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广阔天地走一遭
第二天一早,一伙人一起起床,一起在宾馆外面吃了早点,一起收拾行李出发,在车站各自乘坐公共汽车下乡。叶山河看天阴沉沉的,象要下雨。
七月盛夏,这种天气非常罕见,心中迷信起来,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坏兆头。可惜身边没有相书黄历,否则可以看看冲日和煞向什么的。
刘昭俊一个人一组,唐总设计师跟钟伟一起,李红军带着叶山河一组。邓鹏今天还有事要办,明天下乡。李红军昨天就跟王洪明联系好了,约了一起下乡。两人在车站等到王洪明去单位报到过来,上车前往周乐。
周乐中学的校长,正是白乌棒白副书记的亲弟弟,也跟王洪明关系不错,这是邓鹏跟李红军认为理所当然的囊中之物,希望马到成功,开门见红,图个吉兆。
周乐在安县至江州半途,他们来安县时经过周乐,这时坐车回走,叶山河不由想起江州,想起爷爷和厂里的人和事,这一个月来,竟然很少想到这些,是因为总是吃吃喝喝,乐不思蜀?幸好,现在都过去了,他们这个求是服装厂终于正式运转了。
颠簸将近一个半小时,到达周乐,一看时间十一点,准备立刻去拜访白校长。李红军说去的人多影响不好,让叶山河就在街上等着,他和王洪明去学校,计划把白校长请出来吃饭,酒桌上好谈生意。
叶山河倒想跟着同去,看看李厂长如何谈生意的,不过李红军不让他去,这种时候生产厂长要听经营厂长的,只有老实找了一家临街开门的小餐馆,拉了一根长凳坐下,正在东张西望,打量街上行人店面,一位身体胖胖,头发蓬松的中年妇女从店后出来问他吃饭不,叶山河想等会肯定要吃饭,不敢肯定是在这里,这家店过于简陋,不配校长身份,正在沉吟,中年妇女不客气地说,不吃饭就外面去,不要挡着她做生意。
叶山河尴尬地起身走到门外,象根木头一样立着。想要离开,一看这条街就这么大,能去哪里,又怕李红军他们回来错过。
一会李红军王洪明陪着两个人从街头过来,当先一人身材相貌,一看就是白书记的亲弟弟,另外一人应该是白校长的部下。
四人走来,李红军介绍白校长和分管后勤的张副校长,又介绍叶山河是服装厂主管生产的生产厂长,强调他是川大毕业的高材生,又在印染厂车间工作过。叶山河一边跟白校长张副校长握手,一边心中嘀咕:李红军这么介绍,显然是觉得他脸嫩,毛头小子不足以取信于人,所以特别突出他读的学校,后面那句在厂里工作,自然是表明他具有实践经验,足以胜任生产管理。
白校长说,就在这里吃吧。转头招呼刚才那位中年妇女,说摆几个碗。
中年妇女喜笑颜开地把一伙人往里请,架式跟拉差不多,现在的热情跟刚才的冷酷鲜明对比,现实得叫叶山河难以接受,想要讽刺两句,又觉不屑,再让李红军他们知道堂堂一厂之长,被人扫地出门,更加掉份,只得吃了这个前倨后恭的哑巴汤圆。
王洪明和白校长坐了上方,李红军和李副校长一人一边,叶山河坐了下首,心想周乐镇大小跟杨家镇差不多,白校长自然跟街上的人熟悉,在这里吃饭却肯定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方便。
按照他们昨晚的讨论分析,如果白校长重视他们,应该庄而重之地跟他们一起坐而论酒,可是这么随便找家餐馆,自然是在敷衍,也就是说,不想占他们太大的便宜,欠他们太大的人情,或者说,白校长懒得费精神应酬他们,白校长不想打这校服。
心中正在沮丧,李红军叫中年妇女多摆一副碗筷,说还有人来,叶山河感到惊奇,不好问是谁。
一会酒菜上桌,外面进来一个胖子,穿着警服,李红军和副校长都站了起来招呼,介绍说是派出所徐所长,刚才他们过来,在街上碰上,白校长叫他一起喝酒,徐所长回去关门过来。
