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未雨绸缪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三百一十一章未雨绸缪

陈俊又约了叶山河喝了一次茶。自然不是为了谈城南33号地他们合作的项目,而是纯粹跟叶山河交流企业管理心得,同时也打听一些叶盛高的事情。

自然,所谓的交流,主要是陈俊单方面的输出。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钱留人、以法制人。”

“一个正常的人,只要肯干、好学、上进,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很好地发挥。‘小材大用’也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知人善用,大胆放权,强化监督”

“好人也需要监督”

“衡量我成功的程度,主要是看我用对了多少人。用好人是老板最大的能耐。”

“能干的人不可靠,可靠的人不能干”

“选拔干部,我们不怕缺点突出,就怕优点不突出。”

“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会放弃”

……”

固然这些管理经验都很有道理,也是实用,但是此时此刻,处于临战状态的叶山河哪有闲心余暇来探讨这些。

叶山河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陪同敷衍。

陈俊倒是一派悠然,云淡风轻,似乎对于近期最热话题的城南33号地并不上心。

他倒不是希望叶山河拿不下33号地,而是他认为,叶山河就是拿不下。

所以乐得卖许蓉一个面子,又趁机笼络叶山河这位青年才俊。

当然,叶山河真的拿下,他也无所谓,大不了就是稳步跟进,看时机再押下大注,或者转让股份卖个高价,至于目前,最多也就是一个亿的投资,而且将来情况不对,还有叶山河以山河集团的股份做了某种保障。

但这个项目对于叶山河,却是志在必得,这种决心甚至超过了三个月前的蜀都饭店项目。

他和陈俊喝茶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想,有一天……

有一天会怎么样?他问自己。

像他当初决定加盟李安公司那样想的,一旦赚大了,就给自己安装一个独立的电梯?

然后自失地笑。

有一天,倘若真的有那一天,我要和和气气地跟这位西川商业大佬好好喝个茶。

当然,是平等地喝个茶。

只是,不允许他再摆他的成功经验。

仅此而已。

最后,叶山河请了杨行长喝茶。

这是叶山河喜欢的交流和增加情感的方式,也是杨行长目前比较接受的方式。

杨行长是建设银行蜀都分行的副行长,从他还在下面支行当行长时,就跟叶山河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吃吃喝喝是张德超的强项,杨行长本来也还喜欢,但是最近他的身体出了状况,对于酒局能推则推,接到叶山河的电话,一合计,索性找了一个茶楼见面。

喝茶是西川一省特有的休闲方式,尤其在这座城市体现得特别突出。

各种各样,高端低档,争奇斗妍,适应不同身份不同品味的茶客。

叶山河考虑一下,说了茶楼的名字,发了位置。

那是徐朵朵众筹的茶楼,开业后他还一次没有“照顾”过生意,这次正好前去看看到底如何。

四十分钟后,叶山河抢先到达,略略一扫视,以他装修公司老板出身的眼光,估算出这个装修的成本跟徐朵朵他们支出的报价中有很大的水成,毫无疑问,是徐朵朵那个闺蜜,陪过叶山河吃过两三次业务饭的安千千上下其手,从中渔利。

但是突然间叶山河反应过来,这个装修就是他自己的山河装修公司做的,当时杨迁还没有实际控股,那么杨迁肯定配合了安千千的行动,否则以他的行家眼光,不会这么就老老实实地认了这个帐。

那么,杨迁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显然是卖安千千背后徐朵朵的好。安千千显然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找的山河装修公司吧?而且,还可以光明正大地让徐朵朵联系,让徐朵朵杀价,最后让徐朵朵背锅。

叶山河站在门怔了这么一怔,然后忍不住笑了:现在想这么清楚有什么?难道还能让他们给他一个说法不成?

有关徐朵朵的事,他的原则就是不引人注目。人家看准这一点,占占便宜,就让他们占吧。

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小生意人要事事精明,大商人恰恰相反,要难得糊涂。现在,叶山河已经成长到了需要难得糊涂的地步。

况且,这个装修的品味还不错,如果说那个装修款里包含着安千千一笔管理费用,也勉强说得过去。

他让迎上来的服务员叫了一个包间。

他空着手,但是张德超在下面的停车场等待着。

叶山河精心为这位建设银行的行长准备了一件瓷器。当然,他不会亲自做这种违法犯纪的事,甚至不会沾这件瓷器,看都不看,这是张德超的工作。他们有默契,团队有分工,在他们第一次决定向决定一家企业新办公楼装修的副总行贿时,叶山河就和张德超有一次坦诚而伤感的谈话。

一会杨行长到达,见面就半是埋怨半是亲热地说:“叶总,好久不见,最近又忙什么大事去了?”

叶山河想了想,说:“读了点古董的书,研究了一下瓷器,学了一句‘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附庸风雅地学习收藏,入手了一两件小东西,不值钱,试试水,但是是真品,是在的杜大师那里拿的。”

杨行长有些愕然地看着叶山河,不明白这位一向稳重干练的董事长怎么突然说一番牛头不对马嘴的话。

叶山河笑笑,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抒情遣怀,压力大,明年需要巨量的资金。”

杨行长又是一愕,却是释然:总算回到正常谈话的套路上来了。

这座城市里请他吃饭喝茶或者其它什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从他那里贷款。他的人生经过了起起伏伏,对于贷款这件事也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时期和认识,已经能够非常理性和冷静地看待,目前他的态度是,符合原则的贷款,那就看他心情,不符合申报的贷款,决不同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