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听到远方的声音了 - 张遇春 - 剪草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张遇春 >

第19节听到远方的声音了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天高云淡,秋风萧瑟。一行南归大雁从空中飞过,传来一阵阵欢快的叫声。

望着天上的大雁,张遇春忽然灵机一动,心里想到:说不定会有好事情发生!

像这样预知未来的灵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张遇春身上发生。不过他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觉得那不过是碰巧而已。

因为有了这样的预感,张遇春不由自主地往生产队队部走去。他每天都要到那里报到,那是他的第二个家。如果碰巧遇到那两个经常吵架的老头,他会给自己找到一些乐子。他不关心谁是蒋光头或者李承晚,他只在意两个老头的奋力搏斗和不屈不挠。他俩谁也不肯认输,一见面就把上一次的输赢抛在了脑后,重新再战!张遇春曾经为他俩发愁:这样无休止地争斗下去,何时才是尽头?可两个老头却乐此不疲,一点也没有为看不到尽头的未来发愁。

一来到队部的房间,就看见李队长正在召开社员大会。张遇春一眼就发现了,李队长坐在炕上的那个位置,正是塔兔把胖鹅骑在胯下的地方,李队长对此浑然不知。如果李队长知道的话,他也许会避开那个令他丢脸的位置。张遇春突然想起了老经管说的那句话:“李大脑袋啊李大脑袋,真是丢死人了!”

这是在火灾之后,李队长第一次召开会议,他在会场上用微笑的目光扫视每一位与会者。当他看到塔兔时,他的笑容略微收敛了一下。

顺便交代一下,社员们开大会,孩子们如果喜欢,也可以钻进去听热闹。不光是孩子们可以,就是小猫小狗、鸡鸭猪鹅甚至小麻雀、小燕子等等,一不小心钻进了屋里,它们通通都可以参加会议。

正当张遇春在心里纳闷:今天会有什么好事情呢?就听见李队长大声地对大伙宣布:

“上边决定,要给咱们这些村子通电了,今后大家不用再点煤油灯了,我们可以使用电灯了。”

哦!果然是好事情!小村庄平日里像牛车一样在缓慢地移动,有时也会冷不丁地突然加速一下,张遇春的灵感得到了验证。

遇春来不及听其他社员的议论,他拔腿就往家里跑。另外几个孩子也各自往家里跑,几只小狗随后也跟着跑,他们要抢先向各自的家人报告这个重大的好消息。这样的好消息不多,几年当中也没有一次。再说了,别的好消息也算不上什么好消息,顶多就是生产队里要分瓜分菜分肉啥的,跟通电根本没法比。

一跑进院门,遇春就大喊:

“妈!妈!好消息!”

连滚带爬地跑进了屋里后,他气喘吁吁地告诉妈妈:

“要通电了,家家都要安装电灯!”

妈妈起初有些不信。这样重大事情,由一个小孩子说出来,老妈当然不信。遇春故意仰起头,让自己看上去更加认真和严肃,他拍着胸脯保证:

“真的,这是真的!李队长亲口宣布的。等会儿老爹回来,你就全知道了。”

老妈信了,她的脸上露出了惊喜。她转身走到一张桌子前,把桌子上的煤油灯端了起来,放在手里仔细看。那是一个宝葫芦形状的玻璃瓶子,瓶面上有一些波浪一样的纹路,墨绿色的玻璃已经变黑。瓶子上端有个精致的圆盖,圆盖中间插着一根灯芯。

老妈有些感慨,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抹去她的记忆。

“这是我的陪嫁,跟随我快三十年了,真舍不得扔掉它!”

停了一会儿又说:

“这是你姥爷给我买的,我出嫁的时候,他只送了我一盏煤油灯!”

妈妈说完,又轻轻地晃了晃手里的煤油灯。听她的的口气,她对自己的父亲有些不满,遇春对此早已经习惯。女儿结婚,做父亲的只买了一盏煤油灯送给她做嫁妆,实在有些寒酸,以至于成了女儿终生的遗憾。

“我这辈子遇到两个最无能的男人,啥也不是!一个是我亲爹,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能挣钱。我娘死后,他却非要寄居在哥哥家,看嫂子的脸色吃饭,让我跟着他受罪。另一个就是你们老爹,国高毕业却回家务农,白瞎了他那些文化!”

