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回首(续)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三百九十三章回首(续)

然后又想起陈俊。他跟陆承轩一样,也属于“敌人”。

陈哲光落马,王进“协助调查”后,叶山河立刻知道云山国际的处境危险,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尤其是被“意外”地取代章义,被任命为云山国际的总经理,他肩上压上了千斤重担,警惕十分。

他知道肯定有无数的人暗中窥伺着云山国际这块肥肉,但还是没有想到,第一个伸手的“朋友”,居然是陈俊。

通过山河房产,陈俊算是间接持股云山国际,虽然股份很少。他跟叶山河有限的几次接触,留下的印象不错,虽然,有些附庸风雅。

但是他对云山国际股份的图谋,彻底暴露了他的商人本质和贪婪的本性。

在传统社会,流行一种马克斯.韦伯(maxweber)所说的“魅力型统治”,即“奇理斯玛”(charismatic),手握大权的统治者头上好像有一道光环笼罩。可以换成通俗易懂的话叫“成王败寇”。

实际上,这种魅力,关系到权力的合法性,反过来,拥有权力,天然又带上了魅力。陈俊成为西川商业大佬后,不断粉饰自己,向好几所著名大学购买了高级文凭,又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自己的创业史,妙笔生花,跟当年刘邦先生,编了一个她母亲被龙奸污的神话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又经常向人吹嘘,他多少岁后,就要退休,把精力和财力全部用于做教育,做慈善,实际上,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自己商人身份的否定,或者说心里背负着原罪,即使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陈俊的专业是商人,慈善家教育家只是业余,从业余爱好者向专业转变的过程是绝望的。

然后又想到另外一个“敌人”杨公子。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杨公子的行为还是大大出乎叶山河预料。

他以为像杨公子这样一个西川鼎鼎大名的人物,哪怕吃相难看,多少也得有些原则吧,当然,杨公子可能也有他的原则,杨公子的原则就是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有人为之买单,哪怕是向他问个路,也得付账。

五百万不算钱,但那种羞辱的性质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耿耿于怀,而这可能正是杨公子喜闻乐见的。

叶山河默默地承认现实,这也可能是最好的一种解决办法。

他感觉杨公子是一个危险人物,他一向注重风险控制,一旦觉得危险,那就撒手,及时脱逃。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不得不跟杨公子对抗时,他该怎么办。

击溃钟守信,未必一定要用比这位黑道大哥更黑的暴力,他用的是巧劲,避实击虚,再加上一点运气,很轻松地到达了目的。但是对抗杨公子,显然超级困难。

杨公子的依仗是亚权力,这是叶山河不具有的优势,如果还是按照对付钟守信的办法,从内部入手,借力打力,就会发现首先他很难找到杨公子的“内部”破绽,杨公子不像其它商人需要团队,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其次,能够对付杨公子的外部力量几乎没有,至少,他不像钟守信那样,有警察这样强大的天敌。

所以叶山河明明智地放弃了对抗。

“刀剑他唱着死亡之歌,但他唱不出镰刀的收获。”再辉煌的胜利,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损失,这不是商人的运筹和选择。

当然,他也想过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杨公子决定谋取云山国际。他也准备了最后的武器。他对抗杨公子的办法,那就是:直接从杨公子的父亲入手。

打击杨公子的父亲,就是打击了杨公子所有实力的基础。

叶山河甚至想起过一个故事,四十年代,一位名人恋上了上海的一名舞女,结果舞女有孕了。名人爱惜名声,不敢声张,找杜月笙帮忙。杜老板为人豪侠,按当时的规矩,给了舞女两倍的黄金补偿。然而,该女仍不依不饶,声称要使名人身败名裂。杜老板无奈,只好按第二条规矩办——将舞女装进麻袋,扔进了黄浦江。

虽然以一个小商人妄图进攻一位官场大佬,多少有点唐吉诃德的荒唐,但那是没有退路的绝地之战,哪怕是无法取胜,如果能够让对方觉得危险,觉得不值,就有可能逼迫杨公子这样躺着也能挣钱的人退却,这就是叶山河的底牌。

《上海滩》里有句话说,“上海是个流氓世界,你要想飞黄腾达就必须卑鄙。”如果说商场也是如此,某些时候,叶山河会守住底线,但决不会缩手缩脚,举手投降。

然后就想到了胡志远。

叶山河也做过了一些隐秘的事,虽然大多数时候是为了自卫和防御,但还是不太光彩。

令人诡异地是胡志远对叶山河相当钦佩,说叶山河“你是我最好的顾客,没有之一。”

他甚至替叶山河解释:

“我在省城,接触过很多厉害人物,有官员有商人,也有象钟守信这样的黑道,差不多都知道他们是如何发家崛起,通过什么渠道赚到钱的,但是我知道,叶总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你到省城,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合法的,以前我们是合作过,但是叶总你只是打探一下对方的底细,从没有用那些东西来做过反击,只是防御,查漏补缺。”

但是胡志远也说:“只有内心纯洁的人,才适合犯罪。”

这句话让叶山河满心苦涩,商人谋划犯罪,政治家不得不上战场,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悲哀的事。

然后又想到张德超。

张德超可能对于这些谋划毫无心理障碍,他以前,有相当一段时间混迹三教九流,也是小有名声的“大哥”,至到加盟山河装修,在叶山河的影响和约束下,差不多完全脱离以前的圈子,成为一位商人。

但是这种转变,尤其是随着山河集团的篷勃发展,他是不是在甜水里泡久了,骨头也发软了呢?

大企业的元老,都是创业阶段的战将,当企业经过了艰难困苦,到了成熟收获阶段,他们就会思想放松,沉湎享受,觉得该马放南山,收兵入库了。他们要不不想打了,要不打不动了甚至不会打了,可是商场本就是战场,你停下来别人不会停下来,身后还有很多嗷嗷追赶的新人,像当初他们创业的时期一样,锐气十足,杀气腾腾,所以这种阶段,实际上是非常危险,企业很多平时隐藏的问题,都会在这种时期爆发出来。

比如他和刘小备的问题。

这真是让叶山河无语的问题。但是转念一想,似乎又可以理解。

叶山河甚至经常反躬自省:他是不是对张德超要求太高了?

首先是张德超的年龄,到了他现在这个情况,他贪图享受是不是无可厚非?

然后叶山河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一个人成了领导,想事情的方式和逻辑就会完全不同,“当时他们是兄弟,后来却成了君臣”。

所以他可能在心里轻视张德超,有点像他当年没有足够重视晓可一样。

段万年在跟他讨论江林时说过一段话:“江林是大势所迫,你不得不给他们股份,否则你的纺织品公司就会翻天覆地,但张德超有什么?他,还有你那几个老哥们,就算一下子全部离开公司,也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波。民营企业不能搞一刀切,不搞大锅饭。”

叶山河当时虽然反驳了,却在心里承认段万年说得有理,一下子就击中了问题的核心。的确,江林在整个山河集团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张德超。

但是,做为公司的董事长,他就该唯利是图吗?

但是,做为一个商人,他不该唯利是图吗?

一个人,就必须为另外一个人负责吗?

每个人不是都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吗?

叶山河无奈地摇头,喝茶。

人生,有些问题是无解的。

然后,想到杨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