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对接会
周四上午,叶山河组织了一个空前强大的阵容参加蜀都市市委,市政府,国资委组织召开的企业改制对接会,也就是晶体管厂改制工作第一次预备会议,分管副市长凌明山具体主持。为了体现山河集团的形象和某种精神,叶山河要求所有参会的人提前到达公司,集体乘坐公司的商务车前往。他不希望他们象游兵散勇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国资委,同时一人一车可能会给某些人造成某种不好的印象。
但是叶山河一上车,就发现自己犯一个错误。
这些年来,除了张德超和徐朵朵,其他人很少能够跟董事长一起呆在车厢这种狭窄的空间里,所有人上车后,都不约而同地沉默起来,似乎连大气也不敢出,叶山河感觉到了这种尴尬,发觉自己疏忽了,然后反省,是不是这几年基本不考虑这些细节变得退化和迟钝了?
“张总,你觉得今明两年房地产走势如何?”他问坐在他旁边的张德超。
他们坐了第一排。刘小备坐了旁边最前面驾驶室旁的座位,挨着他们旁边坐在上车门口的是高阳。叶山河知道自己这个问题非常无聊,但此时此刻,实在想不出好的问题,他又必须打破这种沉闷。他不说话的话,可能任何人都不会抢先说话。
张德超略微一怔,沉吟着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调控,拿地倒是越来越难,要么就是地段不好,要么就是限制很多,可是前两年开的盘呢,还有很多都没有销售出去,尤其是修的城市综合体,大部分都是夹生饭,还待消化,所以我感觉房价有一个回落的过程,也可以说整个房产行情不会象前两年那样热,有一个降温。”
他没想到叶山河突然问这种问题,好不容易才憋出这么一段话来,这比要他分析蜀都整个餐饮经营情况困难多了。说完后情不自禁地松了口气,感觉自己说得还算靠谱,在这一车公司员工面前没有露馅。
“痴人说梦。”
刘小备转过头,冷冷地说。
众人愕然地看着她,她却只看着张德超:“张总,对不起,失言了。我不是说您,我是说房产行情要降温,不太可能。”
张德超满脸尴尬,强笑道:“刘经理,那您说说理由。”
“这很简单啊。”刘小备身子也转过来,看着两位老总,“所谓的调控,都是走过场,都是装样子,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在房产调控上,其实都是三无产品:一无动机,二无决心,三无能力。看一看地方各级政府出台那些所谓的具体措施,无不是雷声小雨点无,一无时间表,二无责任状,三无惩罚机制,基本就是在敷衍,敷衍上级,敷衍社会,敷衍自己,谁都没有想过真要降低房价,所以目前关于房产市场的所有调控言论,无论是政府还是所谓的专家,我认为都是痴人说梦。”
叶山河默然,张德超转头看叶山河,全车的人都看着刘小备,有十秒钟的诡异沉默。
“有一些道理。”叶山河开口说道,“那么你说说蜀都市现在的房产形势,比如城南,我们按照一般的估计,一个城市综合体需要十万人来支撑,这个城市综合体才有可能良性运转,那么整个城市目前常住人口有多少呢?去年蜀都市统计主城区常住人口五百万,城南密度高一些,算一百五十万吧,按理只需要十五个城市综合体就足够了,但是仅仅这两年就建了多少个?五六十个有吧,还不包括正在建设的,这些城市综合体能够盈利的不到百分之十,大部分都在亏损,它们将来可能盈利?多长时间能够盈利?刘经理你说说。”
“叶董您的意思是说这些现存在的城市综合体就是房产开发的地雷,这些现存的……房产积累房产库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化,会影响投资者,包括开发商,购房者的畏缩和观望?甚至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刘小备摇了摇头,“我认为这都是……过虑了。首先,从全国来看,房产行业都是一片火热,土地拍卖越来越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土地财政,这是大气候。”
“小环境呢,做为省城,同时做为西南最大的大都市,全国常住人口第……名列前茅,我个人认为,蜀都市目前的房价还处于洼地,房产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前景看好。至于叶董说到的城南几十个综合体,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到个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布局不合理,比如经营管理没有跟上,比如刚刚开业,培养人气还需要一段时间等等,是有很多问题,但并不绝望,我相信随着城市逐步发展,做为省城的凝聚力会不断增强,周边地市州乃至更远的高端人口,都会被吸引到省城,蜀都市的人口会有一个空前的膨胀,完全可以消化目前这些正常的城市综合体,支撑更多的大盘,更高的房价。”
“房价再涨,我们将来哪里买得起?婚都不用结了。”投资部的小姑娘半真半假地玩笑,含蓄地支持她的董事长。
