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男大当嫁,女大当婚下》(8) - 男大当嫁,女大当婚 - 佟宝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八章《男大当嫁,女大当婚下》(8)

毛主席是咱家里人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的名单,很快就公布了。出乎人们预料的是,被打倒的走资派罗三九竟当上了革委会主任。马青花、吴洪敏分别为第一、第二副主任。公社革委的郭主任,在公布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的大会上说:“按按照上级的指示,新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县、社两级的‘三结合’班子,都是由革命干部代表、革命群众组织的代表、当地驻军负责人或武装部的代表组成;作为大队一级的革委会,由于缺少军人参与,也只能是‘两结合’了。罗三九同志就是你们大队革命干部的代表。他在担任大队书记期间,虽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但他根红苗正,有工作能力,相信他一定能胜任革委会主任这一要职。社员同志们,公社革委的这一决定好不好?”

“好——”社员们齐声说好,有的甚至鼓起掌来。

“另外,民兵连长由于汉甲同志担任,团支部书记由于常香同志担任,二人均为革委会委员。”郭主任说,“吴洪敏同志不再担任二队队长。”

“于方彪是‘地下工厂’的黑头目,他儿子咋就适合干民兵连长这一重要职务呢?”于庆章对“三进家门”而不管他饭的于方彪,很有意见。

“黑头目和黑五类不一样。黑五类是从根儿上坏,黑头目是一时犯错误;黑五类这顶帽子是紧头箍,戴上就摘不下来了;黑头目这顶帽子是临时的,‘戏’演完了也就不用了。再说,于家屋子的三个战斗队中没有保皇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革委会中有‘花枝俏’的代表,有‘千钧棒’的代表,难道能没有‘星火燎原’的代表吗?”郭主任本人并不同意于汉甲担任民兵连长,但他不同意白搭,他这张嘴在今天是属于公社革委的。

新一届革委会成立之日,正值“四个首先”流行之时。公社把潘家屋子定为推广“四个首先”活动的示范大队,前去参观的人塞满了通往潘家屋子的各个路口。一拨走了一拨来,严重防碍了本大队的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抓革命、促生产。大队革委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上级,倒逼公社革委下发了一张“各大队参观学习日程安排表”。轮到于家屋子参观学习的这一天,让于占吉做梦也没敢梦见的是,大队革委所制定的参观人员名单上,竟有他的名字。

由十五人组成的参观团中,大小队干部六个,群众代表八个,五类分子代表只有于占吉一个。群众代表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五类分子代表算不算五类分子中的积极分子呢?应该算。五类分子中的积极分子,应该是五类分子中最反动的、还是最革命的?按说应该算最反动的。但于占吉有理由相信,大队革委决不是这样想的。

全大队八百多人口,为啥才派十五个人去参观学习呢?多派些人去不行吗?不行。公社革委只给了十五个名额。不是不想多给,是因为名额的数量受限于一件宝物的数量,这件宝物就是“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本的别称。)

就象没有工具就没法干活儿一样,没有红宝书就没法儿做“四个首先”。全县各大队的革命群众,盼红宝书如鱼盼水、如花盼阳。可下发给临河公社的首批红宝书,按各大队人口所占比例分,于家屋子只分到了十五本。

上面所说的“各大队”,不包括潘家屋子。因为该大队是全县做“四个首先”的“点”,红宝书在男女整、半劳力中人手一册。该大队在路口执勤的基干民兵,对手持红宝书前来参观的一律放行,把“赤手空拳“前来参观的一律挡在村外。

于家屋子一行十五人的参观团,由革委主任罗三九亲自带队。去潘家屋子参观的前一天,他在走门串户下通知的同时,也顺便把红宝书下发到了团员手中。说“下发”,其实是收费的,每本四毛。这价格和红宝书中丰富的思想内涵相比,简直就不能算钱了。本可以让别人去下通知,但他却不愿意失去这个名正言顺到于占吉家串门儿的机会。

自打罗三九被打成走资派后,两人谁也不到谁家去,双方都怕连累对方。如今他又成了一把手,再到于占吉家去不是“黑对黑”、而是“红对黑”了。红对黑也不能“随便对”,也得找理由、瞅机会——参观团中加进一名五类分子代表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

“这是给你的。”罗三九来到于占吉家,把红宝书递给了他。

“多少钱一本?”于占吉躬腰接过红宝书,顿觉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四毛钱一本。”罗三九说,“明天早饭后到学校门前集合。具体要求是:红宝书不离手,随身带上俩窝头。当然喽,要是有细面馍馍,最好还是不带窝头。当然喽,就是带馍馍,也该抢着吃房东的窝头。这样做不光自己脸上有光,也会给咱于家屋子的张大脸上,涂上一层脂,抹上一点粉。”

“这么便宜呀?”话一出口,于占吉的脸就有点变颜色:怎么能说红宝书便宜呢?于是赶忙改口,“红宝书是无价宝,印一本才用四毛钱的工本费,价值和钱简直没法儿比了。我花过的钱成百上千,只有这四毛钱花得值。”

“让你交多少你交多少就行了,用不着考虑那么多。”听了于占吉的解释,看了他此时的表情,罗三九想笑,但始终没能笑出声。

送走罗三九,于占吉把走亲戚时才舍得穿的新衣裳,拿了出来。代表全大队的五类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在他近几年的人生经历中,除了请轴子,也许就数这桩事最神圣了,不穿戴得干干净净的咋行?

