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日常生活·千差万别
1.观看角斗士表演因何会成为古罗马人的一大喜好?
观看角斗士表演是古罗马人酷爱的一项娱乐活动。角斗士经过奴隶主的专门训练,在角斗场上与对手拼死格斗,对手可能是与之相同的角斗士,也可能是凶猛的野兽。如果角斗中一方被击败,他的生死就落在了有地位的人或女巫的手上。角斗结束后,会有专门的人用烧红的铁棍检查被打死的角斗士,如果还活着,就用大铁锤将其敲死。这种残忍的角斗表演,最早开始于公元前264年,直到6世纪才逐渐在罗马消失。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罗马人喜欢观看如此残忍的表演呢?对这一问题的解释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种说法是,角斗是罗马人从伊达里亚人那里学来的,与宗教和祭祀有关。古罗马人相信,死者可以用血来赎罪,他们会杀死战俘和奴隶来祭祀祖先。古罗马出现的第一次角斗就是为了纪念死去的贵族。另外,检查角斗士是否死亡的人会打扮得像信使神墨丘利,拖走尸体的人也会模仿阴间鬼怪的姿势。
第二种说法认为,角斗和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关联。古罗马的政治活动主要有3种场合:元老院、浴场和角斗场。有野心的贵族会用举办角斗讨好平民的方式,争取更多的支持。角斗士的表演从另一角度上说就是贵族们炫耀地位的大屠杀。据说有一位贵族因为他的角斗士被杀,政治地位岌岌可危。奥古斯都皇帝曾用限制角斗的方式笼络平民。
第三种说法是,喜欢观看角斗是因为古罗马人有尚武的风气。古罗马人长期处于对外扩张的状态,势力曾扩及欧亚非三洲。古罗马帝国时期曾经有200年的和平时期,为了在这一时期不让罗马人丢掉尚武的精神和战斗的传统,他们就制造“战争”,供人们娱乐的同时,培养人们战争的风气。古罗马时期的皇帝甚至有时候还会披甲上阵,与角斗士战斗。
2.罗马新娘出嫁时,人们为什么要愉快地呼喊“塔拉西乌斯”?
世界各地的婚礼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罗马的婚礼非常热闹,除了抢婚之外,人们还常常大声地呼喊“塔拉西乌斯”,直到将新娘“抢进”新郎家为止。塔拉西乌斯是谁?罗马人为什么要在结婚的时候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呢?
关于这种奇特的婚俗,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塔拉西乌斯是罗马的一个有为青年,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在罗慕洛抢亲的事情发生后,几个地位低下的人共同抢到了一个姿色绝佳的美丽女子,这让当地一些地位显赫的人很是嫉妒。于是,他们主张将这个绝色女子送给年轻有为的塔拉西乌斯。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而这位绝色女子也成为了塔拉西乌斯的妻子。后来,罗马人就形成了在结婚当日愉快地呼喊“塔拉西乌斯”的习俗,以示对新婚夫妻的祝福。
另一种说法是说,塔拉西乌斯是一个有为的青年,非常勇敢,也很受人尊敬。一次,一个罗马少女在白日里遭人抢,情急之下,她忽然想到了塔拉西乌斯,于是就大声呼喊塔拉西乌斯的名字。劫匪以为少女是塔拉西乌斯的女朋友,就不敢再抢了。所以,人们在婚礼上大喊“塔拉西乌斯”,就是为了吓走那些虎视眈眈的劫匪。
此外,也有人说“塔拉西乌斯”有纺织的意思,在婚礼上呼喊“塔拉西乌斯”,其实是对新娘喊的,目的是激励新娘,让其在婚后辛勤地劳动。
3.苏美尔时期会有人因为高价出售啤酒而被扔到河里吗?
