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新厂筹备 - 逆时风华 - 漆漆萌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逆时风华 >

第20章新厂筹备

陈芸一回家就立刻约了周娜一起碰头,当她跟周娜说,要办一个服装厂的时候,周娜惊讶的张了张嘴,半天没有缓过来,陈芸也不着急,一边微笑着看着周娜,一边等着周娜消化信息。

她知道,虽然开办服装厂对她自己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80年代末,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小女生,确实挺让人震惊的。

周娜强压着内心的疑惑和震撼,出于对陈芸的信任,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行,芸芸,你说我能干啥,咱一起做”。

陈芸笑了笑,她知道她没有看错人,于是两人面对桌上铺展开来的图纸和方案,开始细化接下来的每一步计划。

“第一步,我们要拿到地皮。”陈芸翻开笔记本,指着一张地图说,“我不打算选择远离镇子的地方,那样既不方便管理,也无法为当地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咱们的厂子就开到裕丰厂附近,东南方向有一块空地,这块地虽然不大,但足够开设一个初期规模的小型服装厂。那里的地价也相对便宜,而且离交通主干道不远,方便运输和物流,我之前问了一下我父亲,土地费用租赁的话大概每年5000元上下,不过最终价格可能还需要我们和政府部门沟通。”

周娜点头记下,“地皮搞定后,我们的厂房建设暂时定三层楼,每层都配备独立的生产车间。厂房的建筑费用大概在10万左右,装修我们不做太复杂,控制在4万以内。”

“好,厂房的建设你负责,我也会抽时间帮你盯着进度。”陈芸继续说道,“设备采购是重中之重,关系到我们的产能和质量。我要去一趟沪城,联系一些设备供应商,争取拿到最新的缝纫机和熨烫设备。初步预算大概要10万左右,但这笔钱不能省。”

“设备的问题你来处理,那招聘技术工人的事怎么办?”周娜问道。

陈芸笑了笑,缓缓道:“技术工人我们可以从裕丰服装厂挖过来。现在裕丰厂发不出工资,而我们不仅能提供岗位,还能开出比国企更高的工资。再加上我们对他们承诺,如果裕丰厂重新复工,他们可以立马回去。”

“这样他们就有了双重保障,不用担心失去国企的稳定。”周娜接过话茬,逐渐明白了陈芸的思路。

“对,”陈芸点头,“我们给他们开出的工资标准不会低于每月150元,这是比国企要高的。而且我打算采取激励机制,工人们如果完成任务超额,还能拿到额外奖金。对于现在手头拮据的工人来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吸引力。”

周娜接着问:“可即便如此,工人们还是会有所顾虑。毕竟私企的信誉和保障没有国企稳固,万一我们倒了,他们怎么办?”

“这一点我们也要考虑到。”陈芸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我们可以提供一部分合同保障,让他们签订长期雇佣合同,并承诺一定期限内不会裁员。如果裕丰复工,愿意回去的人我们无条件放人,但愿意留下来的人,我们给予额外的升职机会。”

“那你觉得李来福呢?他愿意过来么?”周娜小心翼翼地问。

陈芸缓缓摇头,“李来福一时半会儿不会动摇,他对自己的厂子有感情,我理解。不过,我对他有信心,等我们厂子有了起色,我会再去找他。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厂子筹备起来。”

周娜突然想到一件事:“我们目前资金情况如何?”

陈芸笑了笑,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资金规划表,递给周娜,“资金方面你不用担心。地皮、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加起来预计花费在30万左右,工人的初期工资加上日常开销,预计需要10万左右的流动资金。你的7万元就算全部入股这个服装厂了,我来补充其余的资金。”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分工?”周娜问道。

陈芸目光坚定,轻轻拍了拍周娜的肩膀,“你负责厂房的建设、装修,还有工人的招聘。原材料采购这一块你也要盯紧,尤其是面料质量,不能有半点马虎。要知道,产品力才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我会去沪城,设备采购和技术方案的落实都归我来做,同时我也会和政府部门继续打通关系,拿下土地。”陈芸缓缓道,“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关键是执行。”

周娜笑了笑,“看来你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那就等着看我们的自己的服装厂拔地而起吧!”

隔天,陈芸一早便来到镇政府,准备与相关工作人员洽谈服装厂场地租赁的事宜。

从镇政府门口走进去,就迎面扑来一阵旧时办公楼特有的陈旧气息。墙上的标语显得有些褪色,上面写着“生产发展是硬道理”、“为人民服务”等等口号。陈芸深知要面对政府的相关人员,她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毕竟这是她第一次面对政府人员,也没有预约。她得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辞,争取主动权。

这个时代,政府的支持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镇政府不大,陈芸很快找到了负责企业事务的办公室。敲了敲门后,门开了,里面坐着一位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穿着一件旧军绿外套,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他抬头看到陈芸,皱了皱眉,“你是?”

