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叶三最
现在面临的,就是整个云山国际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叶山河解决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还是开会。
听证会,讨论会,评审会,协调会,以及发布会。
只是这些会规模小得多了,只是相关的人员,时间也不长,但就是多。因为叶山河要求及时反馈,加强与设计师中的交流。
整个设计工作包括景观规划与产品设计,细分下去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桥梁设计、生态体系设计等等,囊括了云山国际四大园区,设计团队是云山国际最大的部门,叶山河不停地跟各个公司各个团队的设计师交流,又不停地飞赴全世界拜访更多的设计师,邀请他们参与到云山国际的设计中来,预计陆续将有超过50余家世界级设计公司,100余位设计精英会参与这个伟大的项目。
叶山河对每一位设计师都说,请你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展示你们的个性,拿出你们最大胆,最独特的设计来,我相信你们,我绝不干涉你们的工作,对于一个优秀的士兵,就是给他们一个战场,一场战斗,现在,云山国际就是你们舞台,你们的战场。
他给这些设计师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合作的老板。
设计师最怕遇上的是那种“日理万机”“事必躬亲”显示自己勤劳,实际上心胸狭窄,猜忌多疑的老板,但是叶山河的温和,儒雅,胸怀和气魄,再加上云山国际的吸引,他们几乎都毫不迟疑地答应了邀请,决定在云山国际留下自己的代表作品。
实际上,他们被叶山河的“假象”欺骗了,不久,他们就痛苦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以至,他们最后给叶山河取了一个绰号叫“叶三最”,说他“最偏执,最折腾,最自虐”。
叶山河跟公司内部的评审委员会讨论的指导思想是,虽然他们参观了很多优秀的建筑样本,但他们只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思想,而不停留在表面的克隆。
叶山河鲜明地表示,他们决不像很多房产开发商做的那样:学习成熟模式——异地复制——迅速扩张。
他认为,这一种商业路径虽然轻松,这一种商业模式虽然更加保险,但不足以成为云山国际追求的“一生之城”。
他经常强调的几句话是:“不重复自己,不抄袭别人”,“如果循规蹈矩,你就无法脱颖而出”,“创新难,没有创新会更加艰难”。
他向王进汇报也表示,“我们不是要做像上海或北京的社区,也不是简单向美国的某个城市看齐。云湖的理想,就是成为云湖”。
做自己,他人不能取代你。云湖的性格,从诞生之日起,即已注定。或者说,从叶山河主持它的规划设计开始,就已决定。甚至可以说,从叶山河走进云上咖啡馆那个下午,这块8300亩的土地就已经决定承载不同凡响的蜕变。
所有的设计师,特别是别墅的设计师的第一稿,都会收到礼貌的回复:很不错,我们很欣赏,但是我们相信您有更棒的。
然后是第二稿,“我们有一些不同的考虑,比如能否更加考虑整体的兼容性呢?毕竟,它将面对一面湖水,能否彼此融洽?同时,光线的采集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
然后是第三稿,“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作品非常流程化和模式化,这是创新的天敌,您可能忽略了……”
然后是第四稿……
一些大公司和名气设计师非常愤怒地表示退出,无论叶山河多么亲热卑微地前去安抚,无论把报酬加到一个罕见的高度,他们表示忍受不了设计评审委员会的挑剔,实际上,是忍受不了叶山河的强迫症和完美主义。
最后,云山国际的合作伙伴名录里,大公司和大设计师越来越少,而那些前卫,个性的studio(工作室),越来越受到叶山河的青睐,更容易彼此价值观趋同:热衷于个性定制,愿意为最好的东西倾注心血……但双方的每一次牵手,依然殊为不易。
比如云山国际推出的第一批湖畔别墅,名叫隐溪岸,其中有一位设计自信满满的设计师,参与后才发现,过程远不似想象中轻松,他面对的“老板”,太折腾。
这个设计师叫patel,他接下设计任务书时,前面已有三家设计单位被淘汰。接手后的三个月内,这个骄傲到每个设计只出3稿的沙漠建筑大咖,遭遇了超过50次的方案调整。
最初他觉得不可思议,也不可理解,但是他无法拒绝叶山河强大的说服和个人魅力,一反常态地坚持下来,违背了他从业以来牢不可破的规矩,一稿一稿地听从叶山河的建议进行完善,最后,整个蜀都盆地最闷热的那几天,patel拿出他认为最完美的一稿方案时,他觉得,事情该结束了。但是,评委小组觉得在度假调性上还有所欠缺,想让patel继续深化。