现在如果有人高价出售自己酿制的啤酒,只要有人购买,那就不是问题,没有人会因为高价出售啤酒而被扔到河里。但在古巴比伦时期,苏美尔人却会以这种方式来惩罚高价出售啤酒的妇女。
距今40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较大规模地制作面包和酒了。面包制作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啤酒的生产。有些学者认为,埃及人最早发明了酿酒,而实际上,苏美尔人才是最早的酿酒者。从译读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的泥版可知,至少在公元前6000多年前,苏美尔人的酿酒技术就已经比较成熟了,这要比埃及的酿酒业至少早2000年。苏美尔人懂得复式发酵法,通过发酵大麦、小麦、黑麦等粮食制成饮料。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当时发酵的作坊,作坊里有酿酒用的炉子,以及各种装酒的坛子和圆桶。
苏美尔时期的酒主要是啤酒。在属于那个时候的石刻和壁画中,大多都有饮酒的场面。啤酒的主要酿造者是妇女。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许多家庭式小酒馆。妇女可以自己酿酒,然后在自家的小酒馆中销售,不过她们不能随意定价。《汉谟拉比法典》的第108条和第111条规定,高价出售啤酒的妇女要接受被扔到河里的处罚,假如有妇女允许凡人在她们的酒店饮酒,并且不向当局报告,就会被判处死刑。
酒是苏美尔人最喜欢的饮料,他们将每年收成的40%左右用于啤酒制作。宗教祭祀人员每天都会获得配给的啤酒,地位越高,获得的啤酒就会越多。
4.古巴比伦女性身戴橄榄枝有什么寓意?
《汉谟拉比法典》对巴比伦的婚嫁制度作出了规定,结婚双方必须缔结婚约,没有婚约的婚姻不受法典承认。婚约的缔结由双方的父亲完成。男女双方在结婚前要先相互交换礼品。男方先下聘,女方则会以高于聘礼的物品作为嫁妆。结婚之前,男女双方还要在亲戚朋友的面前举行订婚仪式。这个仪式之后,女子就正式成为未婚夫的家庭成员了。当然,新娘要获得法律和习俗上的认可,还必须要等到正式结婚之后。
在婚姻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男性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如果他不满意妻子,就会将嫁妆还给她,将她扫地出门。但妻子即使不满意丈夫,也不能这样做。男性会以妻子不孕、通奸、性格暴躁、持家无道等理由休妻,甚至还可以将妻子处死。妇女的地位如此低下,丈夫在婚后纳妾也就是较为平常的事了。假如一名女性成为一个男人的小妾,她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别人知道——身上带一枝橄榄枝。
古巴比伦时期,婚前性行为较为普遍,男女双方如果同意就可以在一起,不同意则可以随时分开。成为别人的小妾之后,性关系就不能随便了,否则就会被视为和别人通奸。《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夫之妇若与人通奸,奸夫淫妇都要被溺死。
巴比伦女性的地位虽然低下,但法律也给出了适当的保护。如果妻子能够证明丈夫无理由地虐待她或有外遇,就可以携带嫁妆和她拥有的财产回娘家居住。另外,如果丈夫应征入伍或在外经商超过一定年限,妻子的生活没有着落,妻子就可以与其他男性姘居,而丈夫不能以此为由休妻。
5.巴比伦的巫医给病人开的药方为什么多是一些让人呕吐的东西?
大约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就产生了医学萌芽。据《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当时医生这个职业已经从宗教祭司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业。当时医生的艺术已经很高明,不仅可以用青铜刀给白内障和肿瘤患者开刀,还掌握了用钻具开颅骨的技术。法典还对医生的酬金和处罚作出了规定。家庭越是贫穷的人,看病时需要支付的酬金就越少。医生治病时如果给病人造成了人身伤害,要做出相应的赔偿,最严厉的处罚是剁去双手。
而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医生并不是只有职业医生,还有一种叫“阿什普”的巫医,他们主要利用巫术和装神弄鬼来“治病”,可以说就是用一些手段蒙蔽患者。美索不达米亚的职业医生称为“阿苏”,他们主要靠药物和器械替人治病。
但由于当时美索不达米亚人普遍迷信,相信疾病是由鬼怪、星辰和血引起的,药物和器械是治疗不了的,要以符咒、巫术、祈祷来医治,因此“阿什普”比“阿苏”更受人们的欢迎。当时的巫医给病人开的药方多是令人呕吐的东西,如蛇肉、变质的东西、碎骨,以及人的粪便等。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清除病人身上的病症,而是为了驱赶和恐吓人体内的魔鬼。巴比伦这种迷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巴比伦医学的发展。
6.亚述贵族为什么喜欢狩猎?
