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九十二)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第94章(九十二)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九十二)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年又号竣材老人。晚清政治家,也是近
代中国第一位爱国民族英雄。
林则徐于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
大穷秀才家庭。
林则徐一来到人间,父亲就为他设计安排了一条“学优登仕”之路。林则徐刚满3岁,
父亲就抱他到自己教书的私塾里读四书五经,7岁开始作八股文。聪颖好学的林则徐不负父
望,13岁参加科试中秀才,选入当时福建最高学府鳌峰书院学
习。20岁在乡试中顺利考中举人,取得会试资格。此后三次赴京参加会试,终于1811年27岁
时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跻身于官场。
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了近10年的京官生活,初施政治抱负,其才能深得清廷重视。1820
年36岁的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旋即转任杭嘉湖道,这是他任地方官之始。此后18
林则徐先后任两浙盐运使,江南淮海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河南、湖北、江宁布政使,东
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1823年夏,江苏地区连降大雨,江水暴涨,田禾荡然。正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建议江
苏巡抚韩
文绮实行“禁雍积,广劝募,招徕商贾,免关税,蠲征缓赋,查贫民,赈饿者。”的政策,
缓和了灾民的愤怒,也给灾民带来了眼前的好处。此后林则徐接署江宁布政使,负责全省灾
赈事务。
1831年11月道光帝以林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长他
为东河河道总督。
1832年7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连任5年。
1833年阴历除夕,他令苏州府学诸生108人冒雪放赈救灾
,后又令诸生复查赈灾情况。此后几年江苏在办赈中都沿袭了这个办法。
为了提高抗灾能力,林则徐认为只有兴修水利,才能保证旱涝有资。
林则徐在江苏大办水利的功绩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
“兴利除弊”是林则徐的经世抱负,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他面对现实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不少改革内政的主张,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的措施,成为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不可
多得的实干家。
改革漕运。林则徐在翰林院时就从书籍中了解到漕运的诸多弊病。1838年12月林则
徐在进京讨论禁烟事宜时上奏了《胪陈
直隶水利事宜十二条》(即《畿辅水利议》一书),提出了改革漕运的方案。
币制改革。当时国内市场除流通有本国的白银和制钱外,还有外国的洋钱。洋钱和白银
交换后,白银受折耗。为解决白银亏损,并从方便民间流通和有利商民交易出发,林则徐在
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铸造银币的主张。自铸银币以取代洋钱,只解决洋钱和白银之间的比价
问题,而当时突出的是白银引起的银贵钱贱问题。林则徐提出这主要靠严禁鸦片来解决。
在江苏巡抚任上,他就坚
决主张严禁鸦片,成为最早提出禁烟的代表人物之一。
1836年至1838年,正当林则徐署理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时,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鸦片问题上日
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瞩目的中心。
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鸦片问题议论纷纷,出现了“弛禁”和“严禁”两派,争论日
趋激化,一些地方官员也卷入这场论争,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已在湖广总督任内的林则徐于7月上表示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
为此他提出了六条禁烟的具体办法。接着林则徐又上密折,阐述重治吸
食,全面开展禁烟运动的重要性,请朝廷下决心“并力一
心,誓除此害”。
在朝廷尚无定议之时,林则徐已在湖广发布禁烟告示,开始雷厉风行地禁烟。短短两个
月时间,查获了5000杆烟枪当众刀劈火烧。收缴了大量鸦片,仅汉阳县就缴获鸦片1.2万多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