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十)爱国者屈原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十)爱国者屈原

第11章(十)爱国者屈原(十)爱国者屈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

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

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有着崇

高的地位。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

以屈为

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

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怀王最初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得合纵之长之位,因而屈原

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

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言,说

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

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

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

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

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

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

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

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继位,子兰任

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继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

,以求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

,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时间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

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

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复兴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

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制度已不

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中原各国有

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

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为最

强。

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1

世纪周成王封楚子熊绎于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武王熊通(一作熊达

)僭号称王,大约300年。第二阶段从熊通称王那年至屈原诞生的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

年),整整400年。屈原辅佐的楚怀王熊槐是熊通称王后,包括堵敖熊艰、郏敖熊员(运

)两代没有来得及称王便被取而代之的短命政权在内的第20代君王。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熊商

建立的基业被誉为“霸王之资”,堪称楚国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怀王这一代,正经

历着一个从盛到衰的痛苦过程。

在君主专制的时代,君王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家的象征。君王的有为或无为,明智或昏

庸,贤德或暴戾,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屈原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虽有统一中

国的宏愿,但他并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个臣子,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通过君王

去实现。那时候的君臣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处理好上与下、朝与野、忠与谏的关系是一门大

学问。弄不好,不仅一事无成,还会招灾惹祸,历史上此类悲剧屡见不鲜,屈原就是一个

很典型的例子。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