休闲娱乐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大量出土的泥版和雕刻艺术显示,几千年前的人们也懂得打发休闲时光。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休闲生活十分丰富,包括聚会、听音乐、舞蹈、嬉戏玩耍等娱乐性活动以及狩猎、体育、拳击等竞技性活动。亚述贵族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狩猎。
亚述本来就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具有黩武主义特征。亚述贵族喜欢狩猎与之有密切联系。几乎所有亚述时期的浮雕、雕像、铭文都记载过亚述人的狩猎活动。对亚述国王来说,狩猎也是一场战争,猎杀动物可以展示国王的军事素质,炫耀自身强大的实力,达到让人们拜服的目的。这样,贵族就将娱乐和统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是一项一举两得的活动。另外,亚述贵族的狩猎活动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射杀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被视为神灵赋予国王的神圣职责。
亚述人还建有面积巨大的“动物公园”,里面圈养着许许多多动物,如狮子、瞪羊等。国王、大臣等贵族会将这些野兽驱赶到某个地方集中猎杀,有时候也会采用网猎的形式。目前这项运动在世界上已经绝迹了。
7.美索不达米亚人是如何哀悼死者的?
土葬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普遍采用的埋葬方式。在苏美尔,普通百姓死后所使用的棺材和墓室都比较简陋,随葬的物品比较少,因为他们不像埃及人那样相信有来世报应。埋葬的地点不固定,有的会被埋在房间的地板下,有的则会埋在自家的院子里。王公贵族的丧事则要体面一些。苏美尔的国王死后,会有3天的吊唁期。棺材是用贵重的石料或石灰石制成的石棺,墓穴用砖砌成,有大量的随葬品,也有不少殉葬的仆人。
人死后,要进行洗浴和化妆,然后,用亚麻布将尸体包裹起来,放进棺材。接着就会给他举行吊唁仪式。仪式上会有一批用特殊的行为来哀悼死者,如人们会摘掉头饰和帽子,撕碎自己的衣服,穿上丧服,撕扯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扑在地上,并用刀划破自己的身体。我们可以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找到相应的记录。史诗记载,恩奇死后,吉尔伽美什将他的尸体用亚麻布包好,放进棺材。之后主持哀悼仪式的祭司开始组织死者的吊唁仪式。仪式上死者的亲属、较为亲近的朋友就做出了以上介绍的特殊动作。
由史诗的记载可知,用刀划破自己的身体,撕扯自己的头发和胡须等行为,只有死者的亲属和比较亲近的朋友才会做,而不是所有人都要做。
8.奉行近亲婚配的印加贵族为何个个生得相貌堂堂?
遗传学已经向人们证明,近亲婚配不利于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各种遗传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可是在印加,奉行近亲婚配的印加贵族却个个生得相貌堂堂。仅从长相上,印加贵族就已经高人一等了。当第一批欧洲人来到印加时,无不对印加贵族的相貌交口称赞。这似乎与遗传学的规律不太吻合,难道印加贵族是遗传学中的特例吗?
在蒙昧的古代,当人们无法解释某种现象时,就会将其神秘化。对于印加贵族的长相,人们认为那是天生高贵的象征。印加贵族也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维护了自己的统治特权和神圣地位,拉开了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当然,这样的说法是无法使人信服的。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印加贵族出众的相貌应该归因于其贵族谱系中的优良基因。可是,近亲婚配如何能产生优良的遗传呢?
印加贵族是严格奉行近亲婚配制度的,他们只能在自己的王族内部选择结婚对象,而最为高贵的印加王更是只能与自己的亲姐妹成婚。如此看来,印加王和许多印加贵族应该都是近亲婚配的产物,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因为印加贵族享有种种特权,这种特权体现在婚配上,就是印加贵族可以随意宠幸民间的美女,使得新的优秀基因得以进入印加王室,从而改良了印加王族的遗传状况。
此外,印加贵族自身对相貌也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对自己的相貌进行人工改造,以达到自己的审美标准。所以说,印加贵族的相貌堂堂与近亲婚配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是从民间引进的优良基因和后天的大力改造共同成就了他们的出众相貌。
9.印加人为什么都有硕大的耳朵?
