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留一点余地,对彼此都好(1) - 沟通,就是好好说话 - 章然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章留一点余地,对彼此都好(1)

第16章留一点余地,对彼此都好(1)

别人也许真的错了,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明知错了,却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别去指责别人,因为那是愚人的做法。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好。设法保住别人的面子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是在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想犯错误。所以,宣传教育对于想犯错误的人基本无效。防止犯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人不敢犯错;另一种是让人不想犯错。前者是强制手段,见效快而难服人心;后者是沟通艺术,见效较慢而作用力持久。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就要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因此,首先要设法帮他保住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有一种人,脾气粗野狂暴,不管什么错误都认为像滔天大罪那样不可饶恕。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狂怒,而是源于他们的禀性。他们谴责每一个人,要么因这个人做过的某件事,要么因他将做的某件事。这暴露出一种比残忍还要可恶的性情,这种性情才真是糟糕透顶的。他们是如此夸张地非难别人,以至于他们能把别人原本是芝麻大的一个问题渲染得像西瓜那样大,并借此将其全盘否定。他们是不通人情的工头,能把天堂糟践成牢房。盛怒之下,他们把一切都推到极端。

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丢了面子,而他得到了怨恨。

有智慧的人绝不如此处理问题,他们会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一天中午,一位老板到工厂进行例行检查时,看到一些员工在挂着“禁止吸烟”的标牌下面吸烟。没有比明知故犯更可恶的事情了,这是多数人的看法。但这位老板没有多数人这么敏感。他走到这些工人们身边,递给每个人一支烟,说:“小伙子们,如果你们能在外面抽烟的话,我就真要感谢你们了。”

小伙子们自然知道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但老板不仅没有指责他们,反而给每人一支烟。他们的自尊得到了尊重,他们被人当人看了,当然要表现得像个人。所以,公然在厂内吸烟的人再也没有了。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时,往往能找到上百个理由为自己辩护,其中一个最常用的理由是:“换了是你,不见得比我做得更好。”当一个人心里有了这种想法时,你说得再多,他也不会心悦诚服。这时候,最有效的方式是言传身教,把你要求他做好的事做给他看。

一个人若能做到他所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另外,有的人并无意伤人面子,只是说话时表达不当,造成了实际伤害的效果。

比如,有些领导提倡“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找差距”这种批评方式,目的虽是为了照顾下属的面子,效果却不见得好。

比如,老板对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但是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点儿的话,业绩肯定会提高。”

员工开始会觉得受到了鼓励,直到他听到“但是”两个字。他很可能因此而对最初的表扬产生怀疑,对他来说,这个表扬也许只是后面批评的引子而已,可信性极低。

如果老板这样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很满意,而且你的进步也很明显,说明你在这方面很有潜质。如果在工作方法上做一些改进,我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快。”

这样说,员工便不会受到批评的暗示,同时也能够受到鼓励,并尽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样好。

有的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贵如金,却把别人的面子看得贱如纸。他们为了自显高明,无视他人尊严,甚至将对方逼到非反抗不可的地步。其结果,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素来以傲慢无礼、举止粗鲁而闻名于世的赫鲁晓夫就曾尝到过伤人面子的苦头。那是1957年,美苏首脑举行会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应邀出访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这一决议受到苏联当时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激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取其他比较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他却选择了一个既有失身份又伤人尊严的方式。在美苏首脑会谈中,他指着尼克松吼叫着:“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场合,尼克松当然不会示弱,他知道赫鲁晓夫年轻时曾当过猪倌,就慢条斯理、一字一句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赫鲁晓夫不禁一时语塞,尽管他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领导人,也不免羞得满脸通红。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维持住对方的面子,一切争端都会有回旋的余地;一旦撕破面皮,就极可能转入火星四溅、双方都无力控制的局面。为了自己的面子,不给别人留余地,绝对是在做蠢事。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知识等方面的缺陷,每个人都会说蠢话、做蠢事;由于价值观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看见别人说蠢话、做蠢事时,或者坚持自己的偏见时,为了保住对方的面子,最好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对于维持双方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勿揭人短,勿戳人痛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对于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是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的;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儿,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了!”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中才不会既伤人也伤己。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个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吹气儿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

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小张不由得闹了个大红脸。

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顾及别人的自尊,做事留有余地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说了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这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还是宽大为怀、原谅别人?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即使终生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你经常让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会成为平坦大道。若事事不肯让人,别人心怀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一条大路,对你来说也充满险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心与心的交流,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中山的小国。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汤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都喝上。而没有喝到羊肉汤的司马子期感到很失面子,便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了国外。当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拿着剑跟在他的后面,便问:“你们是谁?”

两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得到您赐予的一点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们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不管中山国以后出什么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慨道:“仇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人的自尊比金钱还要重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将会干出什么事来。有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由此看来,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

从前有某显宦,喜欢下棋,自负是国手。某甲是他门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与某显宦下棋,一入手便咄咄逼人。下到后来,竟逼得某显宦心神失常,满头大汗。某甲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下一个破绽。某显宦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出妙手,局面立时翻盘。某甲很得意地说道:“您还想不死吗?”

某显宦遭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起身来就走。虽然某显宦有很深的修养,胸襟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某甲就有了成见。而某甲呢,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某显宦不再与他下棋。某显宦也为了这个,总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身。

也许某甲会自认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控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使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