伙人,先不说私心贪欲,光是他们以前那套散漫的国企作风,就需要扭转,而这个扭转必然困难。还有工人,打破大锅饭思想后,有一个适应期。但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不是我们的吗?重大决策还是由我们掌握,这里面就有相大当大的操作空间,何况,我们还有职工持股这一招。”
“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在谈判过程中,尽量完美细节,尤其是涉及管理经营,在以后的工作上,用制度说话,尤其是对于管理层的约束,只要监督机制足够完善,让鲁伯雄他们去做,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鲁伯雄他们会尽责,会努力的,毕竟他们也有投资,他们也希望靠赚钱获得利润,从这一点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这个基础,我甚至认为,鲁伯雄他们相当于另外一个江林团队。在管理这个厂方面,鲁伯雄并不比江林差。”
叶山河面无表情地看着企划部经理侃侃而谈,心中却是想的另外一件事:她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精明,而且有境界了?以前是故意隐藏,还是这些年有了脱胎换骨的成长?或者说,她希望去晶体管厂,所以做足了功课,有各种预案,所以现在才能够一语中的?那为什么上次开会前,她竟然连基本的材料都没有看?
不过,无论如何,他都承认他的企划部经理说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回来的车上,他也想到了,陈哲光的意志不可违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腾挪了。然后,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并非是多大的坏事。只不过让鲁伯雄一伙拿走一部分利益,但加上鲁伯雄一伙的合力,可能把晶体管厂的蛋糕做得更大。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并不算什么,无论胜败,都对山河集团影响不大,尤其是经过了昨晚那个聚会后,他的确受了刺激,这个项目不值得他做更多的纠缠。
“我赞成刘经理的分析,以及我们对这个新情况的应对。我的想法跟刘经理差不多。”他缓缓开口,为这个项目做最后定调。“刚才在车上,我考虑过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由我们出任,我现在就正式宣布,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能够顺利控股晶体管厂,改制后的晶体管厂董事长由张总提任,总经理,由刘经理出任。”
他带头鼓掌。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除了刘小备。将来这个项目中担任最重要角度的企划部经理,也是将正式成为山河集团一方诸侯的人。
“接下来,将和晶体管厂方进行新的,细节的谈判。重点还是在人。我前面的考虑的是,生产厂长肯定给他们,但要努力争取经营权,现在看来,经营权暂时不要也没有什么。财务肯定是我们的,这是基本原则,相信他们不会做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做好各种可能的预案。其它的部门,该争取还是要争取,至少要在谈判时锱铢必较,不做轻易让步。”
“刘经理也说了,我们的重点在监督机制上。实际上,这就是严格按照公司法来,从这个角度出发,职工持股对我们相当有利,因为他们也会跟我们一起监督管理层。团结广大工人,跟工人们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是我们的重要策略。”
“这个项目,从现在开始,就完全由张总和刘经理负责,我不再过问了。”
叶山河看着所有的人,做了最后宣布。这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这个突如其来的项目,从周一开始,纠缠扰乱了他整整一周,跟其它事搅在一起,让他这几天都一直没有真正平静下来。
而他,现在需要的是安安静静地思考。
有两件事需要他解决,一是纺织品公司江林团队的股权,一是蜀都饭店的竞拍,这一周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认真思考这两件对于整个集团公司都相当重要的事,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办法,所以,他急需要从其它琐碎杂事中脱身出来。
晶体管项目体量一般,只是因为陈哲光的重视,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被放大了,他才不得不近身缠斗至此,现在,终于结束了。
让徐朵朵叫了盒饭,大家填了肚子后,叶山河召开了另外一个会。
还是在小会议室。
叶山河,张德超,宋长生,刘小备,梅本直和路明生带领的山河房产骨干团队,众人坐得满满的,徐朵朵不得不坐到了靠墙的椅子上担任记录。
叶山河严肃地宣布蜀都饭店项目正式启动,由路明生担任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