一手拿红宝书,一手提着用小手巾包裹好的俩馍馍,于占吉来到了胡同南头。歪起脖子往大道上一瞅,远远看见吴洪敏和大运他娘,正往学校的方向走,他俩的穿戴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于占吉赶忙缩了回来:人家大队干部都还是平日里那身穿戴,你打扮起来这不叫喧宾夺主吗?大队革委选你当代表,是看着你表现得好、改造得好,是想给你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你一定要借这个机会,给参观团的成员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假如引起他们的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参加这样神圣的活动,穿得好一点是应该的,但更应该的是要比大小队干部穿得孬一点。

由于换衣裳耽误了一些时间,于占吉赶到学校门口时,十五人的参观团就差他一个人了。

“你……你咋才来?”吴洪敏厉声喝道。他这一次虽省略了“他娘的”,但从声音到表情,和批斗于占吉时没什么两样。

“开批斗会我几乎回回不落到后头,那是为了好好改造。”于占吉说,“这一次是随参观团外出学习,我认为我这个五类分子不应该赶在前头,不应该喧宾夺主。”

吴洪敏瞪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大伙儿把干粮都放到我这个大背包里,提留着不雅观。”罗三九说,“队里有牛车咱不用,户里有自行车咱也不骑,和红卫兵小将步行进京串连相比,咱走这么几里去参观学习,只能算是溜达溜达串个门子。”

见罗三九背着大背包头前带路,身后的几个年轻人争抢着替他背,都被他拒绝。

“算我的!”于占吉硬是把背包从罗三九的肩上扯了下来。全队皆红唯他黑,他觉得这活儿非他莫属。

等赶到潘家屋子,个个走得满头大汗,于占吉背上的干粮,都被脊梁上冒出的热气熥温了。

拦在村前十字路口值勤的民兵,见人手一册红宝书,马上闪到一边——红宝书就是进村的通行证。

远远看见管接待的人员向他们走来,罗三九对大伙儿说:“做四个首先原本应在早晨和后晌,为方便一拨又一拨的参观团,特意在中午不定期地追加一次,给参观人员作示范。咱们十五个人,会被分别领进十五户人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入户后不要和人家称兄道弟,一律称同志。顶多在‘同志’后面再加个哥或嫂。”

说话间,接待人员已来到他们面前。于占吉被一名身穿黄裤褂、腰扎仿军用皮带的小伙子领走了。小伙子东拐、西拐,一直把他领到村东南角的一户人家。

于占吉发现这户人家的北屋斜、西屋歪,大门破旧得一脚就能踹开,再不翻盖住起来就有危险了。

“爹,娘,”小伙子一进门就大声喊,“参观学习的同志来了。”

“毛主席万岁!”一老汉摇晃着手中的红宝书,一瘸一点地从北屋里走出来。他那身带补丁的衣裳和粗糙的五指,使红宝书在他手中显得格外红、格外新。

“俺爹喊了,你也得紧跟着这样喊才对。”小伙子推了推于占吉说。

“毛主席万岁!”于占吉也学他的样子,摇晃着红宝书,很生硬地重复了一句。乍猛的这样喊,他感到有些不习惯。

“毛主席……咳咳咳咳……万岁!”一阵烟雾簇拥着一中年妇女,从饭屋里走出来。刚出来又退了回去,原来她忘了拿放在锅台上的红宝书了。

当中年妇女又一次从饭屋里走出来时,立刻就被小伙子训上了:“娘,你早也不咳嗽、晚也不咳嗽,偏偏在喊毛主席万岁喊到半路儿时咳嗽,这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忠。”

“我也知道这样做对不住他老人家,这样做罪该万死,可我实在是憋不住呀!”小伙子他娘委屈地说,“管天管地,管不住咳嗽、打喷嚏。反正是咳嗽了,收不回来了,你们造反派们愿意咋批判我,就咋批判我吧。”

于占吉一看这局面,忙出来打圆场儿。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我看你娘对毛主席还是很忠的。不然的话,她就不会在做饭时也没忘了带红宝书了。怨就怨饭屋里的烟太多,把她呛得不得不咳嗽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儿就是爬到屋顶上,把烟囱通一通。”

“同志哥,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小伙子他娘感动得直撇嘴,眼角挂着的泪不知是先前被烟呛出来的,还是刚被感动出来的。

“同志嫂,光顾说话,我还忘了一件事呢!”于占吉把提留着的馍馍,递给了小伙子他娘,“麻烦你熥上吧。”

“同志哥,你也太知趣了,俺还管不起你一顿饭吗?”这句应付性的话,小伙子他爹对一批批前来学做“四个首先”的人,已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别再拉呱儿了,咱这就开始吧。”小伙子侧耳朝外面听了听,然后回过头来说,“已经有做的了。”

为便于做“四个首先”,大队革委统一给各户配制了带镜框的毛主席像。小伙子他爹赶忙把像拿出来,挂在了院中的北屋前墙上:“同志哥,因为晌午不做‘四个首先’,所以下面我说的这些话,都是重复早上那一套,你可别在意呀?”

“明白,明白。”于占吉说,“你重复不重复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学的是做‘四个首先’的步骤和形式。”

小伙子他爹紧接又解释说:“我老娘躺在炕上不能动,这场面儿她也就没法儿参加了。但我早已嘱咐过她,咱喊‘万寿无疆’时,她会躺在被窝儿里自家喊来给自家听。”

“来、来、来,咱四个人都站到毛主席像跟前来。”小伙子他爹一见到生人就脸红,就有点紧张,“同志哥,我不识字,语录也就只背过几段,可大队革委非让户主领着作‘四个首先’,要是能让俺孩子领着做该多好啊!

听到喊声,小伙子他娘赶紧从饭屋里跑了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