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二千零一十九年--二千零二十一年内外因的变化终于触底反弹
人最伟大的能力之一,一定包括“自愈能力”,不仅是肉体上一定程度上受伤的器官可以自愈,还包括精神上病变的自我修复。在痛苦到到极致的时候,心底也开始滋生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大不了不干了,大不了不活了,一不怕下岗失业,二不怕丢掉性命,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像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讲的,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谁怕谁,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便我的人生心境就是那么糟糕,那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得过好生活。我的美丽人生,不是用来被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评头论足去踩贬否定的。我不需要为所有的事情负责,不需要为所有的错误负责。反正要让自己采取有价值的行动,在谷底的人,不管往哪里走,都是上坡路。
在这个阶段,触底反弹,主要是得益于具备了两个条件。
一是,在前言中提及的,当我去同济医院检查皮肤问题时,通过精神科的量表测试,让我客观的认识到了自己是生病了,由此我开始大量搜索与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森田疗法的基本理念,以及理性的认识到了自己所固有的不合理信念,并开始加以自我矫正。如果这算是内因的化,那么另一点是很重要的外因了。外部对我精神困恼最大的上级领导,通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心态也在趋于更加成熟稳重的状态,特别是在2019年底,调离了我所在的公司,他处高就。自此,对我心理平衡构成直接威胁的外部因素,突然就解除了。当然,内因永远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只是某一个外部的因素消除,自己的心结并没有解除,错误的思维方式与信念没有改正的话,很快就会重新寻找让自己焦虑的寄托。
我逐一修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规律化自己的作息和饮食,卸载掉了手机上的抖音、头条、微博软件,包括关闭掉了微信的视频号功能。如果不是工作需要经常发朋友圈,我也要把朋友圈关掉。这些东西,往往会损耗我很多的宝贵精力,而有着强烈向上欲的我,不能接收自己把精力浪费到一些碎片化的媒体信息中。这些平台和工具,对我而言,并没有在其中找到有营养价值的信息。对于深受“精神交互作用”控制的我,一旦开始一件事情,就容易极度的投入进去而不能自拔,浏览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也是如此,索性就不给自己的大脑增加没有营养的精神负荷了。
记得在很早以前,有读到过一个小孩拼地图的故事。一位牧师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准备着他的讲道。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那天在下雨,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人讨厌。最后,这位牧师在失望中拾起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一幅世界地图。他就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了碎片,丢在起坐间的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有10分钟,就有人敲他的房门,这是他的儿子。牧师惊愕地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孩子,你怎样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牧师问道。“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道。”他说:“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当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到外部世界,自己会越来越迷失自我。当我回归自己本身,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做工作做工作,想学习就学习,认为网络碎片化的信息有害,就屏蔽他。记得曾经看过林清玄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人本该不必去担心自己不可控的事情,李宏夫老师《战胜抑郁》的书中,提出要把这些交给自然法则,的确应该这样,顺其自然总会有个结果,确定性事情人也不必再焦虑。这样以来,自己的精气神开始实现了回归与凝聚,慢慢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另一个条件是,我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当然不是我主动调整的换了工作,而是领导升迁,离开了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最直接的外部因素被上帝之手拿开了,我也得以有了更宽广的复苏空间。当然,我也观察到自己的心理感受,在最初一段时间里,我开始把这种外在压力感投射到其它人身上,自己有在寻找“替代品”,这更加让我意识到,尽管外部的人和事对我的情绪情感等心理有影响,但是内因还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不能被纠正,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饮食)不能被改正,那我很快就会找到替代人选,来继续欺凌我。也好在,这样的人选不是那么好找的,直接面对的老板,尽管也有极其凌厉高标准要求的特征,但是一方面他不会有足够的精力,每天都盯着我;另一方面四十不惑, 性情相比几年前也已经温和了许多,并且他是讲道理的人,许多判断往往都是最优解。我的“习得性无助感”自然也在得不到强化的条件下,逐渐消退。
当然,内因和外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自己内在的觉醒,对这种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也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在特定人物条件下,形成的心理损伤,如果不是换掉了这个人物条件,恐怕恢复起来还是会更加漫长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份工作干得不开心,已经持续很久都不开心了,那就应该果断换掉。世界上有将近2000多个职业类别,其中有无数的小类,每一种职业也有许多不同的工作环境,一种不合适,的确没必要总是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一直走,是可以进行适时的自我职业规划调整的。
触底反弹后,是什么样的体检,是不是只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没有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了?真实的情况,当然不是的。在电影《美丽心灵》中,纳什的症状终究并没有消失,但是他能分辨出,自己看到的那两个人是幻象,可以和他们和平共处。我想,我的症状也不会完全消失,倘若真消失了,那么我所具备的这些能力,一定也不在了,他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只是我懂得了如何与它共生共处,加一个阀门,在客观的事务上,投入自己的精神能量,对于虚幻的事情,不再浪费精力。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能够让自己活得持久的喜悦感,幸福感,同时也感受得到自己有力量去达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