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当初
一个半小时后,叶山河和段万年坐到了玉林路一家小酒馆里。跷脚牛肉馆三桌人的聚餐,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除了叶山河是货真价实地填了肚子,其他人大多数时间都在互相交流和敬酒。
凌明山看着气氛差不多到位,形式差不多走完,适时地告辞,跟着众人如鸟兽散。
段万年做好了章义马上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准备,但是章义什么也没有说就独自离去,段万年跟牛总,王总做了简单的交流,他们都明确表示支持段万年。
这个项目是段万年发起的,章义这半路杀出的狮子大开口,他们都认为是不守规矩,虽然章义的背后有老王,他们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还是没有含糊。同时,他们能够拥有这个项目百分十左右的股份,于愿已足,尤其是牛总,他有自己的打算,准备把这个一看就是叫得响的好项目放到他旗下的上市公司去,只要发个公告,股份绝对应声上涨,年中业报什么的绝对亮丽,他正在考虑是不是做做股份,或者增发新股。
送走了所有的人后,段万年才回来招呼一直默默等在一边的叶山河。
段万年的车派出去送专家们,他们上了叶山河的车。汽车滑行在初夏的夜里,叶山河和段万年各自看着各自一边辉煌的灯火,没有说话,享受着难得的片刻静谧。
然后,他们坐到了这家临街的小酒馆,各自叫了一瓶啤酒。
现在物流方便,哪怕一家毫不起眼的酒吧,都可以满足你对世界大多数国家啤酒的特殊爱好,段万年保持着早期养的习惯,总是点百威,他解释过,可能这是因为已经在身体内部培养了这种味蕾,而叶山河,除了对茶讲究一些,其它倒不刻意。
各自碰了一杯后,段万年看着叶山河:“老叶,这是一个好项目吧?”
叶山河笑笑,点头:“评估一个项目,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文创项目不少,至少在蜀都市区,再也不可能做一个比这更大的基地了。这个项目还有一个优点,是前期不麻烦,无论是征地,还是立项……”
“老高也看过。说东郊记忆五行属木,正好跟我相生,节令属相地势什么全都有利。”
“老高?”叶山河记不起筹委会里有姓高的。
“青城高道士。那天晚上在……老邓那个冷餐会你见过。”
叶山河恍然。
在蜀都,高道士差不多算是陈哲光的……放以前,也是幕僚中非常特殊的,现在,可以称为文化顾问,但更多是私人性质的,地位超然,名声在外,但是他跟那天的主角、来自京城的曹老师相比,就是地方性选手和国家队的差别。
但是那天他出现在那个冷餐会,叶山河分析很大的可能不是为了去凑热闹,而是因为陈哲光要来,或者陈哲光点了他的名,他也就顾不得什么“英雄忌人”了。
“后来那个音乐会你去了吗?”他问段万年。
“我哪有闲心去。负责买票,然后把票送给别人就行了。”
“音乐会不是社交场合。”叶山河点头。“爷爷说过,商者,藏也。评估一个商业项目,不仅要看它表面的东西,还要看隐藏在它背后的东西。”
“你就是受你爷爷影响太深了。我跟你说过好几次了,他那些大道理未必适用现在的新生活。好吧,有的人把《战争与和平》当冒险小说看,有人在口香糖包装说明里悟出了宇宙真理,我亲爱的叶总,你已经看了这个项目的表面,看出了它隐藏在背后的东西吗?”