设计师勃然大怒,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这一次,他决不屈服,无论叶山河再对施展什么迷汤,他都不会再上当。
最后,叶山河心平气和地说,他尊重和支持patel,并邀请他去巴厘岛度假。在巴厘岛的两周,泰国人对情趣空间的处理让patel着迷了:每栋建筑都有特色户外shower或浴缸、房间一样大的浴室、带顶棚的奢华睡床和发呆亭、池檐像瀑布一样垂直落下的无边界泳池……
回来后,叶山河什么话也没有说,patel主动调整了方案,把所有户型加上可爱的spa池,在户外私家花园里配上了精致的小景观……,隐溪岸最耀眼的明珠别墅诞生。
还有一位设计师罗伯特,有过令人尊敬的成绩,设计的作品有好几样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地标,他以为在一个湖边设计几幢别墅那是牛刀小试,纯粹是出于游戏心理。
他出手不凡,几个草稿都富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叶山河认为它过于标新立异,与隐溪岸整体的风格不合,这一次,叶山河没有直接提出意见,而是安排蜀都几位著名的诗人和作家陪着他游览这座城市的著名古迹,饮酒咏唱,告诉他“喜欢是放肆,爱才是克制”,给他讲解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最后,罗伯特非常聪明地修改了他的草案,依然保留了个性,但收敛了锋芒,整个作品与云湖浑然天成,成为后来最受追捧的住宅。以至后期的“云客”不惜自掏设计费,也希望云山国际能够请他再次出山,专门设计独特个性的别墅。
在啃设计这块硬骨头的时候,叶山河同时着手解决另外一块硬骨头,那就是建筑。
再伟大的作品,最后都取决于工匠的一琢一磨。为保证设计和创意顺利落地及实现,云山国际组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内部”生产线。
叶山河亲自出面跟华西集团进行磋商,组织最强的施工队伍,同时,通过竞争筛选,引进了一家专门做施工图转换的独立设计公司,几十位专业结构工程师,专门负责云湖复杂得超出想象的施工图转化工作。
为了配合设计师,更快地沟通和反馈,同时也及时地吸引最时尚最前沿的创意和设计,云山国际在洛杉矶设立了办事处,定期派建筑师驻场,一去往往就是两三个月。对建筑师而言,这种“好差事”实质上意味着高强度工作:白天按美国时间与外方公司沟通协作,晚上按中国时间与国内团队开视频会议,只为实现国外设计师与云湖的无缝对接。
同时成立专门的工程中心,将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职能牢牢握在手上,为云湖别墅繁杂的建筑工艺寻找最适合的实现者。
又成立产品策划部,为别墅的配套设施和用品服务。仅为隐溪岸22套别墅的精装体系及厨卫品牌而进行的考察甄选,产品部累计航行里程数就超过了10万公里。
很久以后,研发中心的设计师,设计评审委员会委员之一,来自香港的燕春雷对着媒体感叹说:“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是第一批别墅推出前。就是隐溪岸别墅区。那段经历,真是不堪回首!整整两个月里都是酒店和office两点一线,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好几次我都想打开37楼的窗户冲下去,或者一把火烧掉整个办公室!”
但是整个团队中,最艰苦的,无疑还是叶山河。
他不仅要批评所有设计的作品,还要不断地自我反省,思考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尤其,对于设计,他并不是专业。
设计师经常为拿到一个否定意见感到愤怒和无奈,可是他们不知道叶山河做出这个意见复杂的心路历程和艰难的思考判断,这位云山国际的副总经理并不是一个只管人的甩手老板,而是一个随时随地提笔画图的总裁,用“产品经理”描述他可能更为恰当。
徐朵朵经常看见叶山河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时缓时急地踱步,表情痛苦而深邃,这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情况。她的记忆中,叶山河总是温和而镇定,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失态,但是这一次,她的情人似乎是拼上了全力。
但是这世界的事,往往并不是拼命就能够做好的,有更多不可知的因素影响着事情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年年底,云山国际第一批别墅“隐溪岸”即将推出,叶山河开始遭遇他的商业生涯,也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