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二十六)章蔡伦造纸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二十六)章蔡伦造纸

第27章(二十六)章蔡伦造纸(二十六)蔡伦造纸

蔡伦(?~121年),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字敬仲。大约公元75年(东汉明

帝刘庄永平末年)到了洛阳,随后进宫当了太监。

公元79

年,和帝刘肇即位,把蔡伦提升为中常侍(宦官中较高的官职),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后兼

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监督制造宝剑和其他器械。在担任尚方令期间,他多误认真

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技术,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使用和推广新的造纸术。因此,后世人传蔡伦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1957年,考古学者

在陕西长安县灞桥发现了一座古墓,发现了一面铜镜下放着成叠的纸,共有88张残片,被

命名为“灞桥纸”。这种纸主要用麻制成,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

纤维纸。

1987年底,我国研究造纸史的专家潘吉星先生将西汉几种纸样送到日本有关科研机

构鉴定,均确定为植物纤维纸,其中“灞桥纸”较为原始。他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造纸

术至少早于蔡伦200年。

蔡伦在担任尚方令时,主管尚方的各种事宜。这样蔡伦就有机会经常和手工工人接触,他

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对蔡伦有深刻的影响。蔡伦本人也善于赋诗撰文,需用大量的纸张

。他深知缺纸的苦处和书写上的困难。他决心攻克难关,改进造纸术,提高纸张

质量。

蔡伦首先想到,缣帛很轻便,但价值昂贵,必须利用一些价值低廉的原料来造纸。蔡伦在

认真总结劳动

人民用各种植物造纸的经验以后,改用了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代替麻布、丝

帛、

线头等原料,这些原料货源丰富,到处可以找到,价格便宜。他首先解决了以前原

料价格高、数量少的问题。这样做,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价格,而且为大量进行生产

创造了条件。特别是用树皮做原料,开了近代木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

的途径。蔡伦在造纸工艺上也有重大突破。据推测,当时造纸时,先把

原料洗涤切断,浸渍沤制,并加入适量的石灰浆升温促烂和蒸煮,以后反复大力舂捣

,分离出纤维纸浆,再把这些纸浆用细帘子捞取,漏去水分,晾干,揭下来,压平研光。

改进工艺后生产出来的纸张,具有体轻质薄,价格低廉,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为“蔡侯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批纸献给朝廷。汉和帝看了这种纸,十分赏识蔡伦的

才能,并马上通令天下采用。从此,新造纸术在我国推广了起来。新纸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

迎,并逐步取代了旧的书写材料。

蔡伦对造纸术的主要贡献有两条:一是他使以前比较粗糙的植物纤维纸变成质地优良、堪

作书写用的植物纤维纸;二是他使造纸材料的来源大大地扩大了。他不但用麻、破布、渔网

,而且还用树皮作原料,这大大降低了纸的成本,从而使纸的运用普遍推行开来。晋人傅

咸在《纸赋》中赞美说:“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

文。”说蔡伦的纸实在很美,令人珍爱,又廉价、方便、洁净,深得人们喜爱,从根本上改

变了纸在社会上的地位。

蔡伦的造纸工艺对现代造纸术仍有直接影响的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在草木灰水中蒸煮

,这是现代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二是纸模的设计,要能使它的孔与纸浆中的纤维尺寸

相适合,既能很快地使水漏下,又能使纸浆纤维留在上面,形成均匀的薄层。当时,虽然用

的是细密帘子,却是现代纸模即抄纸器的雏形,而抄纸器是长网造纸机或圆网造纸机的主要

部件。可以说,蔡伦的造纸工艺是现代造纸工艺的原始形式。

蔡伦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东汉造纸业的发展,造纸技术不断提高。东汉末年,东莱

(今山东黄县)人左伯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

“蔡侯纸”更加光洁细腻,成为当时名贵的书写材料。

在“蔡侯纸”的推动下,东汉人孔丹还发明了著名的“宣纸”,它因盛产于安徽宣城而

命名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