母亲对自己最亲的两个男人充满了埋怨,她的这些埋怨话,遇春都能背下来了。不仅能背下来,他对这两个男人也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的不满,一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姥爷在半年前离世时,他一点儿也没有伤感。那一天他和好朋友刘小力玩儿的很开心,他们把小石块贴着水面快速抛出去,小石块在水面上激起一层层浪花,他们对着那些浪花哈哈大笑。

为了庆祝即将通电,也为了招待马上就会进村工作的那些人,生产队里杀了两头肥猪,家家户户都分了一块猪肉。

平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就好像是一声春雷,把地底下冬眠的虫子也惊醒了。村中有两位古董级的人物,轻易不出家门。此时,他们也拄着拐杖,颤抖着身体出来了。一个是于老爷子,只要于老爷子走出家门,他身后一定会跟着一群孩子看热闹。他的小辫子让孩子们好奇,看见他的小辫子,仿佛一眼看到了大清朝。

于老爷子孤身一人,住在村外一个小窝棚里。女儿嫁给村里一户人家,女婿是教师。

于老爷子以前是私塾先生,为人很固执。为了他脑后的小辫子,女儿女婿没少劝说,可他就是不同意剪掉。村子里经历过土改、互助合作社、人民公社等等变化,于老爷子的小辫子一直留着,直到他最后离开人世。

另外一个是外号叫金大牙的人物,他在伪满洲国那会儿做过警长,他骑过大马挎过洋刀也吸过大烟土。金大牙看上去很威严,孩子们都躲着他。金大牙跟死去的王守成属于一类人物,不过,金大牙比王守成心肠宽大,他不怎么在意那些不愉快的事儿了。

这两位人物的出现,一下子勾起了人们的记忆。张遇春的父亲不爱讲以前的事情,母亲偶尔会说一些。

母亲用分来的猪肉包饺子,她和两个女儿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着往事,遇春和弟弟负责把包好的饺子摆放好。听母亲讲故事和听大神儿讲故事有些不同,大神儿讲的都是神话,让人浮想联翩;老妈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亲切而又温暖,仿佛一切就在眼前。

“金大牙以前可威风了,腰间挎着一把大刀,吓死人了!”

妈妈说起了金大牙,姐姐们听了就追问:

“刚解放那会儿,有没有让他吃苦头?”

“还好啦!他威风过,可他没有害过人。让他痛苦的是戒毒,烟瘾一上来,他就躺在地上打滚儿!”

“那他能不戒吗?”

“不戒?他敢!”

母亲说这话时,声音里透着威严,还有一丝丝恐惧。大姐忽然提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遇春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自从王守成夫妇两个死了以后,大人们偶尔会发一些议论。在听到这些议论以后,遇春就曾经在心里琢磨过类似的问题,今天刚好由大姐提出来了:

“妈,咱们这里有人被害死吗?”

老妈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地想了想。

“咱们这里没听说有谁死了。大伙儿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时也没有什么大仇大怨的。不过,于家窝堡那里有个地主,他以前威风的时候,霸占了别人的女人。仇家要报仇,把他脱光了衣服丢在屋外。数九寒冬的,活活冻死了!”

听说被脱光了衣服丢在屋外,几个孩子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妈妈又说:

“不光是脱光了衣服,还往他身上泼水,像冻冰棍一样,很快就冻死了!听说那人在寒夜里,不断发出凄厉的哀嚎,可没有人搭理他!”

“啊!天啊!”

姐姐们再一次发出了惊呼!

看着孩子们惊恐的样子,母亲趁机告诫:

“你们都要记住了:做人一定要善良,千万别做害人的缺德事儿!”

母亲的话,一下子让遇春想起了徐大个子。徐大个子临死前才想明白了:做人要善良,与万物友善!为人作恶,必遭报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