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 海怪 - 汤问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海怪 >

第169章

第169章癸卯年春正月,顺帝第五子白景澂在太微殿登基继位,改元政立。小皇帝年方十岁,由太傅姚朴、武安侯祁端等人执政。

三月十五。乐州,白云渡县。

白云渡是一座古城。传说三千年前,涣海的海神到陆上游玩,与槿山的山鬼一见钟情。海神向山鬼许诺,三月十五日在此来迎娶她。三月十五,北方春暖花开。绝色的山鬼骑着猛虎,由百兽飞禽送行,如约来到海边。可是,时辰将到,海面上却空空荡荡,不见一艘船。她正在怅惘,却见海上漂来一块白云,俊美的海神站在云上,请她一起乘白云远渡海中。因为这个传说,此地便得了“白云渡”之名。

午时,白云渡的人们正聚在城隍庙,观看祭神之戏。一双男女巫祝,戴着面具,分别扮作海神和山鬼,跳着缠绵的舞蹈,若即若离。

鼓吹声中,气氛越来越热烈,不少百姓也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正当大家如痴如醉之际,音乐忽然停下了。

少女清越的歌喉响起,成了台上唯一的声音。

“云为舟兮霓为棹,春风袅袅兮海波摇。”

所有人安静下来,静静地听着山鬼的歌声。她在海边眺望着远方,等候着情人。从失望,到惊讶,再到无尽的喜悦……

一阵巨响打断了歌声。

人们的目光都由台上转向东边。

“奇怪,大晴天的怎么打雷了……”有人正说着,那声音再度响起,比刚才还要激烈十倍。

“那、那是炮声!”有个男人尖叫起来。“是海贼!”

人群顿时大乱。四散奔逃的人们互相推搡挤压,谁也逃不开。很多孩子从大人肩上落下,很多老人跌倒在地,找人的、骂娘的、哭叫的声音响成一片,盖过了炮声。

“镇静!不要拥挤!”坐在小楼上的知县向人们大喊,但只是徒劳。

扮演山鬼的少女摘下面具,露出一张平凡的脸。她惶惑地看着混乱的场景,一时不知自己该去哪儿。

###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白云渡沿海的炮台尽皆失守,贼人大船直入江口,并炸毁了东面的城墙。知县本已打算回家让自己的老婆女儿自杀以保贞节,但海贼却并没有进城。

他正在迟疑,突然有人送来了一封信。

知县一拆开信,大惊失色。召集大小官吏商量后,决定出城投降。

城外一片狼藉,尸横遍野。江里停满船只,还有一些巨兽一般的大船停在远方的海里。桅杆上飘扬的旗帜,官员们再熟悉不过——那是白氏皇室的玄鸟之旗。

几个男人站在码头上,大旗在他们身后猎猎飞扬。为首的青年,器宇轩昂,有一种高贵的气度。他身后是两个毕恭毕敬的长者,一望可知不是低贱的海贼。而还有一个男子与他们保持着一点距离,正眺望着倒塌的城墙。知县的目光与那人接触,浑身顿时一寒,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

那男人很清俊,比那身份高贵的青年还要好看得多。知县一时竟怀疑他就是涣海的海神,只不过并非乘着白云,而是乘船到来。可是他那双深黑的眼睛,又深沉如长夜,阴冷如深海,不该是神灵所有。知县一时想不出他会是什么身份。

正在惊疑不定,只听为首的青年说:“你就是易正华吧?”

“是。下官……”易正华忽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称。眼前之人自称为隐太子之孙白景清,可是,谁能证明他是真是假?

见他迟疑,白景清身后的清俊男人瞥了他一眼。他看到那人腰间的两把刀,心中一凉,回过神来——现在他已经失掉了这座城,是他们的俘虏,生死不过是他们的一句话而已。就算他逃走,按朝廷律法,也是个死罪。他只剩唯一的选择,又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他立即跪在地上,叩首道:“微臣易正华,恭迎殿下圣驾!”

###

陈彦周在夕阳的余晖中走进了白云渡城。身后跟着金善。

他只留下沈溶看家,带着自己所有的船和人倾巢而出,兵分三路前往梁国乐州。很快,孙骜、方豹和贺鞅也会陆续赶到,在此与他会合。

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一次出动太多船只,会引起林豫兮的警觉。事实上他在路上已经遇到过她的哨船,但因为盟约,对方并没有管他。

看着那些战战兢兢跪在两旁的百姓,陈彦周心中暗笑——若非姚朴和卫衍重挫林豫兮,她又怎会不得不和他结盟,给了他可乘之机?姚朴他们一定没有想到,他们取得了小胜,却输掉了全局。

“雁舟,让百姓们都起来,各回自家去吧。”白景清说,“严令士卒不得惊扰百姓。”

“是。”陈彦周早已吩咐过手下,此次出来人人皆有重赏,但不得私自烧杀抢掠,违者酷刑处死。他的手段,这些人都是见识过的。因此只需一道命令,就能让这群野兽按捺住兽性,变成整肃的王者之师。

在易正华的帮助下,城里迅速稳定下来。程羽发布檄文,把白景清归国的消息散布出去,并公然要求白景澂退位。乐州大震。

而几个从京城闻讯赶到白云渡来的前朝老臣,本是程羽等人的故旧。一见他们的面,一看白景清那酷似隐太子的面容,立刻对其身份确定无疑。消息传回京城,人心惶惶。前来白云渡投奔白景清的人越来越多,既有地方豪强,也有文人书生。

六月初一。夜晚,油灯之下,白景清的一群重臣坐在一起,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侯希文捻须感叹道,“逆贼失道,已被天下人抛弃了。”

“不能乐观得太早。”程羽说,“我们就算占领了整个乐州,打不过槿山关,也毫无意义。听说姚朴已从西北调兵回来,等含州铁骑一到,我们有几成胜算?”

几道目光都落在陈彦周身上。这两个多月以来,他顺着江溯流而上,已经攻下了沿江十县,声势越来越大。

程羽曾是云骑都尉,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但也不得不服膺于陈彦周的将才,对他愈发敬畏。

陈彦周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淡淡地说:“已经到了。姚朴调了五万人来捍卫京师。现在兵部尚书沈锡均在关内驻守,徐兆徽带一万人守着槿山关。”

白景清问:“徐兆徽是谁?”

侯希文解释道:“乾德侯,镇远大将军。徐猛的后裔,徐国璋之孙,徐永棠之子。”

“哦。”白景清明白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侯希文说:“我们离开京城之时,他还没出生。现在应该还不到三十岁……”

“二十六岁。”陈彦周说。他钱多,因此手上探子也多,早把这些消息打听得一清二楚。“还年轻,但据说打仗挺厉害,在西北已打过几场胜仗。”

“唉,徐家的人,就是能打仗。”程羽有些感叹,“但又太不要脸,两面三刀,出尔反尔,着实可恨。”

陈彦周微微一笑。他知道程羽记恨徐兆徽之父徐永棠投靠桓帝。当年消灭隐太子一党,也有徐家一份大功。但他对程羽的想法不以为然,反倒对徐家有几分欣赏。他精通国朝掌故,知道开国两百余年,国初的世家之中只有徐家始终屹立不倒。这靠的不全是军功,而是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历次腥风血雨的储位之争中,徐家人没有一次站错队。

相比之下,程羽这种满脑子忠孝节义的人,又岂是徐永棠的对手?

“殿下,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拉拢徐兆徽。”陈彦周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