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六叔,要不,你也为大明开疆扩土吧
第136章六叔,要不,你也为大明开疆扩土吧
作为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也是一位颇有才能的藩王。 洪武十四年率领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蛮夷,此后征讨云南、西蛮,参与不少镇守边关的战事。
今年还征讨过古州,也就是贵州之地的一些外族之人的叛乱。
大明的仁政主要还是体现在江浙、湖广这些本就富裕之地,在边关之地的百姓,特别是西南之地的百姓,还是过着清贫的日子。
整个北地边关因为羊毛生意,贸易往来比较频繁,商队往来也会给当地带来商机。
所以北地边关的百姓倒也因此而能够养家糊口了。
只是西南之地山高路远,官道没能修建起来,很多地方那都是林荫小道,甚至是可能没有路。
不少村落还都是与世隔绝。
就好比桃花源记,文章写的非常优美,而现实中也并非不存在这样的地方。
就不说西南边关之地。
就湖广之地的利川,就有这样的地方。
有村民为了躲避湖广的山匪和战火,拖家带口钻进了深山老林,在那里开垦山地耕种,老死不和外界往来。
历史上,朱桢平定古州的时候,竟然向朱元璋要军饷三十万两,自己还不想亲自带领军队,结果就被朱元璋写信给骂了一顿。
而这一次,朱桢则是老老实实地带着大军去平定了古州的蛮族叛乱。
因为朱英圣名在外,还重用了燕王朱棣。
这让那些藩王看到了不一样的信号,也是他们所期望的一种信号。
皇太孙似乎对藩王并没有那么大的戒心。
朱桢自然乐意见到这种事情出现,因为他就怕自己辛辛苦苦地镇守了湖广,结果等到朱英登基大位之后,还会反过来找他算账。
武昌城外。
朱桢带着湖广的大小官员,出面迎接朱英的到来。
“六叔。”
朱英远远抱拳施礼。
朱桢连忙上前,先是打量了一番朱英,这才开口道:“好个一表人才的大侄子!”
“你六叔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你盼来了。”
“走,随我回府上。”
相比较秦王府、蜀王府,朱桢的楚王府就没有那么的辉煌大气。
但是这也用了朝廷的拨款建造起来的王府,比一般的府邸都要恢弘。
朱桢拉着朱英的手不放。
三十三岁的楚王朱桢,看起来还是非常的年轻帅气。
穿上藩王的官袍,整个人的气质也都是绝佳,在朱英见过的几个藩王之中。
燕王朱棣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和朱元璋的某一方面非常相像。
应该就是那种天生的皇者气质,非常的自信,也非常的果断。
一个人,言语和行为就能够直接决定其气质,说话也好,做事情也罢。
上位者总是镇定自若、指挥有度,一句话就能够让人服从。
而阿谀奉承之人,在言语和行事的时候,总是透露着一种谄媚的意思。
朱桢拉着朱英来到了宴会的地方,在做了首位。
“你去过开封、去过长安、去过太原、还和四哥一起上过战场杀敌,还去了蜀中。”
“我就打算给你写信,请你来武昌看看。”
“在你很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朱英笑着道:“六叔,我这不是来了嘛。”
朱桢拍着朱英的手,亲切道:“哈哈哈,是啊,和你还算是不错,还愿意来看看六叔。”
下面是十几位歌姬,正在翩翩起舞,旁边的乐师,在尽情演奏。
两边坐着湖广的官员们,也在交头接耳。
朱桢和朱英先是寒暄了一下,又问了朱元璋的身体状况,听闻朱元璋如今还算是健朗,也高兴不已。
最起码,在他心中,只要是父皇活着,朱英就不会对他们这些藩王动手。
就算是朱英派遣燕王朱棣去治理东胶,看起来是重用他。
可是藩王们的心中还是不太相信,朱英会是一个真正能够容得下他们这些藩王的储君。
这样想的藩王不少。
朱桢便是其中之一。
倒是朱椿的智慧更高,他觉得只要是自己治理好了蜀州,只要是自己是一个贤王,让朱英看到,有他在,蜀州不会乱,还会年年上交很多赋税,便有存在的价值,也就不会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