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九十六)中日甲午战争
第98章(九十六)中日甲午战争
(九十六)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这场战争是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的。在战争中,清朝爱国将士进行了英勇抗击,然而最终还
是失
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所谓“和约”,使中国完全坠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甲
之战的炮火惊醒了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统治者,不得不谋求“新政”寻找出路;更震醒
了中国人民,从此以后,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更加如火如荼。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但是,这个刚摆脱了封建主义束缚的政权
和国家一开始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野蛮道路。
日本首先把中国作为它的主要侵略目标。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它们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当
时的保护国——朝鲜,企图通过吞并朝鲜以获得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并进而寻找借口挑
起事端侵入中国。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入朝帮助
镇压。日本政府在劝诱清政府出兵后,自己也乘机出兵,并寻机挑衅,决心发动侵略战争。
7月25日,护送清军入朝的济远、广乙等舰自牙山返航,在丰岛附近海面遭到日本“吉野
等三艘军舰的攻击,恰好中国的高升、操江两艘运兵船也自天津赶到这里。战斗开始不久,
济远舰率先逃跑,日方吉野舰快速追击。济远管带方伯谦见日舰紧追不舍,慌忙命悬挂白旗
准备
投降。士兵们自行用尾炮击退吉野,济远驶回旅顺。另外“广乙”受重伤,“操江”被掳走
,“高升”号官兵拒不投降,被日舰击沉,舰上近1000名清军士兵英勇牺牲,这就是
震惊
中外的“丰岛海战”。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正式宣战。日本政府继续扩大侵略,进一步确
定了“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的计划。
这年9月15日,日军分四路猛攻清军驻守的平壤。万余清兵战备松弛,迎战失利,总兵叶志
超当夜弃城而走,狂奔500里一口气逃回鸭绿江畔,退至辽东境内。
与此同时,日军正在黄海寻找战机,以期与北洋舰队决战。
9月17日两支舰队在大东沟海域遭遇。两只舰队行驶至相距3000米时,立刻“两军大小
各炮
,连环轰发,不少间断”。霎时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战就这样开
始了。在这场海战中,表现最勇敢的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致远舰先是与日舰浪速对轰。突然日本巨舰吉野前来助战。致使致远舰受伤。邓世昌非常气
愤,亲自指挥炮台向吉野号还击。在炮弹用尽的情况下,邓世昌命令开全速向吉野号撞击。
不幸,致远号撞上了鱼雷,锅炉爆炸,舰身破裂,沉入海底。除7名遇救外,其余的官兵全
部遇难。
经远舰先与日舰赤城号对射。后来,日舰多艘前来围攻,“先以鱼雷,继以丛弹”猛轰经远
号。经远舰不幸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镇定自若,指挥全舰但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但就是
在舰体下沉的过程中,全舰将士仍然发炮轰击敌人,一直坚持到舰身沉没……
与致远号和经远号的英勇抗敌正好相反,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结果,慌乱之中,竟
撞在扬威舰上。扬威号被撞后,不久就沉入海中,管带林履中气得跳海而死,全舰官兵除65
人被一鱼雷艇救出外,其余都为国捐躯。方伯谦在海战结束后的第12天,终于得到了军前正
法的下场。
当海战进行了近5个小时后,日舰损失已极为惨重,旗舰“松岛”号及其主力舰均受到重创
,赤城号舰长板元丧命,“比睿、赤城和西京丸不知去向,先锋队亦远远离开了本队。”实
在“无就发出信号集合败退”。北洋舰队紧追敌舰10多里,准备再战,但因日舰开足马力“
向西南一带飞驶遁去”,且天色已晚,只得返回。黄海大海战到此结束。
这场为时约5小时的中日黄海大鏖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凶、兵力之多,都是
界近代海战史上所少见的。西人称其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特别是北洋舰队多数
将士所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更是令人敬佩不已。
黄海海战结束不久,日军就渡过了鸭绿江,将战火绕到了中国领土。
日军渡过鸭绿江后,即向辽东半岛内地侵入。当时,驻守虎山的清军是聂士成、马金叙部。
日军反复“纵军环攻”,虎山清军的援军后路亦被截,“士成兵单,势不支,战一时许,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