对耳朵的审美标准,世界各国各有不同。在中国,人们曾将“双耳过肩”视为福相,可这样的“有福”之人在华夏大地根本找不到。而在千里之外的印加,中国人眼中的“有福”之人却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
印加人之所以拥有硕大的耳朵,完全是因为他们将大耳朵视为美丽和高贵的标志。尤其是印加贵族,他们的大耳朵更为夸张。至于印加王,他的耳朵之大就更不用说了,堪称全国之最。也就是说,印加人虽然都有大耳朵,但具体还是有所不同的。总的来说,身份越高贵的印加人,其耳朵就越大。
印加人的大耳朵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耳朵形状上看,印加人这种“美丽”的耳朵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因为作为同一种族的人类,不可能存在如此之大的体表差异。那么,印加人的大耳朵是如何形成的呢?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印加贵族都带有沉重的耳饰,似乎要将他们的耳朵坠断。由此可以推知,这种耳饰的作用应该就是要将印加人的耳朵拉长变大。当印加的贵族男子成年时,他们就要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带上巨大的金耳饰,以此来象征成年。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成年仪式上完成的。此后,还要不断增加耳饰的重量。这样,在耳饰重力的作用下,耳朵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
10.印加贵族享用的“库卡”与可卡因有什么关系?
在印加王的身后,常背着一种叫作“丘斯帕”的布袋,其中盛装的是一种名为“库卡”的植物。在印加,这种植物只有印加王及其亲属才能享用。提到库卡,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不过要说起“可卡因”,可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那么,印加贵族享用的库卡与可卡因又有什么关系呢?
库卡是一种热带植物,而当时的印加就盛产这种植物。库卡具有麻醉迷幻的作用,因此很多印加贵族都很喜欢咀嚼库卡叶子的感觉。此外,库卡还可以入药,其止痛、提神功效非常显著。当身体疼痛的时候,只要咀嚼几片库卡叶,一般都可以得到缓解。正因为库卡有着如此神奇的功效,所以印加贵族才视其为珍宝,只供本族成员享用。不过有时候,地方的酋长也可以得到印加王赏赐的库卡叶。直到印加帝国灭亡,库卡才流入民间。
后来,西班牙殖民者也发现了库卡的妙处,开始大量吸服,并将这一嗜好带回了欧洲。传到欧洲以后,库卡有了一个学名,叫作古柯。仅仅是咀嚼古柯叶一般不会让人上瘾,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古柯碱。古柯叶中含有多种植物碱,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古柯碱。人在服用古柯碱后,会立即精神倍增,异常亢奋。其实,可卡因就是古柯碱,只不过是经过提纯的古柯碱。
由此看来,库卡与可卡因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印加王为什么要佩戴两根“科雷肯克”鸟的羽毛?
印加王为了突出自己地位的崇高和与众不同,在自己的装束中加入了很多特别的元素。比如说其头上佩戴的一挂颜色绯红的流苏。印加王的流苏由当地最好的比古那羊毛织成,形状与“刘海”很像,长约四指,其功用与王冠是一样的。佩戴时,流苏从一个太阳穴缠至另一个太阳穴,垂挂在前额上。
在流苏上,印加王还要佩戴两根“科雷肯克”鸟的羽毛,这也是印加王的独特之处。为什么印加王要佩戴两根科雷肯克鸟的羽毛呢?相传科雷肯克鸟是天性高贵的灵性之鸟,居住在距库斯科150公里处的维尔卡努塔雪山脚下。这种鸟极为罕见,世界上只有两只,一雌一雄。因此,要遇见这种鸟非常不易,要从其身上摘取羽毛就更加不易了。而印加王头戴的羽毛又只能从鸟的两翼摘取,这就愈发增加了摘取羽毛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