“肯定买得起。因为我们公司工资的增长幅度肯定会跑得赢房价的。”张德超适时地插话。化解可能的对立和矛盾。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好啊。好啊”“努力工作,挣钱买房”
车后面的几个年轻人都欢乐地叫嚷起来。虽然,略显夸张。
三十分钟后,他们坐到了国资委的会议室。
有的谈判,一方会在谈判前做一些安排,希望能够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受到影响,促使对方做出某种有利于自己的变化和抉择,这一次,叶山河不希望刺激对方,甚至刻意把所有的人都挤在一辆商务车内,淡化他们做为资方的存在感,但是,他们坐到会议长桌的两边时,某种迥然的差异还是通过他们的衣着,第一时间被主持会议的副市长凌明山和市国姿委主任董浩峰看在眼里。
山河集团这边统一是深色的西服,职业装,晶体管厂那边大衣,羽绒服,夹克,样式各异,颜色多彩,有的还戴着帽子,山河集团坐下后就鸦静无声,沉默等候,晶体管厂这边寒喧招呼,热闹非凡。凌明山跟董浩峰对看一眼,面无表情,可是在心里都摇摇头,不禁叹气:光是看这作派,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等到晶体管厂这边去洗手间的回来,声音渐渐安静,董浩峰才重重咳嗽一声,冷冷道:“我们开始开会吧。”
他首先介绍凌明山和双方参会的重要人物,接着宣布会议议程,然后请凌明山讲话。
这是叶山河第一次跟凌明山见面。
上一次,凌明山坐在现场办公会一堆官员里,泯然众矣。
凌明山是春节后才从中央某部委空降到蜀都的,一直没有跟山河集团发生交集,叶山河让总经办搜集过这位副市长的资料,结果不比跟政府网上公布出来的资料更多,现在第一次这样近距离观察这位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只见他比旁边的董浩峰高出一头,一张宽膛大脸却瘦骨棱棱,双手放在桌子身子微微前倾,目光炯炯地看着长桌两边的谈判队伍,似乎随时准备站起来扑向谁,有一股虎虎的威势。
凌明山轻轻拍拍面前的麦克风,开口说话:“十七年前,我去重庆调研。重庆钢铁公司有两台蒸汽机,这是清末张之洞为汉阳兵工厂从英国引进的,当时还在大轧分厂隆隆地运转。两台蒸汽机一台7500马力,1905年制造,一台1887年制造,6400马力,抗日战争期间这两台机器从武汉被运到重庆,作为轧钢机的动力,一直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机器已经很破旧了,热效率只有4%,还要经常维修,动力科的负责人说,如果改用电动机作轧钢机的动力,仅节省能源和维修的费用,一年就是180万元,但需要投入技术改造费475万元。为了申请这笔费用,从60年代末就向上级打报告,到我去调研的时候还没批准。近20年的等待,仅多消耗掉的能源和维修费就达3千多万元。”
所有的人都被这位副市长与众不同的说话方式震住了,被这个故事抓住了。
“这是为什么呢?或者说责任在谁?谁都有责任!但是,谁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的责任不大。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都由国家决定,工厂的一切技术改造,甚至连盖一个厕所,也得报上级批准,盖上几十个图章才能得到资金,就是这种看似严格的管理,实际却已经僵化教条,严重阻碍了企业各个方面的运转,这就是我们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深刻认识到的问题,已经正在逐步进行的工作,也是今天我们坐到一起的原因。”
所有的人都轻轻吁了一口气,佩服凌明山转得漂亮。
“改制,这是不能再拖的工作了。”
副市长朗声宣布,一脸正气凛然。
“每拖一天,政府都要为此支付大量的资金利息,比资金利息更让人痛心的损失是时间,还有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
“这个会,是我们上次现场办公会的继续,这个会也是第一个,晶体管厂也是第一家进入实质谈判的国有企业,所以市委,市政府都相当重视,我来的时候,哲光书记还专门打了电话对我进行指示,所以今天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媒体的朋友你们今天要辛苦一下,要从多角度挖掘,近距离地报道,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好了,下面镜头对准我们今天的主角,叶总,鲁厂长,你们谈。”
凌明山说话铿锵有力,加上他的举止神情,极富感染力,而且言简意赅,让叶山河大生好感,可是最后那几句套话,尤其是“只能成功,不能成败”让叶山河顿感失望,这种好大喜功的作风,倒是跟陈哲光一脉相承,也跟他的空降身份完全匹配。
叶山河吸一口长气,把这位看起来极具个性的副市长暂时置之脑后,专心面对对面的的晶体管厂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