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为什么就是你?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一百五十章为什么就是你?

“你不能问什么生意好做。似乎什么生意好做,你就应该做什么一样。你应该问的是:我能够做什么生意。”“你得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才能,我能够做什么。医生得懂医术,官员得懂权术,当个石匠,也得有一把力气。你得问问自己,你是头脑聪明,还是有多年的商业经验?你是能够吃苦,还是有人脉、资源,资金和关系网?你得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经商的料?我是不是能够进入这一行?”

“你得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是我?这世上人千千万万,为什么我能够做生意?为什么不是别人?我凭什么比别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你比其他人强在什么地方?”

“这世上没有什么意外的事。一切都靠实力。你有这个能力,才能够做这个事情,做这笔生意。很多时候提到所谓的机遇,实际上,只是水到渠成的另外一种说法。你走到了人生某段路口,豁然开朗,一下子就能够看到更大的一片天,有一个更大的舞台供你发挥,这是建立在你自身能力和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想当然的运气好,是天上掉馅饼砸头上了。那是白日做梦。”

“所以你现在想做生意,很好,但是你想过没有,你现在具备什么能力?你做了些什么准备工作?你对哪一行哪一样哪一件生意有把握?而不是上来就问,做什么好。”

“做什么好?对于有些人来说,做什么都好,对于有些人来说,做什么都不好。同样的,对于同样一个生意来说,有的人是好,有的人是坏。实际上,这世上很多人和事都是这个道理。因人而异。”

“或者,你会固执地认为你这个问题并没有问错。比如现在,我们举个具体例子来说吧,我们杨家镇上,做什么生意好?你可能认为跑中巴赚钱。天天都能够有两三百块收入,一个月好的话能够赚上几千。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大家一窝蜂都去买车跑中巴,还会赚钱吗?大家又是不是一窝蜂去买车呢?显然没有。为什么?你调查过那些买车的人,应该知道,他们中有的人自己会修车,这是一个长处,能够减少维修费用和停损。有的人在运管站有关系,能够跑到运营手续,违法经营比如超载时能够得到包庇。有的自己就是司机,不用请人,等等。这都是他们介入这个行业的优势。当然,并不说外行和新手就不能够介入一个行业,但是你得做更多的准备,才能够在竞争取得优势和胜利。”

“还是回到你的问题:做什么生意好。中巴是目前显而易见赚钱的生意,但未必一定会这样下去。因为赚钱,肯定会有愈来愈多的人介入这个行业。连我这个很少出门的老头都知道,别人更看得出来。哪怕运管部门卡得再紧,买车跑的人也愈来愈多,所以这门生意还能够赚多久,肯定是个问题。任何行业的利润都是从零到最高值,然后又从最高值返回零。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生意人都懂得。现在对你是个理论,将来你肯定会深刻体会到。或者说,将来当你在某个领域轻易赚到大钱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准备退出了。这也是你提这个问题时就应该考虑的。”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说,所谓的‘好’生意与‘坏’生意,是相对的。好未必一直好,坏也未必一直坏。比如爷爷看病这门手艺,也算一门生意。有时好,有时不好,但它的好处是稳定,细水长流。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都是生意之源。而且据我看来,以前大家穷,生点小病什么的都熬一熬就过去了,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些了,照顾自己身体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将来,如果再富裕一些,看病的人肯定会愈来愈多,爷爷这门手艺也就愈来愈赚钱。告诉你小子,以前爷爷就是开点药赚点差价,前年开始,爷爷已经象医院里收门诊费了,每人一元,我正准备涨成两元。药价也在漫漫地跟着涨,病人也不象以前那样斤斤计较,有时出手相当的大方。春节前我治了一个痛风的,人家封了两百元的红包给我。”

叶山河目瞪口呆地看着滔滔而谈的叶盛高,他没有想到一个简单问题引出了爷爷这样一个长篇大论,他听得云里雾里,但是爷爷很少这样严肃,认真地跟他说这些,他得陪着,而且要装作听进去了的样子,这时候逮住机会插话说:“两百元。爷爷你据说以前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现在区区两百元就看把你乐得。”

叶盛高呵呵一笑:“到哪座山唱哪首歌。看什么情况赚什么钱,赚多大的钱,这也是商人必备的素质。”

叶山河言不由衷地赞叹说:“爷爷你果然老骥伏枥,了得,怪不得还在看《第三次浪潮》,学了很多新名词吧。”

叶盛高哈哈大笑:“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只属于你们年轻人,爷爷我也有一份。唉,不过不服老也不行啊。不老今天也不会这么跟你唠叨。实际上,生意这事,哪可能几句话就说得清楚,也不应该一来就跟你说这么多大道理。千里之行,起于跬步,一天学一点,弄懂一个道理就行了。”

他认真地看着叶山河:“那我们今天就说这个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年轻人做事,都憋着一股劲,想一举成名。有野心是好事,可是一上来就想着要做大事,成大事,那怎么可能?只有天才才是这样。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达不到。还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小做起。年轻人要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叶山河不耐地打断说:“爷爷现在很会整词啊。好吧,我们先不说那些虚幻的道理,问点具体的:那做辣椒生意赚钱不?”

