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会低头,才能出头 - 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大全集 - 德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章学会低头,才能出头

第一节人有5尺,天地却只有3尺天地之间的高度只有3尺

被称作“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要昂首天下,但也要时时记得低头!”

有一则小幽默,女孩问向她求爱的男孩:“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男孩想了一下说:“嗯……不知道。”女孩轻蔑一笑:“哼,又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看似一个不经意的笑话,却可以引发我们对于天地之间高度的探索,那么到底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古希腊的时候,有人曾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3尺!”那人疑惑了:“我们每个人都有5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3尺,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3尺的人,就要懂得低头啊。”

天地间的高度不过3尺,可是年轻人的个头大都超过5尺,为了能够在天地之间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低头,学会以低调的姿态面对人生。可是,年轻人的身上总是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总是会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所以即使是在强势的生活考验之下,我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低下“高贵”的头颅。

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个淘气鬼,总是喜欢捉弄不懂得生存法则的孩子。所以,如果我们在严峻的生活考验之下还不懂得低头,那么无疑我们会受到生活给予的各种各样的严厉惩罚。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一进门就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要适时低头。”

这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苗家人房屋建筑的特点。一个不大的屋子里面可以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平日里,苗寨里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虽然障碍如此之多,可从来没有人因此撞到房檐或者是被门槛绊倒,而外乡人初至,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或跌跤。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背负。

老人对富兰克林的告诫其实也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也好比人生,一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而人们肩膀上那个沉沉的背篓里装满了做人的尊严。背负着尊严走在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必须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头要低,腰须挺。

所以,在3尺高的天地之间低头前行,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尤其是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太多:想要工作出色,需要花费心力;想要家庭和睦,需要付出;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更要学会在曲折中保存实力……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上司可能不理解你对于工作的构想;父母可能不理解你的人生选择;同事之间可能一直矛盾重重;连爱人之间也可能不停地产生误会……

面对生活,我们的确需要忍耐,需要低头。生命的负载太多,人生的负载太沉,低一低头,就可能卸去多余的沉重。比如面对别人的不解,低一低头,虽然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和信任,但是最起码可以除去不必要的纠纷。

但是,并不是说低头就要放弃做人的尊严。我们经常误认为,向别人低头,就等于自己的尊严受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低头,是在挫折中保存自己的智慧,是在没有必要的纷争中保护自己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豁达。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低头的勇气,结果不是碰壁,就是触网,在生活的挫折中饱受煎熬。其实,年轻人何必总是一副宁死不屈的倔强样子呢?低一低头,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岂不是更好?

放低身段,会使高贵者变得更加高贵

如果位居高位的人能放低姿态俯就众人,以平易随和的态度对待众人,做到华而不显、贵而不炫,就一定会赢得众人的拥戴、人心的归附。

有人说:高贵者最愚蠢,卑微者最聪明。意思是:以为自己高贵的人是最愚蠢的,而能放下身段、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由此学到知识的人才是最聪明的。其实高贵和卑微并非是先天造就的,而是由人自身的态度和处世的方式决定的。

五代时南唐有位画家叫钟隐,他从小喜欢画画,经名师指点,自己又刻苦练习,年纪轻轻就成了名。从此,家中的宾客络绎不绝。要是换了肤浅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可是钟隐对这一切却无动于衷,每天仍然在书房里潜心作画。

钟隐深知自己山水画已经很有功力,但花鸟还很欠缺。要想画好,必须有名师指点,他四处打听哪里有擅画花鸟的名师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师学艺。这一天,他与故人侯良一起喝酒,钟隐问侯良是否能给引荐个擅画花鸟的名师。侯良说:“我的内兄郭乾晖就很擅长画花鸟画。不过他性格古怪孤僻,别说收学生,就连自己画的画儿也轻易不给人看。更怪的是,他画画还总躲着人,恐怕人家把他的技法偷学去。”

钟隐倒觉得郭乾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诀窍。可是,怎么才能接近他呢?这倒得费费脑筋了。钟隐四下打听,听说郭乾晖要买个家奴。

于是,钟隐打扮成仆人的样子,到郭府应聘去了。郭乾晖见钟隐长得非常机灵,就留下了他。在郭府,钟隐每天端茶递水,打扇侍候,什么杂活儿都干。向来写字画画的他虽然感觉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能够看到郭乾晖画的画,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为了能够亲眼看见郭乾晖作画,钟隐尝试了各种办法,坚持不离郭乾晖左右。可是每次作画的时候,郭乾晖不是让他去干这,就是让他去干那,想方设法把他打发走。就这样,钟隐还是没有看到郭乾晖作画。

一连两个月过去了,钟隐还是一无所获。几次他都起了走的念头,但心中又总是还有一线希望使他留下来。

钟隐没有把自己为奴学画的事情告诉任何人,连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是出远门去会朋友。钟隐毕竟是个名人,每日高朋满座,可这些日子,朋友来找他,家人都说他出门了,问去哪儿了,又都说不知道。时间一长,人们就起了疑心。最后连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别是钟夫人,非要把他找回来不可。

一天,郭乾晖外出游逛,听人家说名画家钟隐失踪了两个月,连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儿。再听人家描述钟隐的岁数和相貌,跟家里的那个年轻人相像,他也正好来家里两个月。“怪不得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恍然大悟,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钟隐叫到书房里,说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为了学画,你不惜屈身为奴,实在使老夫惭愧。我多年来不教学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这样虚心好学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将来你会前途无量的。”

