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十三)秦统一六国
第14章(十三)秦统一六国
(十三)秦统一六国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战争,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
境内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
,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
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
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鞅变法。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更加强盛,
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卒勇猛,车骑雄
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采用范雎远交近
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
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领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
、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
、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
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
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 山东六国统治集团内部相
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固。
各国之间长期进行战争,国力被削弱。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虽然屡次合纵抗秦,但在秦国
连横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失败。他们时而“合众弱以抗一强”,时而“恃一强以攻众弱”,无
法形成稳固统一的抗秦力量,给秦国各个击破以可乘之机。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出这种趋
势,如子顺就曾经说过:“当今崤山以东的六国衰弱不振,韩赵魏三国向秦国割地求安,二
周已被秦灭亡,燕齐楚等大国也向秦国屈服,照此看来,不出20年,天下必然是秦国的了。
”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
长信侯nc039nc040集团,开始亲政。
嬴政,因生于赵国,又取名赵政。公元前247年,
他13岁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当时宰相吕不韦和宦官nc039nc040把持朝
政,专横跋扈。嬴政22岁那年,按秦国惯例国王要行冠礼,开始亲
自主持政务,但吕不韦却指使nc039nc040发动叛乱。秦王嬴政及时平定
了这次未遂的政变。nc039nc040被处死,吕不韦被罢官。不久,吕不韦便
畏罪自杀。
秦王嬴政夺回大权以后,重用
有才能的法家人物李斯、尉缭等,参与治理秦国。他
们为秦统一做出了极大贡献。
李斯,楚国上蔡人,出身于“闾巷布衣”,作过“郡小吏”,后来曾跟荀卿学习文化,是韩
非的同学。李斯看到山东六国均已衰败,只有秦国野心勃勃,奋力统一天下;于是离开楚
国,投效秦国,并逐渐得到秦王政的赏识。
正在李斯要大展其政治抱负时,发生了水工郑国间谍事件。原来处于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韩
国,怕被秦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修渠动用了大批民力财力,牵制了秦的东
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秦国宗室权贵认为客卿来秦者,都不可信,建议秦王政
下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针对这一命令,写了有名的《谏逐客疏》,通过对历史
的回顾,列举了外来客卿对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并指出现在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天下有
志之士都寄希望于秦,倘若将客卿赶回敌国,势必壮大对方力量,孤立自己,导致国家的灭
亡。秦王政明辨是非,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当即取消了逐客令。为秦统一做出了贡献的
尉缭,就是在废除逐客令后来到秦国的,秦王政把尉缭远交近攻、离间诸侯的计划作为国策
,交给李斯等人付诸实施。
秦王政消灭了内部的分裂势力,加强了自己的王权,任用了贤能的“客卿”,还重用
王翦
父子等能征善战的将领,这样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观条件具备了。
在秦王政的组织和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开始了。秦王嬴政在统一过程中,军事
采取了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方针。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向山东各国大进军。秦首先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在韩地设置颍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