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二十四)汉对西域的经营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二十四)汉对西域的经营

第25章(二十四)汉对西域的经营(二十四)汉对西域的经营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敦煌以西、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及中亚一带,称为西域。当时这里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有的从事

农业生产,有的过着游牧生活。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

这个地区,设官监视,征收苛税,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

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想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和乌

孙,从两面进行夹击。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率领随行人

员100多人,向西进发。他们刚走出临洮,就被一队匈奴骑兵扣

留,押送到匈奴单于王庭(约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囚禁了10多

年。匈奴单于对张骞威逼利诱,他始终没屈服,后来乘匈奴人的疏忽,

逃了出来。他向西走了数十天,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知道汉

朝富强,正想和汉朝友好往来,见张骞到来,十分高兴,热情地接待了

他;并且根据张骞的要求,派向导和翻译送他到了康居(在大宛北),

再由康居转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占据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故

地。他们在那肥沃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不想再打匈奴报仇了,并认为

汉朝离大月氏太远,结成联盟实在困难。张骞见事不成,又从大月氏

到了大夏。他在那里停留1年多,也没有什么结果,只好回国。途中,他又被

匈奴人捉去,拘留1年多。到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死,匈奴发生内乱,张

骞乘机逃了出来,返回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经过13年,跋涉万余里,到过许多国家

和地区,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地形物产和政治军事情况。汉武帝十

分重视张骞的报告,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做皇帝的参谋。他的向导堂

邑父被提拔为奉使君,成为有功之臣。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300多

人的大使团,每人准备两匹马,携带上万头的牛羊,以及大量的金

帛货物,到达乌孙。在乌孙,张骞派遣副使若干人,分别到西域其他国

家和地区去访问。汉朝与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正式开始交往

了。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各国,受到热情的接待。西域各国都愿意和强

大的汉朝发生联系。在这以后,西域一些国家陆续派使者,带着珍贵

的礼物来到长安城。西域的葡萄、石榴、西瓜、大蒜、元葱、胡萝卜、蚕

豆、黄瓜、芝麻等,先后传入汉朝。大宛的“汗血马”也在那时候大量涌

入中原。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以及掘井法、冶

铁技术等都先后传至西域,促进了中亚、南欧和北非等地经济的发

展。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

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

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但是,当时匈奴贵族还

控制着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车师(今

新疆吐鲁番西北)等国,经常出兵截击汉和西域

各地的交通,攻杀汉使,掠取财物。元封三年(前

108年)汉武帝命赵破奴率军进攻楼兰、车师,并

在酒泉(今甘肃酒泉)至玉门关一带设立亭障,

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太初元年

(前104年)又派李广利出征大宛,败大宛后,汉与西

域的交通更加畅通,西域各国和西汉的政治经济

来往更加频繁。于是西汉把亭障延至盐泽(今新

疆罗布泊)一带,又在楼兰、渠犁(今新疆塔里

木河北)、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等地设校尉

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