“您好,我是咱镇上,姓陈,叫陈芸,我有些事情想和您谈谈。”陈芸微微一笑,语气平和。

“找我谈事?”男子显得有些疑惑,不过还是点点头,示意她坐下。“我是王志山,负责镇上的企业和工厂事务。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说说。”

陈芸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谨慎地打量了一下办公室的环境。办公桌上摆着几张裕丰服装厂的资料,显然,镇上对这个陷入困境的国企还在进行处理。她知道,任何谈话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切入。

“王主任,我知道裕丰服装厂的情况。我来这里是想聊聊关于镇上发展的问题。”她选择了较为稳妥的开场。

“哦?你一个小姑娘关心镇上的发展?”王志山的眉毛挑了挑,带着几分疑惑和轻蔑。一个小姑娘找自己聊镇上的发展?这是觉得自己比较清闲,和自己讲笑话么?

“是的王主任,我想和您谈谈关于我在镇上投资开办服装厂的事宜。”陈芸轻轻的说道。

“你知道开办服装厂需要多少钱么?需要多少工人?工人们都做什么工作?怎么接单?。”

王志山的语气中隐含了停止对话的意图,他显然不打算浪费更多时间在这场他认为不太现实的谈话上。陈芸察觉到了他的不信任,她知道,自己必须立刻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决心,否则这个机会就会从她眼前溜走。

她迅速从包里掏出一本存折,轻轻推到王志山的面前,语气平静而坚定:“王主任,您看看这个。”

王志山疑惑地瞥了一眼那本存折,手不自觉地伸了过去。他随手翻开,目光顿时凝固在存折上显眼的数字上:六十多万!对于别说他们这个镇,就算在市里,陈芸他们家的资产也能排的上号。

“这……”王志山瞬间从原本的冷淡转变为惊讶。他不由自主地抬头重新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显然,眼前的陈芸比他想象中复杂得多。

“我知道您可能不太相信,一个小姑娘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办厂子,”陈芸继续说道,语气里透出一丝自信,“但是我这笔钱是靠自己做生意赚来的。我父母的名字,您可能也听过,我父亲陈建国,我母亲李秀珍。实际上,他们也非常支持我干这些事情。”

一听到这两个名字,王志山的眉头微微松了些许,神色中多了几分熟悉感。他当然知道陈建国和李秀珍,一个是镇上知名的老实本分的国企干部,另一个是兢兢业业的小学老师,夫妻俩在镇上的口碑很好。

“陈建国是你父亲?”王志山有些意外,声音也柔和了几分。“你要办厂,家里也支持你?”

陈芸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是的,王主任。我父母一开始也有些担心,但看到我这几年做生意赚了些钱,也慢慢相信了我的能力。这次我决定投资服装厂,他们非常支持我。而且,我并不是凭一时冲动来见您,我已经做了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未来规划。”

王志山坐回了椅子,尽管陈芸表现得有条不紊,王志山心中还是隐隐存疑。她年纪轻轻,居然能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这在1988年的背景下,无论对于镇上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尤其是陈芸所说,这些钱全是自己赚来的,更让王志山心里多了几分疑虑。

他靠在椅背上,眼神若有所思地盯着陈芸。房间里的空气似乎变得有些沉重,四周的陈设显得有些陈旧而肃穆。

“陈芸”王志山缓缓开口,带着几分犹豫和警惕,“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有一件事我还是得问清楚——你说这些钱都是你自己赚来的?你这么年轻,靠什么生意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攒下这么大一笔资金?”

陈芸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她并没有表现出慌乱,而是沉稳地回答:“王主任,我完全理解您的疑虑。确实,在这个年纪拥有这么多资金并不常见。但我过去几年一直在做一些生意,主要是通过预售书籍和代购文具开始的,然后开始买卖国库券,赚到了这笔资金。这些钱来得并不容易,但它们的确是我通过合法途径赚到的,所有的资金账本还有收据凭证的什么都在,您可以随时查看。”陈芸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完全没有半点隐瞒或夸大。

然而,王志山依然心存疑虑。那个年代,个人做生意尚处在摸索阶段,成功案例寥寥无几,更别说像陈芸这样的年轻人。陈芸的言辞虽然有条有理,但巨款的来源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这个可不是小事。”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看这样吧,我和你父亲聊聊。等我跟他谈过再做决定,怎么样?”

陈芸微微一笑,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她明白王志山的顾虑。毕竟在这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孩能够拥有这么大一笔资金确实很难让人轻易相信。她也清楚,这一切需要时间去证明,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取得对方的信任。

“当然,王主任,我非常理解您的谨慎态度。您可以随时找我父亲聊一聊。”陈芸礼貌地回应道,语气中带着尊重,“而且我也希望您能放心,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仔细讨论,绝不会草率行事。”

王志山点了点头,情绪似乎放松了一些。他起身走到窗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的街道。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镇上街道上人影稀疏。这个小镇一直以来都缺少活力和生气,尤其是裕丰服装厂停工后,镇上更是笼罩着一层压抑的气氛。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又沉了几分。

“陈建国是我老朋友,我相信他的为人。你有想法、有能力,这点我也看出来了。”他转身看向陈芸,缓缓说道,“我会尽快找你父亲谈谈,了解一下情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