李红军让了座位,徐所长一人坐了一方,他和叶山河挤着坐在下首。叶山河心中一喜,白校长这么邀人同吃同喝,那也不是明确拒绝的信号,重新生出希望。
一顿饭吃完,酒喝得不少,却很少谈及业务,叶山河装了一脑子生意经准备给李红军帮腔,竟然一句也用不上。
送走两位校长一位所长,叶山河忍不住问李红军谈得如何。李红军说周乐中学财政困难,白校长表态肯定支持,准备先向财政申请一些补助资金,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学生负担,他过几天进城,把周乐镇的财政所长叫上,专门去财政局化缘。王洪明说周乐的事只有过几天白校长进城再说。
叶山河无语,问现在怎么办。李红军说按计划行事。
下一站是九龙。这是一个乡,有一所小学,校长是王洪明的亲戚,每年都要王洪明利用手中小小权力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财政拔款,这次王洪明御驾亲征,亲戚没有不卖帐的道理。
三人在街头上了一辆三轮车。
九龙没有公共汽车,只有这种自营的三轮车,三轮车司机还要等人,李红军阔气地说你一车人要多少钱,我给你全部包了。王洪明出面威胁,三轮车司机看王洪明象个干部,不敢狮子大开口,收了半车人的钱,一人一块五,收了十人十五块。
叶山河吓了一跳,三轮车厢不到四平米,能够挤进二十人?看王洪明李红军没有异议,心想这可能是它平时真实的载重量,心中感慨不已。
三轮车离了周乐不久,开始下雨,先是淋淋沥沥,渐渐滴滴溚溚,最后哗哗啦啦,酿成连绵之势,司机拉上了雨篷,三人躲在篷下相对无语。
道路本来巅簸,现在又加滑溜,三轮车在乡村路上爬坡下山,经常大幅度地跳跃滑行,三人叫苦不迭,雨篷遮挡,只能看见三轮车后路况,象是这个不停扭动腾跃铁家伙的屁股不断拉出一条泥泞的排泄物来。
叶山河紧紧抓住车上的铁架,两手冰冷,不敢松手,开始还担心三轮车滑进路边的水田,跌下崖坎,后来死了心,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由它折腾,也不知过了多久,三轮车轰鸣震耳的发动机声音吱呀两声,突然停止,竟然到了目地的。
三个人呆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李红军付了车钱,跟王洪明商量一下,说等会还要包这车,叫司机等着。
雨倒是小了一些,象雾一样满天弥漫,李厂长让叶厂长就在车上等着,九龙校长是王洪明亲戚,好说话,用不着三人一起出马,再说多一外人,有些话不好说,叶厂长只得遵命。
李红军又问王洪明如何表示,王洪明说买两斤肉,再悄悄塞一百块钱就是了。农民讲究实惠,不弄那些玄的虚的。叶山河一旁听得好笑,他们在王洪明面前充城里人,王洪明把乡镇校长当成农民。等到李红军王洪明跳下车,冒雨前往九龙校长家里,叶山河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怎么就是外人了?可是在九龙校长眼中,自己也还真是。想到今天连跑两个学校,居然一点力气都没使上,一点经验也没学到,心中很是气馁。
刚才被这三轮车折腾得够呛,精神和体力消耗都大,中午又喝了酒,困意上来,就在三轮车两边用来做座位的,六七寸宽的木板上躺下,竟然一下睡了过来,等到李红军两人回来叫醒他,懵懂地问什么时间,李红军哈哈大笑,说五点过了。如果我们一走你就睡,至少睡了一个小时。
叶山河冷得打抖,不管外面还在飘雨,跳下车跑到旁边一窝竹林下,连蹦带跳好一会,才恢复过来。
回到车上,三轮车司机再次启动那个轰隆隆的马达,三个人再次体会那种全身心的震动。
再次煎熬一个小时,到达报花台水库。