就这样,钟隐以执著的求学精神感动了郭乾晖,名正言顺地成了他的学生,郭乾晖把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钟隐。

钟隐为了拜师学艺,不惜自降身价,他这份诚挚的心意终于打动了执拗的郭老前辈,获得了学画的机会。由此可见,放下身段并不会让我们变得卑微,懂得低头也并不是一种懦弱。所以,当我们急于出头或急于求成时,不妨学习一下钟隐,放下自己的身段,潜心求学,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收获,离成功更近。

在生活中,总是有人担心如果自己放下身段会被他人嘲笑和贬低,其实这样的顾虑是没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人们评价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微,不会只看到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更注重他的品行和道德。路边上的乞讨者即便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可当他把乞讨来的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时,没有人会觉得这个乞丐是卑微的。身着名牌、打扮得体的绅士弯腰递给乞丐钞票,只会让人觉得绅士有教养而不是“掉价”了。

所以,真正高贵的,是人的心灵,真正卑微的,也是人的心灵。一颗高贵的心灵,每个普通的人都有权利拥有。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勾画,并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那么即使现在我们正做着一些有悖于自己身份的事情,也不会有人说我们卑微。相反的,因为心灵上绽放的光辉,我们的生命会因此变得更加高贵。

鹤立鸡群被鸡啄

如果想在这纷杂的社会中明哲保身,最好放弃自身的优越感,做个“没有气势”的人,这样才会比较安全。

有句话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确实是客观世界中不争的事实。出头椽子,总是比不出头的椽子要承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也比别的椽子要腐烂得早。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些喜欢高调地炫耀自己的成就的人,往往更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要承受更多的舆论压力。所以,人们在风光尽显之时,一定要学会用低调的盾甲保护自己,否则,就有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西汉有位官员叫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治奉法,大公无私。可正当他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嫉妒他位高名显,便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尤其不能忍受别人意图谋权篡位。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一气之下,就把杨惮贬为平民。

原先做官时,杨禅就想添置家产,但是怕别人说他不廉政,现在下野了,反倒乐得轻松。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快慰。

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很不服气,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虽然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可是人心叵测,就是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再一次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可能是由他造成的。

皇帝大惊,急忙下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悲剧的酿成,就是因为杨惮不懂得低调保身的哲学。免官之后,他本来应该接受友人的劝告,采取低调的策略,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可怜样子,就不会给别人落下话柄。可杨惮非但没有接受教训,还置办家产,广交朋友,风光度日,这不是“树大招风”、自植祸害吗?所以,如果你已经从高处跌向低谷,就应该适应低处的环境,调整自己处世的方式。即使你是一只“鹤”,如果已经进入了“鸡群”,也要懂得低下你长长的脖子。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鹤立鸡群”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种是为人优秀,在人群里非常引人注目。这样的人很容易吸引众人的目光,也很容易发达,可是也会因为注意的人太多而要承受过多的压力,遭人嫉妒或者平增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让你的精神备受打击。同样的错误,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被原谅,可是放到优秀的人身上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招来祸端;同样的事情,别人可以轻松去做、去享受,而当很受人关注的人也去做的时候,就会被人指点和批评。因此,越是春风得意之时,就越要经常反躬自省、不显不露、低头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别人投放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减少自己所承担的压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

第二层含义是,曾经是鹤,被无情打压和排挤过后,失去了先天的优势,不得不在鸡群里委屈地生活。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经历完全可以应付现在平淡的生活,也完全可以在“鸡群”里崭露头角,可是不要忘记,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看事物。如果你做了伤害他们利益的事情,他们就会用你曾经的经历作为把柄来进行攻击,毕竟在他们的眼里,你已经风光不再,甚至还到处都是敌人。所以,即使是落井下石,他们也不会介意。

不管是哪一种状况,只要是鹤立鸡群,鹤永远都是处于苦难的边缘。只有学会低调,不让别人感觉到你是异类,才能逃离一些不必要的折磨,安心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矮人一截不等于低人一等

低调的人虽不张不扬、不温不火,内心却自信自尊,他们“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以一种独特的风范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这里说的“矮人一截”里面的“矮”,并不是指个头,而是指低调做人,是取得成就时的不张扬,与人发生冲突时的忍让,帮助别人时的不炫耀,在人群中的不显露……低调做人者不显山、不露水,不让别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忍耐和退让而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低人一等”,他们会用自信、自尊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如今已是某保险公司股东会成员之一的赵丽回忆起她的成功经历时说,她所卖出的数额最大的一张保单不是在她经验丰富后,也不是在觥筹交错中谈成的,而是在她第一次推销的时候。

这是赵丽所在市最大的一家合资电子企业,向这样的企业进行推销,赵丽不免有些胆怯,毕竟这是她的第一次推销。然而,再三思虑后,她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当时,整个楼层只有外方经理在。

“你找谁?”他的声音很冷漠。

“您好,我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这是我的名片。”赵丽双手递上名片,心里有些发虚。

“推销保险?今天已经是第三个了。谢谢你,或许我会考虑,但现在我很忙。”老外的发音直直的,像线一样,听不出任何感情色彩。

赵丽本来也不指望那天能卖出保险,所以毫不犹豫地说了声“sorry”就离开了。

如果不是她走到楼梯拐角处时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或许她就这么走了,以后也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