“那有这么容易。我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和把握,也仅仅象对你的了解停留在这几年你整天游荡,不务正业而已。”叶山河不理会段万年的刺激,淡淡地说,“但是商业这种行为,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战争行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还有,兵者,死生之地也。正是因这个项目看好,我们可能全力以赴,最后变成一场倾城倾国之战,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整个商业事业的存亡。我们不像官员,官员犯了错屁股一拍,换个位置继续折腾,所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段万年叹了口气:“我又不是毛头小子,你这话!这个项目所以我下定决心做,下决心这么快,并不仅仅是因为你那个晶体管厂正好响应老陈的城乡统筹,要搬迁到工业园区,也不是……因为小艾……那里看到了艺术园区的价值,看到了将来艺术品的前景,而是,这的确是一个好项目。
“实话说吧,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看,在找,希望能够找到跟自己匹配的项目,并不是你看见的那样飞来飞去,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
“我就知道段大哥不是。咱们是商人,一入侯门深似海,上了车就停不下来。”
段万年笑笑,看着叶山河,举杯,放下,迟疑一下,问:“想知道我为什么这几年会这样吗?我可以告诉你。”
“那我就听。”
“从过街商场那个项目出来,其实我准备继续在房地产这方面发力,也看好了一两个项目,考虑过趁机调整以后的方向和重心。
“过街商场我抽身早,赚了,你坚持到了最后,应该没有多大的利润吧?”叶山河问。
段万年点点头:“我该听你的劝,也早点转手算了,利润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后面麻烦事多了。”
过街商场那个项目也是段万年承头发起,叶山河参与进去,开始人人看好,销售火爆,叶山河几乎在最好的时机把名下分配到的铺面处理一空,转身进入了另外一个地产项目。盘不大,最后的利润也一般,但是叶山河正是从那个盘开始,正式组建了山河房产,打造了自己的地产团队,包括从过街商场项目招揽过来的路明生。
而做为过街商场最大的股东和主导者,段万年手中的店面商铺采取的策略是只租不售,结果后来过街商场在周围不断出现的大商场冲击下,人气锐减,租金不断下滑,商铺店面的价格也大幅度跌落,到最后整体打包转给蜀都市国资委下面的交投集团时,成交价格跟高峰期相比,几乎腰斩了一半。
“我当时没有退,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打了招呼,想把这个项目做成标杆,典范。”
“老陈?”
“老宣。”
“伴君如伴虎啊。”叶山河呵呵笑了起来:“现在这个东郊记忆,也肯定要做成典范标杆的。”
“那不同。继续说我当时为啥突然啥事不做了。”段万年摇摇头,“首先我听了胡大师的话,他说现在整个国家的投资经济呈现‘冲高走低’态势,经济增长波动,虽然有所反复,但是总体逐步回落的趋势已经形成。尤其重要的是,接下来,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实行‘有保有压’,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将是中央政府高度警惕的问题,因此,整体来看,政策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偏紧,投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你就信了?所以索性什么实体都不做,只做轻资产的投资?”
“谁想得到这几年房产市场会如此火爆。”段万年悻悻地说,“你还记得那年一个凌晨,老潘在他的博客发了张国内房企负债排名表,富力高居负债表第一。他还预言,一百天内中国地产业会发生巨变-——有大型房企会死掉。”
“他这么一放厥词,大家都慌了,据说很多机构还开了盘口,赌富力什么时候会破产。”
“后来更搞笑。富力的老张一看老潘这么说话,就差点名了,赶紧转移矛盾,对外说欠钱最多的不是富力,而是碧贵园,他说他的好朋友碧贵园的老杨跟他诉苦,每个月初睁开眼,就要还银行二十多亿,愁得睡不着觉。”
“机构们一听老杨的好朋友如此爆料,立刻慌乱起来,碧贵园的股份从11块跌到1块,摇摇欲坠,就像随时要崩盘的样子。为发笔5亿美元的可转债,老杨还被迫和美林签对赌协议。”
“你说那种大气候下,我也不敢乱动了。就观望吧。”
“结果,一百天后,房地产业没有什么巨变,倒是到了年底,四万亿一放,当时杠杆最高的地产商,如老宋和老杨,翻身成为全天下最爽的人。而写博客的老潘,当年号称要加杠杆冲千亿超越万科,现在几乎消停了。”
叶山河陪着段万年叹叹息着说:“有句话怎么说的,好像是说,在过去十年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至少猜对了五次。经济学家尚且如此,何况这些信口雌黄信口开河的局中人,他们都带着各自的私心。”
“人家是大师,人家也是行业标杆人物,我能不信?我信了,错了的后果自然只有我自己承受了。”
叶山河笑道:“但是这代价……有个说法是,大到历史的一个微小转身,小到国家经济的一小段弯路,但于企业于个人,则可能是一个人的十年,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的茫茫荒废。”
“比如你爷爷?”段万年敏锐地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