这是他们今晚的落脚点,也是他们计划中的安排,王洪明昨天就打了电话,水库管理处负责人一直在伙食团等,听见车声,早早地站在屋檐下迎接他们。
这个“伙食团”实际上是一户农民的屋,着落公路旁边,水库管理处的房屋修在水库边上,距离这条乡村公路还有几十米机耕道,水库的人平时吃饭就这户农民家里。
一伙人进了堂屋,也就是伙食团的饭厅,十来个人挤了一桌,负责人叫伙夫开始弄鱼。
王洪明说坐了一天的车,饿得不行,你娃早该把鱼弄好,我们一到就开饭。负责人说现在不是开饭了吗。不知道你啥时候到,鱼弄早了味道不好。又说鱼是早就剖好洗好了的,马上下锅,一会就好,这几条鱼今天老厶在水库里弄了两个小时才弄上来。
王洪明不相信地说,你几个天天守着水库,应该熟悉得点名字那些鱼都要自己跳上来报到。负责人说今天天气不好啊。现在边吃凉菜边等,要不了多久。猪耳朵自己拌的,先尝味道。
水库这边有四五个工作人员,还有两位乡上的干部,为了迎接王洪明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负责人宣布开席,立刻轮流出马敬酒,王洪明知道这是乡镇普遍的规矩,推辞不得,只得硬着头皮应战,堪堪挟了几颗花生米下肚,啤酒就喝了四五瓶。
接着是李红军和叶山河,陪客们一个不拉地走完门面酒,李红军和叶山河两人已经有些晕晕乎乎,倒是王洪明缓过气来,开始还击,等到两箱48瓶啤酒喝完,他们三人一人已经喝了七八瓶了。
负责人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召唤伙夫出来敬三位客人的酒,李红军大怒,估量伙夫不是自己对手,要跟伙夫一人一瓶对吹,负责人和王洪明劝解之下,伙夫喝了三杯,他们三人随意。
全靠李红军发飙,陪客们不再痛打落水狗,开始内战,喝到晚上九点多,一伙人东倒西歪步行到水库管理处。
报花台水库是安县有数的大水库,不仅有一幢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里面还专门开辟了几间客房接待来宾,叶山河倒头就睡,李红军不知去哪了,王洪明被负责人和乡干部围住,自然是倾诉资金拮据,要他们财政局多加照顾。
第二天上午,三人醒来吃了稀饭馒头,在路边拦了一辆过路的小四轮前往李家镇。
小四轮轮子比三轮车多一个,动力却远远不如,再加上路滑,遇上稍陡一些的上坡,三人就得下来推车,一路算来,跟这四轮车互相帮助倒是半斤半两,三人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到了李家,王洪明坐公共汽车回城,明天他要上班,李红军带着叶山河前去拜访李家中学的校长。李家是跟周乐一样的大镇,有几千学生,他们目前没有渠道跟校长建立关系,可是既然到了这里,总得去碰碰运气。叶山河跟在李红军后面,精神振奋,心想这才算是真正的销售,也是真正体现经营厂长水平的工作,一半是想学点什么,一半也有看戏的心情。
到了学校外面的小卖部,李红军叫叶山河买了一瓶绵竹大曲,一盒糖果,店主大方地给了一个布口袋让他们提着,进了学校问校长住哪,被问的人狐疑地打量着他们的手中的口袋,叶山河感觉不妥,可是这时已经无法重来。
结果校长没有住在学校,住在供销社,是他老婆的房子。两人失了锐气,转身前往供销社,路上叶山河说我们这样提着东西给人看着不好吧,李红军说是个问题,但是两人一时也找不到好办法。无奈只能继续提着。
到了供销社,问到校长妻子家里,客厅摆了一桌麻将,校长倒没参战,坐在老婆身边,两人进去自我介绍,校长脸上露出为难表情,两人都敏感到这表情应该不是考虑打不打校服,而是接不接待两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