叶盛高意外地看他一眼:“你能够看到杨家镇的辣椒,这倒也算个生意。不过赚不了什么钱,至少,赚不了大钱。道理就是刚才我说的:为什么会是你?在这里,这个道理要反地来说:为什么我不可以做?因为收辣椒到泸州,重庆去买,只是一个纯粹的转手倒卖,这个生意太简单,别人做了赚钱,大家都会想,我当然也可以做。它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也不需要巨额的资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每年杨家镇有点钱有点势力有点野心的人全部都在收辣椒。但是参与的人一多,就会抢着收,价格就会抬起来,然后出去也会抢着卖,价格又要互相压下去,本来赚得到八分一角的差价,大家为了尽快收购,尽快脱手,毛利都会被压缩到三分五分。所以赚不了大钱。”

叶山河不服气地说:“亮娃说他今年做辣椒赚了两三万。”

叶盛高微微一笑:“两三万,不错。不过,亮娃他们做得太野了。他和杨五他们伙起,在路上拦着农民就强收,不卖就打人,这算正经生意做法?再说,这两三万他得分给杨五他们一部分吧?这也算额外支出,要计入成本。”

杨五是杨家镇的混混,陈亮叫出来跟他喝过酒。叶山河沉默半晌,说:“那爷爷,倘若你来做这辣椒生意,有没有什么办法多赚点钱?”

叶盛高又一笑,微一沉吟,说:“辣椒生意没有什么好复杂的,倘若真要想在这上面赚点钱,你得改变现在这种大家一涌而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业,无论是小生意还是大生意,最多保留两三家,这样既好统一收购价格,销售时又能够组成统一战线,跟下面的收购商谈价。”

叶山河插嘴说:“垄断才能够带来高额利润。我懂。”

叶盛高赞许地看他一眼:“可是如何才能够到达这种情况?也就是如何才能够垄断?首先得提高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比如提高收购价格,让那些小打小闹的商贩觉得无利可图。或许你认为这样会降低利润,自己也无利可图,其实不然,虽然单斤的毛利降低,但是因为你阻击了其他人的参与,你做的量大了,把本来可能属于其他人的量全部拿在手中,这样同样可以赚到钱。价格战虽然是商业竞争中屡试不爽的利器,但是不能轻易使用,它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人,也伤已。你也看到了,一旦使用,单斤的毛利就会降低。所以,最好还是寻求其它解决途径,比如让工商所介入,以加强市场管理的名义,划定市场,让所有的椒农都必须进入市场交易,否则就是非法交易;或者以卫生防疫的名义,搞个什么准入许可,必须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的买家才能够进入,或者联合运管所……”

叶山河再次插嘴说:“是不是象以前政府的统购统销?爷爷,你真是奸商啊,你这是不是官商勾结。”

叶盛高呵呵一笑:“你倒会联想。官商勾结,呵呵。”

面容一整,缓缓说:“话是这样说,可是哪朝哪代,哪个国家,哪个生意人做哪门生意,离得开权力,离得开政府?古今中外,生意从来就是跟权力联在一起,古有范蠡,吕不韦,近有胡雪岩,盛宣怀,经营生意,有时候就是经营权力。当然,跟权力过于紧密地结合,有时也会被权力绑架,固然会一荣俱荣,也可能会一损俱损,刚才说那几个人就是例子。所以一个生意人,必须掌握一个恰当的度,既又站得拢,又要走得开,权力可以为我所用,但我不能为权力所缚,我为主权力为辅,决不能丧失主动权。呵呵,又唠叨了,又扯远了。不过,刚才我们说的,不仅是对辣椒生意有用,不仅是在杨家镇有用,它也是绝大部门生意普遍采用的方法。”

叶山河说:“现在改革开放,自由经商,政府不会出面替你组织的。”

叶盛高浅啜了一口茶,说:“好吧,我不跟你争论。倘若真是自由竞争,你举的这个辣椒生意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真要做这个生意,大家斗到最后,可能还是只有比拼实力。”

叶山河说:“如果抬高收购价格,辣椒倒是可以收到,别人竞争不过你,可是万一卖不出去,或者卖价不理想呢?”

叶盛高说:“这是生意场常遇到的事。这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倘若收了货遇上卖价不好,或者买方狙击,这种时候,就需要你做一个清醒地判断了。或者跟买方谈判,或者考虑降价出售,或者囤积起来僵持,这种困境,在你介入这个行业,决定做这个生意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情况,就要考虑到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当然,有时候,既然考虑到了,也无法逃避。胡雪岩当年就是囤生丝把自己囤死了的。”

这天上午的爷爷说的话太多,有些话需要很好地想想,叶山河下午一边看陈亮打牌,一边走神思考那些话,晚上睡觉时又用了很多时间来消化。第二天中午,陪着爷爷吃完饭后,叶山河主动替叶盛高重新沏了一壶茶,开始说自己这几个月来的感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